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土豆 作品
撰稿 壞土豆
陪我的國一起逆襲
土豆說:
現在早就進入了殖民3.0時代了。
很多國家美國根本不願意去殖民,因為太窮了,真心看不上,如西非的一些國家,就留給法國了,包括非洲即使一些國家,家裡也有礦,美國也懶得去開拓,太費勁了,包括殖民阿富汗20年的時間,阿富汗有大把的礦,美國理都不理,根本不要;
讓華爾街洗劫全球就行了,實在不行就印鈔,怎麼都比開礦來錢的快,我現在什麼身份,還去開礦?
咱丟不起這人!
還比如波多黎各,哭著喊著要成為美國的附庸,美國說憑什麼?你有什麼資格被我搶?
我要搶也去搶阿爾斯通,搶法興銀行,你有什麼資格被我殖民,被我搶劫?
想做我的附庸國,寧配嗎?
第一部分:西方殖民1.0版本-暴力洗劫時代;
有殖民地就能掙錢?很多殖民地都是虧損的。
第二部分:西方殖民2.0版本-傾銷掠奪時代;
再也沒有比印度更完美的殖民地了,沒有印度,就沒有英國的一切;
第三部分:為啥印度對英國感恩戴德?
第四部分:西方殖民3.0時代-貨幣霸權時代;
你以為印度是最好的殖民地,錯!它才是。
資本主義全球殖民時代開始後,西班牙從南美瘋狂搶劫,搞走250萬公斤的黃金、1億公斤的白銀,在當時,佔了全球貴金屬開發總量的83%。
看到西班牙大發橫財,英國垂涎三尺,很快開始了對美洲的殖民征服。
1607年開始,英國登上了北美的土地,到1733年,先後在北美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
拿下廣袤的土地後,英國人覺得自己也能和西班牙人一樣獲得無盡的財富,但是很快他們就傻眼了,翻遍了土地都沒找到黃金。
拿到殖民地自然是要搶劫,英國人馬上就把能見到的印第安人幾乎殺光了,但是關鍵問題是:
搶什麼?
什麼都沒有.......
搶玉米和火雞?這搶了還不夠路費。
北美啥都沒有,於是英國打算先投資。
經過上百年的移民和苦心發展,這裡終於有了些農業和小工商業,但是徵收的賦稅還不夠發當地總督和官員的工資,東印度公司往北美賣點茶葉和糖,結果北美的走私販子強悍得很,把他們的生意搶光了。
英國最後稍微強硬了點,要徵收印花稅,要傾銷茶葉,結果北美就造反了。
英國人對北美的殖民,虧得一塌糊塗。
其實,很多國家的殖民統治,往往都是虧損的,並不是你佔了一片土地就能掙錢。
1935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遭到了當地人的頑強反抗。義大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擺平這些非洲土著,終於有了塊殖民地。
很快的,義大利也面臨了這個問題:面對這個不毛之地,搶什麼?
義大利人心想:你啥都沒有,我就幫你發展經濟吧,等你經濟搞好了,有了錢我就可以搶了。
當時的義大利幾乎沒有殖民地,好不容易搞了這一塊地方,真的是全心全意建設衣索比亞。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義大利人也懂。
於是在1936年到1941年短短的5年時間裡,義大利投入了240億里拉的資金用於開發。他們在當地修築了長達7000公里的密集公路網,要知道當時衣索比亞連土路都沒有。
但是光有路還不行,還需要有基礎建設,還需要有技術工人,於是一堆專案全力推進,可以說30年代義大利在埃塞爾比亞上花的功夫與決心,絕對比今天的義大利政府對本國還要大。
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義大利進行了很多新的規劃,建立了醫院、學校、發電站、自來水廠等現代設施,還帶來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
於是,衣索比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和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很多現代的農場和農業設施也在全國開始逐步建立,義大利人累得要死,因為還要鎮壓埃塞爾比亞的抵抗組織。
而且,開發農業開發是個緩慢的過程,埃塞爾比亞的糧食一直不能自給,每年義大利人都要向衣索比亞運送大量的糧食。
結果,5年之後,伴隨二戰形勢的變化,英法參戰,衣索比亞軍隊拿到了大量現代武器,將義大利人趕了出去。
義大利不僅投入了巨大的資金,還陣亡27.5萬,負傷50萬人,正兒八經的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義大利的行為讓歐洲列強們笑掉了大牙,比利時說你特馬還幫他們搞建設,你可真缺心眼啊,簡直是帝國主義的恥辱,你看我,就是在剛果強迫他們去種橡膠賣錢,不種橡膠就斷手斷腳,看我掙了多少錢。
義大利說那衣索比亞也得有橡膠啊......
