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裝備用得好
裝備保障不能少
在軍營裡
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無懼寒暑、無論風雨
今天,讓我們走進直屬保障單位
領略保障尖兵的別樣風采
賬房先生——彈藥保管員
熟記原理構造、清楚戰術效能、牢記數值指標,他們是“火藥桶上的舞者”,精細化管理就是他們掌控彈藥的訣竅秘籍。
賬房先生羅扎妥多次執行彈藥調運、接收、技術鑑定等任務,正是憑藉著對自家賬本的一口清,在處置陣地裝填、發射裝藥滲漏問題時,才能做到零事故,零風險。
開路衛士——工程修理工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工程裝備最拿手的本領。當能讓“天塹變通途”的工程裝備遇上故障“罷工”時,開路衛士便大顯身手,為工程裝備保駕護航。
工程修理老兵李介夫是行家裡手,掀引擎、鑽車底、擰螺母,一趴就是幾個小時,時常以一身油汙亮相在戰友的視線中。從軍24年,他奔赴大漠、鏖戰高原、挺進災區,各類裝備經他“醫治”後都能重回戰場。
妙手神醫——裝甲修理工
手術檯不只屬於醫生,還屬於裝甲修理工,他們與工具器材為伍,以恢復裝甲效能為己任,保證每一名“病號”都能按時“出院”,在戰場上重煥新生,繼續發揮戰鬥力。
底盤、上裝、軍械、火控……每個環節如同金色絲線在 “陸戰之王”受損的裝甲上交替飛舞,將“傷口”緊密縫合。在老兵徐志偉看來,裝甲修理的關鍵是快速和高效,看起來是個力氣活兒,實際上走得是紮紮實實的精修路子。
續航一哥——火炮修理工
火炮修理需要精通機械、物理、電子等多項專業知識,配合無數次的實操,才能擁有精湛技藝。
午休時分,“修理大拿”陳上林依然忙碌在操作間。一個罕見故障擺在眼前,看故障、聽異常、摸零件、測電流……不斷試驗十幾個小時,他終於排除故障。這樣的場景時常在火炮修理工中上演,對他們來說瞄得穩、打得準就是最高褒獎。
天眼護理師——雷達修理工
雷達是戰場上的“千里眼”,雷達修理工肩負著打通裝備與戰鬥力最後一公里的樞紐任務,時刻為防空利劍擦亮雙眼。
雷達技師張軍心細如髮,他總能在複雜的電路中揪出故障,在多變的頻譜裡發現規律。雷達維修既要用“力”,更要用“巧”,浸潤在雷達裝備的複雜迷宮裡四處挑刺,只為能在快節奏的比拼中精準追擊閃爍的目標。
貼心管家——地爆保管員
進庫區就是上前線,管庫房就是守陣地。自地爆器材問世以來,安全問題就是重中之重,保護得好就是“戰友”,保護不好就可能成為“敵人”。
貼心管家曹培衛擔負著照顧地爆器材“身心健康”的重要職責,認清“面孔”、瞭解“體型”、看透“內心”、保護“安全”,就是與之交往的重要準則,更是戰時發揮作用的有力保障。
專職體檢師——彈藥檢測員
彈藥是發揮武器效能的終端載體,其效能優劣、質量高低,關係到戰場勝負,在試驗中多一分認真,戰場上就會多一分勝算。
對專職體檢師牛星瞳來說,彈藥“體檢”就像給人做體檢,檢查其外部形態與內部構造,對結構特徵量、幾何特徵量、裝藥量等引數進行細之又細的測量。
爆破鬼才——彈藥銷燬員
彈藥銷燬員是一群“坐在火山口上的人”,他們時常與煙火和爆炸為伴,憑藉安全銷燬各類報廢彈藥,為部隊築起了彈藥使用安全防線。
彈藥銷燬一次就有成千上萬枚,工作量大,操作過快,上一枚雷管還沒有引爆,下一枚雷管就進行拉發,極易炸傷人;操作過慢,就會浪費時間,銷燬速度跟不上要求。在王斌和蒲亮兩位爆破鬼才眼裡,每一次的成功銷燬無疑是把老虎重新關回籠子。
追光者——光電裝備修理工
光電裝備身板雖小、作用卻很大。在環境偵察、資料報知、火炮引導等環節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儀器的精準、效能的穩定卻成了它們自身潛在的病發因素。
千萬不要小看一把螺絲刀、一個扳手,在追光數十年的索文凱手裡,就是救治光電裝備的手術刀,被他們觸碰過的故障部位總能“痊癒”,哪裡的裝備有故障,他就把“手術室”設定到哪裡。
不同崗位不同職責
在強軍征途中
保障兵的崗位平凡又偉大
零距離服務、零差錯保障
是他們不懈追求的目標
正因為有他們的默默付出
書寫了新時代保障尖兵的新篇章
(綜合 江俊霖、蔣月、李春穎、歐陽榮生、劉浩然、熊飛、周敏、馬寧、崔向輝、伍翔、邵雨萌、李志建、時培、王旭兵 等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