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時間較長的醫務人員,可能都遇到過居民要求代輸液的情況。
如今的你,還在幹代輸液嗎?
代輸液讓基層醫生犯難
代輸液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話題,其行為主要發生在基層醫療機構(個體診所、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
筆者在基層工作了20餘年,代輸液現象在筆者早些年工作中經常遇到。
那時候,基層醫生主要是覺得能夠給周邊居民行個方便,並且認為又不是自己的藥物,只是按照醫囑代輸液一下而已,不會有什麼風險,因此早些年代輸液較普遍。
隨著大家對輸液風險意識加強,近年來,一些基層醫生對代輸液開始敬而遠之。
不過,還是有些基層醫生礙於面子、或者存在僥倖心理,想把這活接下來,但又很糾結風險問題。
基層代輸液頻繁出事
這些注意事項要牢記
如果無法拒絕家門口居民要求代輸液,那麼就應該儘量減少代輸液的風險。
首先,一定不能存在僥倖心理,認為代輸液不用自己的藥就沒風險。
下面這些事故都是近幾年發生的。
案例一
一位年近60歲且患有多種慢性病的村民,自帶一盒參脈找鎮上診所醫生代輸液。老人輸完液回家後突然身亡,其家屬認為老人的死亡與輸參脈有關,要求診所賠償30萬元。後經當地政府介入協調,該診所醫生賠償了20萬,才平息此事。
案例二
一位年近70歲的鄉醫退休後僅僅是幫忙村民掛吊水(藥是患者自帶的),但因患者本身有心臟病史,輸液導致患者心源性猝死,最終,不僅面臨民事賠償10萬,還因為鄉村醫生到齡退出後不能行醫被判刑。
有了警惕心後,一定要和患者核對下述這些事:
1.患者一定要有正規醫院處方,帶有醫師簽名和蓋章
一些患者從大醫院開藥帶回來輸液,雖然也有一張處方,但是書寫不規範,有的只是寫一張便條,僅僅寫了藥物使用方法;有的是寫了一張處方,但卻沒有醫師簽名和蓋章。
這些都不能作為正規處方依據,一定要讓患者出具正規處方、帶有醫師簽名和蓋章。
2.檢查藥物來源是否正規及購藥票據
在一些患者眼裡,大醫院開的藥物不會有問題,認為基層醫療機構代輸液出現問題肯定是基層醫生操作有問題。
還有不少患者為了省錢,在醫院看病開了處方後不在醫院拿藥,而到外面藥房購買藥物回來到基層醫療機構代輸液。
這更是暗藏著極大風險,一旦代輸液出了問題,醫院、藥房、醫生三方面關係會更加麻煩。
因此,一定要檢查患者所帶藥物來源及是否有購藥票據。
3.根據臨床經驗判斷患者輸液是否有風險
檢查患者所患疾病和所用藥物,根據臨床經驗判斷該患者輸液是否有風險。如果患者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服用藥物容易出現不良反應,都要謹慎輸液。
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開了幾天的藥物帶回家輸液,大醫院為安全起見,可能要求患者第一天在醫院輸液,沒問題覺得安全了就讓患者回家找家門口的醫療機構代輸液。
實際上,輸液第一天沒有反應不代表一直沒有反應,不少藥物反應與藥物使用次數和藥物濃度積累成正相關,一旦使用次數多了就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假若在後續幾天代輸液的時候出現反應,患者很容易認為是基層醫療機構操作不規範引起。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代輸液風險告知書問題。
不少同行支招說應該籤一個代輸液風險告知書,申明代輸液出現問題與基層醫療機構無關,基層醫療機構不承擔責任。
不過,這種告知書真的有法律效力嗎?筆者至少目前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官方檔案。
退一步說,就算代輸液出現問題與基層醫療機構無關,但是假若在輸液中出現問題,基層醫療機構能坐視不理嗎?如果搶救不及時也要承擔責任。
總之,只要是輸液都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代輸液如果出問題只是覺得更冤,所以筆者的觀點是最好不要開展代輸液,真無法避免一定要做好防範風險措施,將承擔的風險降到最小。
來源 :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 專欄作者 劉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