其實殖民主義的1.0版本,基本上就是強迫勞動搶奪資源,涸澤而漁,找到資源豐富的地方就算命好,但是關鍵問題是資源也是有限的,西班牙在南美把黃金搶完以後,就開始搞種植園,基本上也是不賺錢,最後南美獨立幾乎也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這個道理,美國侵略了菲律賓一樣,拿到菲律賓後美國大呼上當,然後想盡辦法讓菲律賓獨立,因為不知道搶什麼。
發展農業?美國的農業資源稟賦全球第一,擁有全球最多的耕地,在19世紀末就實現了農耕的全機械化,農業水平比菲律賓高多了,在菲律賓搞農業成本至少是美國的兩倍。
那還要幫菲律賓先把基礎建設搞好,把農業機械化搞好,投進去的錢拿甘蔗賣錢掙回來,50年都回不了本.....
搞工業?美國自己都不想搞工業,基礎建設現在一塌糊塗,菲律賓什麼工業基礎都沒有,現在自己不搞幫菲律賓搞?搞工業還要有技術人才和工程師。
那怎麼辦?美國先在菲律賓搞義務教育,先培養工程師?然後建高科技奴隸工廠?
其實,簡單粗暴的搶劫,幾乎沒啥用,就比如奧匈帝國主動放棄了海外擴張計劃,而丹麥卻主動變賣、拋棄了原本在印度、非洲與加勒比海擁有大量殖民地。
德國的俾斯麥,號稱鐵血宰相,看得非常清楚,說:咱別搞海外殖民地了,真的得不嘗試,連軍費都掙不回來。
但是威廉二世不聽,一定要「陽光下的地盤」,結果被爆錘....
英國在北美建立了13個殖民地,投入巨大,可以說血本無歸,在北美移民的英國人,繳納的賦稅遠遠低於英國本土,英國政府腸子都悔青了,直到英國發現了印度。
印度,是地球上最適合殖民的地區,滿足了英國的一切夢想,可以說,沒有印度,絕對不可能有英國的霸主地位。
印度同時滿足幾個條件:
1.龐大的人口基礎,印度的人口是英國本土的8倍以上,有廣闊的市場;
2.印度人聽話好管理,勇於內鬥,怯於外鬥。
這點很重要,否則英國人就會和義大利和美國一樣,陷入戰爭的泥潭,打仗的成本都不夠掙錢的;
3.印度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小農經濟平穩發展;
17世紀末,印度甚至控制著全球1/4的紡織品市場,手工紡織的棉布在全球都有影響力。
最後,印度地盤足夠大;
要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搞種植園,土地都還是自己開墾的,原來的印第安人幾乎被自己殺光了,勞工要麼是從非洲運過來的,要麼是移民過來的,算起來成本巨大,最後雖然掙了錢,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印度的耕地和人口,都是現成的。
剛從北美經歷了陣痛的英國,改變了自己的殖民方式,升級到了2.0版本;
殖民地2.0版本是無關稅獨家傾銷;
這裡我們說下,大清是半殖民地,而且在任何時候,大清都還是有關稅的,就是歐洲列強的產品要進入大清,稅賦是必須有的,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包括國民政府時期,關稅都是中國政府的重要收入。
而印度是完全的殖民地,英國貨船拉過來的產品直接在印度賣,就和英國的一個省一樣。
另外在印度的一點就是,英國獨家壟斷,英國可以在印度賣貨,別人不能賣。
19世紀時,印度一共有近3億人口,而英國人口才2000萬,這讓英國一下子成為了一個開掛的存在,有了一個大於本國15倍的龐大市場,要知道此時大英帝國也就是英國本土加上殖民地也就是3.9億人口......
於是英國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印度種棉花,然後用貨船拉回到英國加工成棉紡織品,然後全世界銷售,當然,相當大一部分都銷往了印度,1850年時,全球也才12億人口啊,印度幾乎佔了1/4......
當然,英國也不僅僅是在印度種棉花,還種了各種經濟作物。
如鴉片,直接賣給大清;
如紅茶,從中國偷走紅茶的技術在印度搞產業;
當然,英國為了最大幅度的掙錢,就讓印度少種糧食。
同時,英國在印度的傾銷全面摧毀了印度的紡織業,造成大量的傳統手工業工人失業,在英國統治印度的200多年時間裡,保守估計印度餓死了3000到5000萬人....
