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國慶節假期剛過,中國空軍在北京通縣附近擊落了一架國民黨的偵察機,殘骸落在北京通縣東南方向的一塊玉米地裡。
與往常不同的是,過去擊落敵機,中央領導基本不會去現場看殘骸,但空軍這一次擊落敵機後,朱德、聶榮臻、賀龍、羅瑞卿、譚政等幾十名開國將帥,接連到現場察看飛機的殘骸,一波接著一波,讓平時並不起眼的小村莊,一時變得熱鬧了起來。
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這麼多的開國將帥,一下子都聚集到通縣這個不知名的玉米地去看空軍擊落的敵機殘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世界的軍工業迅猛發展,各種型別的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尤其是戰機越來越先進,速度越來越快,高度越來越高,普通的高射炮很容易被突防,因此催生了防空導彈。
眾所周知,解放軍是一支從山溝裡走出來的人民軍隊,雖然陸軍戰鬥力很強,但海空軍的起步比較晚,也比較薄弱,臺灣方面利用這個弱點,派出高空偵察機深入到大陸腹地偵察,雖然我軍的雷達可以發現,但對其無可奈何,高射炮打不著,現有戰機的飛行高度與其相差甚遠,同樣是看得見摸不著。
中央深感防空問題的嚴峻,絕對不能讓敵機在新中國的領空上肆無忌憚地飛行,因為當時與蘇聯的關係還沒有破裂,中央決定向蘇聯求助。面對當時美軍裝備的高空偵察機,蘇聯最新的高射炮也夠不著,能打到的只有蘇聯剛列裝不久的薩姆2地空導彈。
1957年聶榮臻元帥率代表團訪問蘇聯時,就請求蘇聯援助中國一些高科技武器,在聶榮臻等人的努力下,蘇聯最終答應向中國提供一批薩姆2地空導彈,並派出一個完整建制的地空導彈營到一對一地教學,即營長對營長、操作員對操作員,以此類推。
有了裝備,還需要優秀的官兵來操作,因為這是一支絕密的部隊,空軍司令劉亞樓要求在全空軍範圍內,挑選出一批業務水平高政治絕對可靠的官兵,來組建地空導彈部隊。就這樣,一道道調令飛向雷達部隊、高射炮部隊、探照燈部隊等,所有幹部高職低配。
1958年10月上旬,劉亞樓在北京清河高階防校的禮堂宣佈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部隊成立,代號543,地空導彈部隊一營組建不久後,二營、三營陸續組建,其中嶽振華擔任二營的營長。
嶽振華是河北人,在抗戰時期就參加了革命,長期在炮兵部隊任職,參與過抗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在朝鮮戰場,嶽振華就曾帶著高炮部隊,擊落過一架美國先進的B-29轟炸機,當年美國往日本投放原子彈時,就是用這款轟炸機運輸的,所以能夠擊落一架B-29轟炸機,自然是大功一件,在地空導彈部隊組建時,嶽振華已是空軍高炮部隊某團的團長。
當時嶽振華面對敵人的高空偵察機束手無策,手中的武器根本打不到,作為一名軍人,讓敵機在中國的領空肆無忌憚地飛行,猶入無人之境,嶽振華心裡非常地著急,當得知要把他調入543部隊後,嶽振華很激動,終於有機會可以擊落敵人的高空偵察機了。
二營組建完成後,嶽振華就帶著部隊開始學習如何使用導彈作戰,因為當時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是赫魯曉夫,他對中國的態度與斯大林比較不同,陰晴不定,在幫助中國組建地空導彈部隊時非常地謹慎。
蘇軍要求,官兵只能在教室學習,下課離開教室後,所有書本以及個人的筆記,全部都不能帶出。導彈一營在組建的時候,從空軍中抽調了一批文化水平較高的官兵,所以學習得比較快,但二營、三營組建時,有一些官兵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學習起來比較吃力,面對導彈這種尖端武器,課堂上不一定能完全消化,想要課後複習,又沒有教材和筆記本,怎麼辦?
