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會長沙,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開始建城,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秦始皇統一中國,長沙郡是秦三十六郡之一;到了兩漢時期,曾作為長沙國的都城。長沙舊名潭州,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屈賈之鄉”、“瀟湘洙泗”的美譽。
下面是一組長沙老照片,拍攝於1917年,距今已過去104年,很多景物因“文夕大火”和歲月流逝已消失不見,因此更顯彌足珍貴。
從嶽麓山眺望,湘江兩岸還非常空曠,可以看到一些農田和零星的房屋。圖右可見孤獨而立的自卑亭。現在,已經被高樓大廈淹沒了。
從前,自卑亭是通往嶽麓書院的入口,上面鑲嵌著宋真宗御書的“嶽麓書院”石匾,沿著石板鋪成的道路,可以直達書院大門。自卑亭名稱源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遠行,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大意是說人的道德修養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從低處開始。
舊時各地書院都建有魁星樓,讀書人在科舉考試之前都會到魁星樓祭拜魁星,期望能夠榜上有名 。圖中的魁星樓位於嶽麓書院北側,今已不存。
嶽麓山禹王碑是記錄大禹治水功績的石碑。民間傳說大禹治水到過衡山,人們便在衡山岣嶁峰刻下碑文。原碑刻今已不存,現在的石碑為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時,後人臨摹原碑重新雕刻的。
天心閣是長沙城牆東南角上的一座城樓,始建於明代末期。抗戰時期毀於文夕大火,現在的天心閣為1983年重建。
這座建築位於今長沙教育街,湖南教育總會是湖南省近代第一個群眾性教育研究團體。1907年12月26日在成立,其宗旨是“以研究教育事項及發展地方教育為目的”。
湖南督軍署舊址位於今青少年宮,其前身為清湖南巡撫署,今已不存 。1916年7月,北京政府改名省督理軍務的長官“將軍”為督軍。不久,湖南省督軍公署成立。
明德學堂創辦於清光緒29年(1903年),是湖南省最早開辦的一座近代新式教育學校, 開闢了湖南近代新式教育之先河。
賈太傅祠是賈誼故居,位於長沙市太平街太傅裡。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與屈原並稱為“屈賈”。他在長沙居住三年,曾作《吊屈原賦》,抒發其懷才不遇的感慨。
開福寺始建於五代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間多次改建重修,現存建築主要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圖中的開福寺山門和今天也有不小的區別。
猴子石又名浦石,原址在長沙城湘江東岸邊,距城中心五公里。這座巨石高約七米,酷似一猴蹲於江濱。1975年在此地建三水廠,猴子石被炸燬,今已不存。
湘江岸邊,密密麻麻擠滿了看熱鬧的當地百姓。從照相機的拍攝角度看,應該和船上的洋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