原標題:歷史眼
永登苦水鎮, 豬馱山巔李佛爺
蘭州市永登縣有個苦水鎮,此鎮以盛產玫瑰聞名四方,素有“玫瑰之鄉”的稱號,每年春夏之交,萬畝玫瑰繁花似錦,綠地生煙,香溢十里。
苦水鎮苦水街河西一公里處,有一尊高達21.95米的鎏金銅像聳立在豬馱山巔,數公里之外就可看見。豬馱山,原名萱帽山,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據說這裡是康熙御封的“滲金佛祖”得道聖地。
康熙御封滲金佛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與當地一名得道高僧有關。
傳說,自宋代以來,永登萱帽山上就有寺廟,叫西山寺。寺內有佛殿、碑碣,千年香火延續,遊蹤不止。而萱帽山變為豬馱山,則與一位濟公式的人物——風顛和尚有關。
相傳,清順治八年(1651年)農曆四月初八,苦水鎮苦水街東巷李氏家出生一兒,俗名李福,李福長大後出家為僧,自命僧名無情,後改僧名超度,號風顛,俗稱李佛爺,後人亦稱為風顛濟公。
據說李福自小念過兩三年私塾,十一二歲開始務農,十八歲出家到萱帽山修行,他見山寺寥落,許願補葺。為了修葺十王殿,風顛天天趕著一頭豬搬運磚瓦,他還給這頭豬起了個“自醒”的名字。每天往山頂運送磚石,風顛自己身背六塊,豬馱四塊,日日運磚不輟。他的這一行動感動了周圍的人,大家都來義務投工,募化捐資,最後實現了夙願。自此,萱帽山便叫成了“豬馱山”。
李福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農曆臘月初八圓寂於西安市。傳說,他圓寂後,眾僧在他端坐的遺容上塗金粉,一塗再塗,總是不顯光亮,覺得奇怪。不久,訊息傳到京城,康熙皇帝說:“莫非他是滲金佛?”一語道破玄機,風顛遺容頓生金光,燦燦照人。因此,後人也常稱他為“滲金佛祖”。
風顛和尚“捨身求雨”“煮身濟賑”“怪治久病”“翻地壓砂”“巧計修橋”等故事在永登地區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今天西安碑林中還存有他繪的達摩像石刻,《風顛和尚言語錄》《滲金佛祖救劫經》現在仍然流傳於民間。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黃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