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總司令
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的用兵新法
朱德把我軍的用兵原則通俗地解釋為“有什麼槍打什麼仗,對什麼敵人打什麼仗,在什麼時間地點打什麼時間地點的仗”。他說:“第一句話是根據部隊武器裝備,第二句話是根據敵情,第三句話是根據時間地形各種條件,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的用兵新法。”
首先,“有什麼槍打什麼仗”,這是朱德反覆強調的一個用兵原則。武器裝備是戰鬥力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它是產生技術、決定戰術直至戰略的重要物質基礎。恩格斯曾指出:“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人和武器這兩種材料,也就是取決於居民的質與量和取決於技術”。朱德在研究和制定戰略時,總是從我軍的武器裝備出發,非常重視武器在戰爭中的地位。他在分析抗日遊擊戰爭的諸要素時,就把武器作為五個要素之一併作了詳盡的分析:第一,肯定武器的作用,指出一切戰爭都離不開武器,每一種武器都有一定的效能。第二,武器不是萬能的,它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武器的效能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它也有可以被制服的方法。第三,抗日遊擊隊的武器雖然比不上敵人,但如果使用這武器的人善於使用它,善於利用時機,利用旺盛的攻擊精神,利用地形配合起來,必能發揮其威力。第四,抗日遊擊隊的武器雖則落後,但是使用武器的人不應當落後;我們絕“不能做一個落後的劣勢武器的拜物教徒,如像紅槍會的某些師父那樣用念符咒、吃打藥等去擋炮子,那是無益而有害的” 朱德研究武器裝備從來都是和人聯絡在一起,把兩者辯證地統一起來。他透過對各種武器效能的具體分析,說明在一定條件下,武器的長處和短處是可以轉化的,從而啟發和鼓勵我軍指戰員人人開動腦筋,研究新戰術,創造新戰法,用智謀去戰勝敵人,萬萬不要拿自己的肉體與敵人的武器去硬拼,而應當找敵人的有生力量去拼,像閃電一樣快地投入肉搏,這樣,敵人的人員被我殺死了,武器再好,沒有人使用,也是枉然。
其次,“對什麼敵人打什麼仗”,這是朱德又一用兵原則。古兵法說:“善醫者因症立方,善兵者因敵立法”。朱德正是這樣的善“因敵立法”者。他十分重視對敵人的政治、經濟、人員、裝備、交通等基本要素的考察和研究,從而確定我軍的戰略方針,並根據敵情的變化,及時地作出相應的決策。對於不同之敵,朱德把它們劃分為外敵與內敵、強敵與弱敵、狡敵與蠢敵、頑固之敵與動搖之敵等,強調對敵方的武器裝備、兵員素質、戰場情況、後方補給以及指揮官的性格特點等要作具體的瞭解和分析,從而採取不同的戰術。例如,他用“釣大魚”和“三猛戰術”形象地說明對不同的敵人必須運用不同的戰法。猛打、猛衝、猛追的“三猛戰術”是紅一軍團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基本戰術之一,朱德指出這一戰術對於打弱小之敵很能奏效。但打頑強的敵人或敵人主力就不一定有效,甚至還要吃虧。他提出了要用“釣大魚”的辦法來對付強敵。首先要設法“引”敵人上釣,大魚初上鉤,不要性急,不要一下子就扯上來,要懂得擺佈它,把它弄疲勞了,然後再扯上來,這樣就把這條大魚釣到手了。
再次,“在什麼時間地點打什麼時間地點的仗”,就是打仗要根據各種條件。任何戰爭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內進行的,地形和天候對交戰雙方的作戰行動都發生重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區的轉換,各種條件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熟知敵我雙方的各方面情況,是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實施正確戰爭指導的前提。早在20世紀初反封建軍閥的戰爭中,朱德就以打游擊戰著稱。南昌起義失敗後,我軍處於由正規戰向游擊戰轉變的關鍵時刻,這一戰略轉變在“湘南暴動”中經受了考驗,上井岡山以後又進一步得到了完善。後來,朱德回憶這一段經歷說:“關於游擊戰爭,我還有點舊的經驗。過去從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開始,在川、滇同北洋軍閥等打仗;打了十年,總是以少勝眾。在軍事上的主要經驗,就是採取了游擊戰爭的戰法。記得在莫斯科學習軍事時,一教官測驗我,問我回國後怎樣打仗,我回答:戰法是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拖隊伍上山’。當時還受到批評。其實,這就是游擊戰爭的思想。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起了一點帶頭作用。”[4]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朱德和毛澤東密切配合,指揮紅軍粉碎了敵人多次“進剿”與“會剿”,取得了如五斗江、草市坳、龍源口等一系列戰鬥的重大勝利,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全盛時期。他們在作戰中不斷地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了以“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為核心的關於游擊戰爭的作戰原則。“十六字訣”反映了反“圍剿”作戰的指導規律,解決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如何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問題。 在抗日根據地建立初期,朱德從時間地點各種條件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八路軍機動作戰的原則。這就是:“小股進退,分支襲擾,集中主力,乘弱伏尾,晝伏夜動,聲東擊西,有意暴露,及時隱蔽,利害變換,毫不猶豫,拿定火色,轉入外線”;而在全國範圍的機動戰的原則,應當是“在敵寇外線包圍中尋求機動,在不利情況之下毫不戀戰,由單純防禦轉到攻勢防禦,由被動轉到主動,由散漫的隊伍轉到正規化和機械化的隊伍。而這種機動戰的運用,必須有民眾的有力的配合才能發揮它的偉大的作用”。朱德認為,一般的通則,戰略要尋找敵人的主力,戰術要尋找敵人的弱點。凡是採用靈活的戰略戰術的戰役和戰鬥,我們大致就能勝利;凡是單純防禦或盲目進攻,就會失敗。
朱德一貫反對墨守成規,他創立戰略戰術原則,總是從當時當地的實情出發,主張因時因地制宜,因情因勢制變。在《論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中,他講了山地作戰的戰法;在《關於四渡赤水戰役的電報》中,他談了渡河作戰的戰法;在《論解放區戰場》中,他論證了平原作戰的戰法;在《打下石家莊的意義和經驗教訓》中,他總結了攻取堅固設防城市的戰法,都充分體現了“在什麼情況下打什麼仗”的唯物主義原則。
從敵強我弱的中國革命實際出發,根據條件的變化,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戰法,這是朱德用兵打仗的一個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