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天光漸去。俄羅斯奧倫堡州東古茲草原上,“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我軍參演部隊駐地裡,口令、呼號響徹雲霄,掌聲、笑聲此起彼伏,管絃聲、鑼鼓聲不絕於耳。靜默已久的原野灑滿了戰地飛歌,散發著戰地黃花分外香的氣息。
一
一聲令下,參演部隊鐵路輸送首列火車從吉林某地火車站出發,踏上參演的征程。
車輪滾滾,追風掣電。伴著車輪與鐵軌碰撞的“嗒嗒”聲,戰地文化隊隊長郭達把事先準備好的鑼鼓搬出來,組織官兵進行“擊鼓傳花好歌大放送”活動。一陣急促的鼓聲響起,一個繫著紅花的水壺在官兵手中快速傳遞,嘹亮的戰歌隨之響起……
一路奔走,一路歡歌。專列行駛了10天11夜,戰地文化隊隊員們演節目、講故事、搞互動,戲曲、小品、相聲、快板、吉他彈唱、大合唱等精彩節目接連不斷,一路征程上灑滿笑聲,讓官兵極大緩解了身上的疲憊。
寒涼的雨澆不滅文藝戰士向戰而行的熱情。參演前,來自陸軍第80集團軍的業餘文藝骨幹,一聲“集合”召喚著他們火速從各自營區出發,組成了這支戰地文化隊,緊隨大軍集結的腳步抵達演兵場。一個揹包裝起他們全部“家當”,一身戰地迷彩把他們裝扮得利落瀟灑。戰地文化隊用精湛技藝和滿腔真情給參演部隊官兵送上文化食糧。
參演部隊剛剛安營紮寨,戰地文化隊表演的舞臺便搭設了起來。沒有複雜的道具場景,不受環境場所限制,用藍天當彩幕,用大地做舞臺,以戰車為背景,戰地文化隊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化大為小、化整為零,為戰而歌。從歌曲到舞蹈,從小品到器樂演奏,他們的演出贏得了官兵陣陣掌聲。
住野戰帳篷、頂著風沙吃飯,東古茲的荒原野地上,戰地文化隊隊員們與戰鬥隊一樣過著戰鬥生活。面對困難不皺眉,咬牙堅持不掉隊,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主持人張健和修夢涵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還熱忱地為官兵加演節目;二胡隊員趙長偉的肩膀拉傷了,自帶理療器治療,咬牙堅持完成所有演出;舞蹈隊員程千千的膝蓋貼著膏藥,演出時仍在坑窪不平的場地上熱情起舞……
置身於戰場硝煙、嘹亮號角和獵獵戰旗的氛圍之中,只有15個隊員的戰地文化隊,融合參演官兵特色和聯演任務屬性,拿出了原創歌曲《戰鬥奧倫堡》、音樂快板《向勝利衝鋒》、相聲《說聯演》、小品《望月》《出征之時》、歌伴舞《背影》、男子群舞《把戰場刻在心中》等20多個節目。他們用藝術的手法,形式多樣的表演形式,飽含深意說兵情、演兵事、弘兵志,把我軍官兵在異國他鄉演兵場上的激情和汗水凝聚成一個個難忘的畫面,留在記憶深處。
二
當地時間9月15日12時40分,首場實兵合練彈奏完最後一個“音符”,驚天撼地的“戰爭活劇”戛然而止,美麗如畫的草原漸漸褪去了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只有縷縷升起的硝煙和隨風飄揚的沙塵,還在描繪著剛剛發生的戰鬥場景。
俄羅斯奧倫堡州演練場迎來了一個短暫的中間停歇。步戰車、突擊車轟鳴著駛回原地,全身披掛的駕駛員停車熄火,剛經歷身心巨大挑戰的北部戰區某合成旅官兵一個個迅捷跳下戰車,緊挨著圍坐在一起……很快,遼闊的靶場便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一首首高亢嘹亮的戰鬥歌曲,點燃了官兵的豪邁激情。
聲聲衝鋒號,陣陣笑語聲。在半個多月時間裡,哪裡有戰鬥的陣地,哪裡就有催人奮進、昂揚向上的戰歌飛揚;哪裡有挾雷裹電的方陣,哪裡就有喜聞樂見、凝聚軍心的戰地文化活動。聯演期間,我軍參演部隊積極開展戰地情懷演講、戰地誓師動員等,精心打造陣地文化、帳篷文化等戰地文化形式,成立了“戰地之聲”廣播電臺,組織了戰地格言誓詞撰寫、“戰地風采”文藝晚會,將兵頌兵、兵演兵、兵唱兵的優良傳統緊緊同聯演任務結合起來,既因地制宜,又精彩紛呈。文藝的力量和著汗水、迷彩和矯健身姿,一起呈現在國際演兵場上,與威武雄壯的武器裝備交相輝映,不斷激發起我軍官兵能打勝仗的豪氣、鐵拳出擊的霸氣。