嶽振華想來想去,認為可以一人記一點,下課之後聚集在一起,你湊一點他湊一點,最後統一整理,嶽振華的這個辦法果然奏效,基本上能湊出百分之七八十的內容,二營的學習進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按照蘇軍的計劃,官兵至少要學習六個月才能上戰場,但因為臺灣對大陸的偵察越來越頻繁,而且美國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對臺灣大力支援,不斷提供先進的戰機,大陸的防空任務非常緊,官兵們主動加班加點,最後只用了三個月就基本掌握了這套導彈系統的操作方法,蘇聯專家驚歎道:這些中國軍人實在了不起。
因為之前主要都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保衛首都北京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建國十週年國慶前,543部隊集體到西北地區的某靶場試射導彈,檢驗學習的成果。
當輪到二營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嶽振華按照相應的程式,下達了導彈發射的命令,起初一開始都很順利,但導彈飛行幾秒鐘後,卻失控了。原本導彈應該沿著顯示屏上的垂直標線飛行,但卻逐漸飛出了螢幕,向右飛去。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還好這在靶場,如果是在實戰中出現這種意外,導彈很有可能就落在北京市區內,後果可想而知,有一同志不禁在質疑,難道中國人真的無法操作這些尖端武器,必須依靠蘇聯的保護嗎?
嶽振華立即就著手調查原因,操作員劉樹臣反映了一個情況,在轉動控制天線的手輪時,與一營的不同,一營的手輪往左轉,天線也跟著左轉,而我們的往左轉,天線就往右轉,完全相反。
這時一位教員分析認為,可能是控制天線左右轉向的導線接反了,導致操作員在控制的時候,出現了相反的方向,為驗證這個說法,這位教員與蘇聯專家爬上了天線一起檢查。
檢查了之後發現,果如推測的那樣,兩條線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接反,導致在操作的時候出現反轉的情況,在調整之後,導彈立即恢復了正常,嶽振華的指揮沒有任何的問題。
1959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十年,10月1日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等盛大的慶祝活動,臺灣很有可能在這個時候派出飛機來偵察或者破壞,考驗543部隊的時候到了。
空軍司令劉亞樓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於9月將各個導彈營部署在北京的周圍,其中嶽振華的導彈二營奉命駐守在通縣附近。
10月1日這一天,543部隊的全體官兵都繃著神經,導彈放在發射架上,準備對付隨時都有可能到來的敵機,指揮所裡,值班人員一步不離地守在電話旁邊,東南沿海的雷達部隊,不停在搜尋著天空,但慶幸的是,這一天沒有發現任何敵情,新中國建國十週年的慶典,順利的舉行,大家總算是可以稍微鬆了一口氣。
但10月1日沒有出現敵情,不代表接下去不會出現,543部隊的官兵一刻不敢放鬆,但或許是因為這幾天北京的天空半陰半晴,雲層很容易遮擋住高空偵察機上面照相機的視線,國民黨空軍研判後,認為不適合偵察所以沒有來,直到10月6日,仍沒有出現敵情,指揮部宣佈取消戰備期,大家的神經終於可以得到放鬆,一些家在北京的官兵已離隊休假。
嶽振華過去在高炮部隊中工作了多年,抬頭看了看天空,萬里無雲,是敵人偵察的一個好機會,他隱隱預感到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因此格外地警惕,有幾個戰士要請假外出,他都沒有批准。
幸虧嶽振華留了一個心眼,10月7日上午早飯剛過,福建前線的雷達部隊就偵測到有一架RB57D高空偵察機在臺灣桃園機場起飛,從浙江溫嶺進入大陸,向北飛去,沿線的雷達站都發現了這架敵機,推測目標應該是首都北京。
RB57D高空偵察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偵察機之一,飛行高度可以達到兩萬米,遠超過當時中國裝備的最好戰機米格19最大升限,沿途的防空部隊都無法對其實施有效地攔截。
RB57D高空偵察機一路不斷調整方向,最後朝著嶽振華的二營飛了過來,指揮部要求二營堅決消滅敵機。
因為二營的官兵都沒有休假,嶽振華接到上級的命令之後,立即下令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上午九時左右,嶽振華在雷達的熒光屏上看到了一個亮點:敵機來了!