但是印度,為啥一點都不恨英國呢?
因為英國人沒有直接管理印度,前期透過印度土邦的王公,後續加上國大黨來統治印度,自己根本不需要出面。
而且管理印度比管理英國本土還要輕鬆多了。
1757年6月23日發生的普拉西戰役,英軍的勝利標誌著印度開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此戰當中,英軍的指揮官是克萊武,他手下的軍隊只有900名英兵,還有2000名印度僱傭兵。
這場決定性的戰役英國只付出了70人的傷亡......
英國在印度最高峰時,只有2萬多英國士兵,而且這麼多的英國士兵是要保護其它的歐洲列強覬覦印度,而不是擔心印度人造反.....
英國不僅不需要派兵駐守印度,而且印度人還幫英國打仗;
一戰時有150萬印度人參加了英國軍隊遠征歐洲;
二戰時有70萬印度人參加了英國軍隊在遠東與非洲作戰;
雖然印度人的戰鬥力非常拉跨,但總能湊個人數啊。
你看到了這個,就知道為啥英國必然會成為全球霸主了,就好比西班牙佔領了南美,有百萬印第安人不僅不反抗西班牙,還幫西班牙去遠征英國......
看到英國統治下的印度,歐洲列強羨慕的要哭。
其實為什麼印度被英國搶劫了200年,依然對英國感恩戴德,馬克思說過:印度是被英國創造的一個國家。
沒有英國,就不可能有印度。
英國入侵印度時,印度曾經最大的王朝莫臥兒帝國已經名存實亡了,印度一直是一個地理名詞,被大大小小500多個土邦統治著。
印度歷史上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國王都是採用管理諸侯的方式來統治印度境內各土邦王公,根本談不上中央集權,也做不到對各處土邦王公的生殺予奪,到了衰落的莫臥兒皇帝,政令不出德里,各地土邦王公割據混戰不把皇帝當回事。
而且印度人自古以來就有勇於私鬥、怯於公戰的優良尚武傳統。不但不反對越來越多的歐洲殖民據點,反倒歡迎他們來,順便做生意買武器。
其中有數次印度部分土邦造反,英國人剛準備集結軍隊,印度人自己就亂成了一團,要麼隊伍裡面內訌,要麼就是別的土邦自告奮勇來幫英國人平亂,英國人還啥都沒幹,「叛軍」就已經土崩完結,英國人看得瞠目結舌。
英國人在印度扶植了兩種勢力以印製印,都對英國人感恩戴德。
一種是傳統土邦,以海得拉巴王公為代表,1911年開始統治海得拉巴土邦,被英國人稱為「高貴的海得拉巴王公殿下」,由於高度配合英國人的工作,英國人幫助他修建了貨幣、造幣廠、鐵路和郵政局等一系列現代設施,讓印度的土邦能夠更高效率的斂財,對英國死心塌地,以致於在1940年時擁有了20億美元的鉅額資產,是真正的亞洲首富;
一種是國大黨,國大黨的精英清一色的從小就在英國人開的學校裡面受教育,都有英國的留學背景,都在英國統治印度的新政機關裡面上班。
尼赫魯畢業於劍橋大學,甘地畢業於倫敦大學,國大黨的高層對英國文化與英國政治高度認可,可以說他們對英國的崇拜之情遠遠勝於對印度的感情,而且長期在英國政府裡面上班,你讓他們拿起槍和英國人幹,真的太難了。
在印度土邦和國大黨的幫助下,英國在印度獲得了驚人的財富。
印度取之不盡的勞動力、優良的港口、豐富的農產品,龐大的市場幫助英國雄霸世界將近200年。
我們看看資料,就知道「得印度者得全球」。
1913年時,英屬印度財政收入,約為1億英鎊,日本當時號稱亞洲最強國家,已經打敗了俄國,但依然也只是與印度持平,這個收入約為大英帝國本土英倫三島的60%,遠超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南非等屬地的7倍以上;
印度人口3億,超過當時的東亞列強日本6倍,日本只有5000萬。
印度鐵路運營里程為5.5萬公里,不僅超過了日本的1萬公里,更是超過英國本土的鐵路里程。
可以說,沒有印度,就絕對不會有英國當時的全球霸權。
那最後英國為什麼讓印度獨立了呢?