“加油!加油!”金色夕陽下,一場壺鈴比賽吸引了眾多官兵的目光。
“現在上場的是特戰分隊重火器手徐凱寧,在戰場上負責攜帶單兵火箭。在今天的比賽場,他體重最輕,卻一直成績最好……”陸軍第80集團軍組織處副處長吳超當起了現場解說員。精彩的解說、戰友的叫好聲,更激起了徐凱寧的拼殺熱情。他咬緊牙關一次次舉起壺鈴,最終創造了自己的新紀錄。
這邊比賽高潮迭起,那邊的管絃樂聲悠揚。夜幕降臨,明月高懸,某資訊通訊旅參演官兵在各自的帳篷門口,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隔空演奏會。有的戰士拿起葫蘆絲,吹起了優美的《月光下的鳳尾竹》,讓人如痴如醉;有的戰士手持琵琶,彈奏《唱支山歌給黨聽》,述說著戰士對黨清澈至誠的愛……
三
喬爾納亞河盪漾友誼互信之波,演兵場閃耀中華文化之光。與合帳演兵交替展開的,是亮點紛呈的戰地文化交流:既有雙方互派人員觀看對方參演部隊戰地文藝演出,也有共同組織大型聯合文藝演出,還有圖片書畫展覽、文化禮品贈送、傳統美食品嚐等活動,內容豐富,交流廣泛,反響熱烈。
9月17日,是聯合軍演確定的“中國文化日”時間。活動在位於“中國營”西北側的室外專用場地舉辦。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剛走下訓練場的各國參演官兵聞訊而來,領略中國文化。
一座臨時搭建的迷彩帳篷,門口懸掛著醒目的“民族文化屋”牌子。帳篷裡,幾張長條桌上,整齊擺放著京劇臉譜、中國結、紅燈籠、剪紙等實物;幾臺播放機,播放著40餘個多語種中國文化短影片;一長串精緻展板,圖文並茂地介紹中國的名山大川、四大發明、絲綢之路,以及中華戲曲、茶文化、中醫藥、古代詩詞等……極富中國元素的文化符號、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濃縮中華五千年文明精髓,聚焦當代中國發展成就成果,吸引著外方軍人的目光。
最引人注目的,是寬闊的書畫展示臺,四周圍了眾多外方參演官兵。我方參演官兵現場創作、贈送書法作品,講授中國繪畫知識,手把手教外方參演官兵用毛筆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畫下中國山水。筆起筆落之間,帶來一片歡聲笑語。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在昂揚的《中國功夫》旋律聲中,《武動中華》拉開序幕。20多名身著武術服裝的官兵,輪番展現舞劍、棍術、太極拳等中華武術,贏得陣陣喝彩。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變!變!變!”第80集團軍某旅班長、中士郭寶貴將川劇變臉帶上舞臺。他走到臺下,與官兵近距離互動,一張張變換的臉譜引起官兵嘖嘖驚歎。
別開生面的戰地聯合文藝演出——聯合音樂會,是文化交流的重頭戲。9月24日下午,剛走下演兵場的各國參演官兵同臺獻藝,共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數百名多國官兵代表觀看演出,共同唱響氣勢磅礴的和平友誼之歌。
儘管這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官兵第一次合作演出,時間短、內容多,而且大家的文化背景、語言、風俗多有不同,但近兩個小時的演出非常精彩,幾乎是在舞曲、歌聲和掌聲的交織中度過。中國參演部隊選派的十幾名文藝骨幹帶來精彩多姿的節目,一次次將演出推向高潮。那陣陣掌聲也印證了多方的共識:文藝是不同文明溝通交流的紐帶,是友誼的橋樑,是推動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