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一天,正在文化館啪啪打字,每天干著重複工作的葦青,心生苦悶:“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每每有這樣負面想法的她,給自己催眠:“不管怎樣,你還能接觸到舞臺表演、話劇明星不是嗎?很多人都沒這個機會呢。”
這樣的想法,葦青每隔幾個月都要出現一次,嚴重的時候,她甚至想辭職,去追求表演夢,卻礙於現實與安穩,“得過且過”。
然而,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才30歲的她並不會料到,未來的她在58歲的時候接觸了自己的夢想,在演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說起葦青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但一提到她演的角色,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她!
58歲正式出道,拍戲十五年,意外成百億票房女演員,葦青的故事遠比你想得更精彩。想來,年輕時的她一定想不到,若干年後自己竟成了有名的老戲骨。
2002年,《炊事班的故事》一經播出,備受追捧,其中最可愛、最吸粉的小毛大火,演員毛孩也炙手可熱。
彼時遠在河南的老母親葦青還傻傻不清楚,兒子已經成了大明星。
而她卻陷入了昏天黑地的痛苦當中,胸悶、心慌,整晚整晚地睡不著,一個人就睜著眼睛在那想:“退休以後,我幹嘛呢?”
懷著對未來的迷惘,她想了很多天,發現她自己啥也幹不成,一方面因為年齡的阻擋,一方面因為她真的不會幹。
久而久之,她煩躁不安、喜怒無常,有時候否定自己:“我好沒用啊,什麼家務活也不會幹。”
嚴重的時候乾脆不想活:“活著好沒意思,好想死,跳樓,對,我跳樓就能解脫了。”
對葦青而言,退休在家的快活日子,她不想享受,她只覺得壓抑、悲傷,社會拋棄她這種大齡中老年婦女了。
子女們有自己的事做,就連老伴兒還能忙活工作、家務,而她呢,無所事事,像個閒人。
強大的落差感讓葦青患上了更年期綜合症、抑鬱症,她開始封閉自己,半個月不出門。
跟現在的“宅”不同,她一個人坐在屋裡發呆,腦子裡肯定胡思亂想著什麼,葦青的老伴兒生怕她想一出是一出,趁他不注意,就真去跳樓了。
於是,老伴兒守著她、順著她,哄著她吃飯、喝水,吃完飯不用她收拾碗筷。
寒冷的冬天,老伴兒給她穿鞋、穿襪子、放暖寶,無微不至的細心呵護,但這並沒辦法根治葦青的心病。
老伴兒沒法子,女兒毛毛太忙,空不出時間,他只好打電話給遠在北京的兒子毛孩:“兒啊,你媽她情緒不太對,我實在是拿她沒有辦法,你回來一趟吧。”
毛孩一聽,迅速買票回了河南老家,他跟父親說:“要不把媽接到北京去,我帶她去醫院看看。”
兩個人一合計,說走就走,得到確診抑鬱症的訊息,毛孩心情很沉重,立馬放下了北京的演藝事業,回家陪伴媽媽。
後來,毛孩的爆紅如轉瞬即逝,無戲可拍,葦青愧疚地說:“沒有兒子,就沒有如今的我。是我當年耽誤了他。”
在毛孩的陪伴下,葦青的情緒漸漸穩定,毛孩便回了北京。
而葦青也因為偶然的一次機會跨越年齡界限,58歲踏入演藝圈,圓了自己年輕時的夢。
小時候的葦青還不叫這個名字,本名是柴正榮,河南平頂山人。
人如其名,她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或許是因為她從小在紅色革命的家庭中長大,根正苗紅。
少時的葦青喜歡藝術,14歲她便進入部隊的文工團,從事歌唱、表演的工作。轉業後,她當過播音員、文化局的工作人員,卻始終沒有登上正式表演的舞臺。
或許是心中遺憾,她把兒子毛孩送入了中戲,成為了一名演員,把女兒毛毛送進軍藝當編導。
唯獨沒有想過,自己能登上表演的舞臺,然而這個心願,卻在兒子的推波助瀾下、2006年的電視劇《任長霞》中實現了。
機緣巧合之下,會說河南話的葦青被推薦去了《任長霞》劇組,飾演寇大媽。
雖沒有接受表演的訓練,但歷盡千帆的葦青演起戲來,卻不輸那些實力派演員,自然的演技絲毫看不出她是個新人。
就連導演沈好放看了她的表演之後,久久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回過神來的沈好放導演,握著葦青的手,情深意切地說了句:“老師,您一定得去北京拍戲,要不然就可惜了。”
這句話給仍在自我否定、情緒低落的葦青莫大的信心;那一刻,一點點下沉的她便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奮不顧身地前進。
她“任性”地沒有徵求老伴的意見,沒有提前知會在北京工作的女兒、兒子,一個人揹著行李,來到了北京。
將近60歲的葦青,面對北京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有了種無力感:老了,跟不上時代步伐了。
最為明顯的就是,想拍戲的葦青,一個人在家等著戲找上門來,不知道北京電影製片廠可以等戲。
雖然有“內行人”毛孩這個兒子,倔強的葦青卻並不跟他張口訴說,以至於毛孩,壓根都不知道母親突然來北京是為了幹嘛。
在葦青正躊躇滿志,害怕沒人找她演戲的時候,另一邊《王貴與安娜》的男主林永健卻煩躁得很,跟老婆吐槽說:“累死了,我這媽真難找!”