這是中國地空導彈部隊第一次上戰場,誰也沒有經驗,嶽振華根據蘇軍的教令指揮作戰。
嶽振華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當敵機距離陣地139公里時,嶽振華下令開啟天線尋找目標,最終在115公里的時候捕捉到了目標,嶽振華心裡既激動又緊張,根據蘇軍的教令,當目標距離100公里的時候,導彈要接電準備,從顯示屏裡可以直觀地看到,敵機越來越近,當距離陣地100公里時,嶽振華果斷下令:導彈接電準備。
RB57D高空偵察機方向沒有變,繼續朝著二營的陣地飛來,距離70公里時,嶽振華下令接通發射架同步,轉入自動跟蹤,隨著一陣機器轉動的聲音,導彈隨制導雷達轉動,對準了敵機的方向。距離60公里的時候,嶽振華分析敵機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下達了射擊決心。
12時4分,RB57D高空偵察機距離陣地越來越近,進入了最佳發射的距離,嶽振華果斷下令:三點法,導彈3發,間隔6秒,28公里消滅目標,按照123波道順序發射。
操作手根據嶽振華的指定,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隨著三枚導彈按照順序騰空而起,嶽振華的心在怦怦跳,對他來說,每一秒都十分地漫長,大概在40秒後,飛機在雷達顯示屏內消失了,嶽振華接到報告,導彈準確命中了目標,飛機的殘骸掉落在通縣東南方向的一塊玉米地裡。
地空導彈已誕生多年,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家都已裝備,但誰也沒有真正用它擊落過飛機,因此當時世界上都沒有用導彈擊落敵機的先例,嶽振華卻帶領地空導彈二營,創下了這個壯舉,揭開了世界防空史上新的一頁,而這一頁,就是出自中國空軍新生的地空導彈部隊。
訊息傳到中南海後,毛主席非常地高興,心中憋著的一口氣終於可以放出來,解放軍終於找到對付敵人高空偵察機的辦法,中國的領空,將會越來越安全。
二營立即派部隊趕到了敵機殘骸掉落處,因為當時這裡是一個窪地,土質鬆軟,RB57D高空偵察機掉落後,仍保留著一些較為完整的機身,美國幫助國民黨精心培養的飛行員王應欽,在跳傘時因為彈片削斷傘繩死於非命,屍體就在飛機殘骸不遠的地方。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國民黨空軍利用中國防空力量薄弱,派出RB57D高空偵察機多次到大陸偵察,而我們手上的裝備卻束手無策,只能看著敵機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心裡都憋著一口氣,當嶽振華率二營,用地空導彈將敵機擊落後,總算是出了一口氣。
第二天早上,朱德就首先驅車來到通縣看飛機殘骸,連聲說道:“打得好,打得好”。繼朱德之後,賀龍、聶榮臻、羅瑞卿、譚政等數十名開國將帥,相繼來到通縣看敵機的殘骸,從北京市區至通縣的公路上,車來車往,大部分的中央領導同志都先後都有來過。
10月14日,空軍司令在通縣主持召開了慶功大會,嶽振華作為戰鬥的直接指揮者,晉升一級,成為了中校營長。
因為543部隊還處於保密階段,所以並沒有對外公開具體是用什麼武器將RB57D高空偵察機擊落的,美國以及國民黨方面,認為是解放軍從蘇聯獲得了新型的戰機,而且效能超過RB57D,因此暫時停止了對大陸的偵察。
臺灣方面自RB57D高空偵察機被擊落之後,就再也不敢用這款飛機到大陸偵察,大陸的天空沉寂了兩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美國給臺灣提供了比RB57D更加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國民黨空軍訓練了一年多之後,捲土重來,到大西北刺探核武器基地的情報。
因為543部隊的幾個營都在北京周圍防守,或許是敵人在這裡吃過一次虧,也或許是偵察的重心發生了改變,U2高空偵察機一直沒有在北京的上空出現過。
劉亞樓認為543部隊一直在北京守株待兔不是辦法,大膽提出把部隊拉出去打游擊,只在北京留下一個營。
但因為導彈不同於其他,空軍上下很多人都表示反對,但嶽振華卻不以為然,也認為U2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就是不到北京來,因此他很贊同劉亞樓的意見,最後空軍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嶽振華的二營。
根據U2過去的飛行路線,二營先是到長沙設伏,後又轉到南昌,最終逮到了戰機。
1962年9月9日,一架U2高空偵察機在臺灣桃園機場起飛,從福建進入了大陸,對著南昌飛來,很快就進入了二營的打擊範圍,二營官兵都鉚足了勁,嶽振華一聲令下,三發導彈騰空而起,將U2擊落。
U2被擊落後,震驚了美國,在飛機上加裝了一個預警系統,只要我軍一開制導雷達就會報警,為此嶽振華研究出了近快戰法,可以做到將開啟制導雷達的距離,控制在38公里內,這個距離就算是U2報警,也無能為力。
近快戰法很快就得到了檢驗,成功在1963年11月再次擊落一架U2飛機,國民黨方面因為屢次失利,加上大陸的防空力量不斷加強,逐漸減少了派出偵察機到大陸偵察的次數。
如今中國的防空力量,已今非昔比,再也沒有任何國家的飛機,敢在沒有經過許可的情況下,在中國的領空上飛行。嶽振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指揮導彈部隊擊落敵機的人,創下了多個記錄,在回顧自己軍旅生涯時,嶽振華用一副對聯來概括:十年轉戰淚與血,八萬里路雲和月。
1986年,嶽振華在北空副參謀長的位置上離休,於2013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