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電氣時代,這次主要由德國人和美國人主導完成,伴隨新科技的到來,傳統的紡織業帶來的利潤越來越低,印度的利用價值也同樣越來越低。
就比如15世紀的時候,美國可能需要菲律賓這樣的殖民地來種橡膠,但是今天絕對不需要......我有這個人力去投資生物製藥或者晶片不好嗎,我犯得著找人給我種地嗎。
加上美國打二戰,本來就是為了肢解英國的殖民體系,而英國的國力伴隨著二戰極度衰落,同時國大黨想撇開英國單幹,天天鬧騰,英國一算賬,我要保留這這個地方,光投入,還不掙錢,算了,由它去吧......
看了這些,你就知道為啥印度依然對英國感恩戴德了,到今天,英國女王也是印度名義上的最高元首。
沒有英國,就不會有印度這麼個國家;
而且今天印度的統治體系,依然是上層的國大黨,下層的土邦族長,這兩群人本來就是英國殖民印度時期的最大獲益者和統治者,他們對英國感激還來不及;
英國對印度採用的是放水養魚的剝削方法,和西班牙涸澤而漁的方式完全不同,而且剝削印度,直接出面的也是印度的土邦.....
英國基本上沒對印度進行血腥統治.....這個英國人也沒辦法,因為印度幾乎沒有反抗過.....
獨立前的印度,工業亞洲第一「當時的日本已經廢了」、鐵路里程亞洲第一、基礎建設在亞洲妥妥的第一陣營,國土面積遠超現在.....結果印度發展了幾十年,現在越來越差.......還不如英帝國時代。
你說英帝國時代200年間印度餓死了幾千萬人口,但是印度今天依然有2億人營養不良處於飢餓狀態,還不如原來....
所以,看了這些資料,印度可不是對英國感恩戴德嗎?
而伴隨印度的獨立,殖民主義2.0的版本也結束了,到今天,是美國的殖民主義3.0時代。
在新殖民時代,美國透過美元霸權橫掃全球,透過鑄幣權徵稅,現在全球各國分為幾種情況;
一類是宗主國美國;
一類是美國的經濟殖民地,如加拿大、韓國、法國;
一類是美國的政治殖民地,雖然很窮,但有戰略價值,如烏克蘭、波蘭;
還有一類是美國不願意殖民的國家,因為太窮了,真心看不上,如西非的一些國家,就留給法國了,包括非洲即使一些國家,家裡也有礦,美國也懶得去開拓,太費勁了,包括殖民阿富汗20年的時間,阿富汗有大把的礦,美國理都不理,根本不要;
讓華爾街洗劫就行了,實在不行就印鈔,怎麼都比開礦來錢的快,我現在什麼身份,還去開礦?
咱丟不起這人!
還比如波多黎各,哭著喊著要加入美國,美國說憑什麼?你有什麼資格被我搶?
我要搶也去搶阿爾斯通,搶法興銀行,你有什麼資格被我殖民,被我搶劫?
最後一類是主權國家,滿打滿算不超過10個,如中俄伊....
其實印度也算一個,它比較特殊,是精神殖民地。
可能你認為最好的殖民地就是印度,其實並不是......
在這個時代,標杆的就是日本,妥妥的美利堅長子,再也沒有比日本更省心的殖民地了。
英國要搶劫印度,還需要考慮怎麼搞管理,怎麼讓印度人種棉花;
而美國要搶劫日本,根本不需要操心,日本人都幫美國想好了。
美國對日本的晶片不滿意,整個日本完全跪下直接雙手把自己的晶片產業完全交給美國,還生怕美國不滿意;
印度歷史上還多少有幾次反抗英國的「暴動」,日本從來沒有,想都沒想過,日本只會想:我不做美國的殖民地,難道做中國的?
休想!生生世世我都效忠美國。
日本不僅不暴動,還以國家元首為代表,向轟炸日本的美國軍人敬獻花圈:
打得好,打得妙,打得我們吱哇亂叫......
美國要圍堵中國,還生怕中國誤判,生怕激怒了中國,談到蛙島問題小心謹慎,但是日本太省心了,天天給美國出頭,叫囂:
我們要協防蛙島......
日本上任一個新首相,就急著給美國表忠心:
爹,你還怕中國?
放心,有我吶。
養狗千日,用狗一時,有犬子這個炮灰,你還怕中國?
看到這一幕英國都快哭了,說印度要是有日本的一半忠心,我的霸權怎麼會給美國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