林永健善解人意的老婆,給他看了《任長霞》的片段,給他出主意:“你看看這老太太呢?我看著演技不錯。”
忽然,林永健跳起來,急忙給導演打電話:“導演!別找了,我的媽有啦!”
人在家中坐的葦青,愣是沒想到,自己竟真能等到戲約。在葦青的精湛演技下,一個窩裡橫的農村老太的形象頓時栩栩如生,“王貴媽”這個角色深入人心。
《王貴與安娜》火了,葦青也備受關注,彼時,兒子毛孩和女兒毛毛,才知道:咱媽原來上北京是來拍戲的。
孝順的毛孩一聽這事,立馬讓《炊事班的故事》導演給葦青弄一集,過過癮。
有了兒子助力的葦青,漸漸在圈內有了名氣,接了不少戲。但當《鐵梨花》找來的時候,葦青還是嚇了一跳:“我咋這麼幸運呢,這麼個好角色砸到我頭上。”
她並不知道,只有當一個人努力到極致,才會有所有人為她讓路的好運。
某天晚上,葦青一個人沉思:最近的幾部戲,我表現還不太好,最大的問題就是臺詞。
這麼大年紀,記憶力減退很正常,可如果想繼續拍戲,臺詞不能拉胯。
於是,葦青就用了最笨的辦法,記一句忘一句,那就抄!抄著抄著,自然爛熟於心。
不僅於此,她揣摩角色起來也很是嚴格,先是寫個300頁的人物傳記,在家還找人跟自己對戲。
說起這事來,葦青的老伴兒十分委屈:“她在家的時候,基本上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但她在揣摩角色的時候,不允許家裡發出任何聲音影響她。”
老伴兒面對葦青“過分”的要求,只能寵著,自己輕輕地洗碗、拖地,有電話關上家門出去接。
家裡有個好男人做好後勤保障,葦青自己又刻苦認真,拍戲的時候各個導演對她讚不絕口。
2014的電視劇《紅高粱》,鄭曉龍導演四處找演員,可最先定下來的不是周迅、朱亞文等大咖,反而是“四奎娘”葦青,樸實真誠的表演足以看出她的演技。
都說,表演有三個境界,誇張、刻意地“大開大合”、收放自如、人角合一。
而葦青便是第三種,你分不清她究竟是不是表演,她用她前半生豐富的人生閱歷豐滿了角色。
對於她來說,成名只是早與晚而已。
2017年,火遍全國的《戰狼2》中有一幕讓所有觀眾失神。
“我不能讓他回來找不著家啊”,僅僅一句話、幾秒鐘的言語和動作,就讓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變得生動,無人不為葦青的演技動容。
但最精彩的還是《我不是藥神》中白血病老奶奶那一幕,足以奉為這部電影的經典片段。
“你就能保證你這輩子都不會生病嗎?”沒有眼淚,卻把一位備受病痛、金錢煎熬的老奶奶演繹得淋漓盡致,求生的本能讓觀眾們潸然淚下。
成年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有人為碎銀幾兩奔波,有人為下一頓沒著落而發愁...
面對現實的敲打,葦青選擇用實力說話,就以上兩部電影票房就達120多億,故而觀眾們稱她為“百億老太太”、“中國最貴女演員”。
如此成就,影壇上少有。
更難能可貴的是,葦青不僅在影壇深耕,電視劇她也不落下;她飾演過《河神》中搞怪又可愛的神婆;
《安家》中蠻不講理的吝嗇鬼太表姑奶奶...
幾乎各種各樣的奶奶她都演過,卻毫不讓人感到串戲,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她曾說:“提高演技,最重要的是找到角色的魂。”有了人物底色,再加以觀察生活、捕捉細節,角色自然活靈活現。
如今73歲的葦青家庭幸福,老伴兒理解、包容她,兒子毛孩的發展雖不如自家母親好,可演技、態度都擺在那,相信他總有一天能被人看到。
事業上,葦青仍然在拍戲,近幾年來都是五六部拼命地拍。
很多人不解,都這麼大歲數了,這麼拼幹啥呢?為了賺錢?
其實不然,有些人哪怕老了,心態卻還是年輕的,葦青就是如此,她曾坦言:“我是在用生命演戲,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演吊威亞的武打片呢!”
年齡侷限不了葦青,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只要有夢想,肯努力,一定不晚,年齡永遠不是困住上進的枷鎖”的可能性。
半路出道的葦青,從藝將近十五年,卻憑藉著她自己的年輕心態、永不放棄、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演藝圈劈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被人尊為“老戲骨”。
哪怕沒有正經的表演經驗,哪怕她年齡大,她都毫不猶疑去做,靠著自己的人生閱歷去感受、去表演,不僅治癒了抑鬱症,也治癒了自己。
所以,在繁華世間,你可以短暫忽略年齡等現實因素,盡情地去嘗試、試錯、冒險,人這一生,有無數種可能!
-END-
【文 | 阿椰 】
【編輯 | 語非年 】
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看過爆紅的《長津湖》,再和馮小寧“三部曲”一比,差距就出來了
為嫁張國立終身不育,前夫身價過億說她自作自受,鄧婕是否後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