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開國大典如期舉行。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人們並不知道,舉國沸騰的背後,是無數便衣警察的暗中守護。天安門城樓上的亮麗風景線,屬於出色完成任務的女便衣們。
和平之下,暗潮湧動
1949年,解放戰爭宣告結束,中華大地恢復了往日的和平。而在和平的外衣下,錯綜複雜的關係卻引發了一系列糾葛。
帝國主義在華勢力依舊猖獗,蔣介石雖敗退臺灣,卻在大陸留下了眾多的特務。他們傳遞訊息,暗中破壞,給新中國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如何剷除敵對勢力,成為新中國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1949年8月,距離開國大典只剩下2個月的時間,成立典禮安保隊的計劃也被提上日程。周總理親自下令:“要保證開國大典的絕對安全”。
是以,以北京市公安局便衣警衛大隊政委慕丰韻為首的秘密便衣隊伍,悄然展開組建。
開國大典安保工作至關重要,警衛人員的挑選有著嚴格的限制。慕丰韻親自挑選了600名政治覺悟高、專業素質過硬的警衛員,組成了三支行動隊。
其中北平糾察隊的成員,負責保護出席開國大典領導的安全。糾察隊的便衣們隱藏在領導前往開國大典的必經之路上,密切注視著周邊環境的安全。
一旦有意外情況的發生,立刻掩護領導撤離,將其安全護送到開國大典現場。
華北軍區情報處的便衣們,工作地點在重要領導人的住所附近。領導住所為事故高發地,特務經常潛伏在周邊,趁我黨重要人物放鬆警惕之時進行刺殺活動。
也正因如此,慕丰韻挑選了戰鬥力最強悍的男便衣。“我對他們的要求只有一樣,幹什麼像什麼,賣什麼吆喝什麼,別隻裝個樣子,便衣警衛們真的去拜師學藝。”慕丰韻如是說。
為了更好隱藏,便衣們各司其職,他們裝扮成修鞋工、小商販,在領導住所附近進行正常的“商貿活動”。
這些喬裝的小販,看似普普通通,實則為連長、排長,隊伍之中更是臥虎藏龍。
第三支便衣隊伍,是最特殊的一支。在一眾男便衣中,女便衣的存在讓人眼前一亮。
慕丰韻專門從北京的高中畢業生中挑選出40名女生,她們身體素質較好,相貌端正。經過嚴格的訓練,40名女生成為了開國大典中最重要的安保人員:“女便衣”。
女便衣們的任務,就是在天安門城樓上貼身保護領導以及貴賓的安全。天門城樓上魚龍混雜,女子更易隱藏身份,關鍵時刻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女便衣們喬裝成服務人員,為領導人準備茶水,切斷敵對分子在水中做手腳的一切可能。
正如慕丰韻所說:“我們把最關鍵的擔子,壓給了女孩子。
女便衣支隊組建完畢後,便開始了嚴格的訓練。公安部門專門請來了富有經驗的服務人員,教授女便衣們倒水、倒茶等服務禮儀,將她們打造成真正的服務人員。
與此同時,女便衣們還接受了專門的擒拿、格鬥訓練。一旦她們與敵對分子正面交鋒,可以有效保證自己與來賓的安全。
40名女便衣冰雪聰明,不久後便掌握了所有的偽裝、鬥爭、服務知識。她們躍躍欲試,等待著開國大典的最後時刻。
敵方步步為營,我方見招拆招
三支便衣隊伍組建完成,便前往各自的工作崗位。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開國大典前的危機,遠比人們想象地更加嚴重。
便衣隊成員劉拴虎例行巡邏時,在地上發現了一支名貴香菸。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依舊落後,能支付如此鉅額香菸支出之人,絕非等閒之輩。
劉拴虎心生疑惑,便加強了警惕。經過幾天的巡視,便衣隊果真有了重大的發現。
劉拴虎發現,一個打扮普通的人經常在巡邏隊發現菸頭的範圍內活動,行為鬼鬼祟祟。
劉拴虎下令將其逮捕,對方眼見形勢不妙,立刻從懷中掏出匕首,便衣警察眼疾手快,一把奪下匕首,不久後便將此人制服。
經過審訊劉拴虎才得知,這個鬼鬼祟祟的人,正是蔣介石安插在大陸的眼線。自敗退臺灣之後,蔣介石從未有一刻放棄反攻大陸的計劃。
於蔣介石而言,新中國的開國大典是莫大的侮辱。是以,臺灣想盡各種方法阻止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
蔣介石安排多名特務在北京周邊地區踩點,在領導們的必經之路上埋下炸藥,伺機引爆。
便衣隊伍在知曉此事後恐懼不已,緊急開始了排雷工作。開國大典正式舉辦就在眼前,便衣支隊不敢有一絲懈怠。
眾人拿著掃雷器,在天門城樓、觀禮臺前探測,確保無地雷後,慕丰韻將武裝戰士聚集在一起,完全封閉天安門城樓前的區域,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出。
周總理在得知安保形勢嚴峻後,親自前往天安門城樓監督掃雷工作。他將慕丰韻叫到身邊,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確保周邊環境的絕對安全後才離開。
短短一段時間,600名便衣抓捕了2408名反動分子,為開國大典的順利舉行立下了汗馬功勞。
1000名反動分子被槍斃,14名重要特務被抓獲,大量的槍支彈藥被繳獲,北平的總體環境趨向於穩定。與此同時,便衣們便將安保工作的重點集中於開國大典上。
最後一戰
1949年10月1日上午,距離開國大典的舉行只剩下幾個小時。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從中南海出發,前往天安門城樓。
在此之前,領導們的行進路線經過嚴格的保密,所有的訊息都需要透過便衣支隊的內部專線獲知。便衣警察接到訊息後迅速行動,分散在中南海至天安門路線的周圍。
與此同時,女便衣們也接到了命令,潛伏在中南海到天安門的道路兩側,保障重要領導人的安全。
她們混跡在人群之中,偽裝成普通的市民。跟隨眾人一起慶祝的同時,女便衣們注意觀察人群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可疑人員立即報告。
慕丰韻以及其他的便衣們緊張不已,中央領導的汽車駛出中南海的那一刻,所有人進入一級戒備狀態。領導們安然無恙登上天安門城樓後,眾人心中的大石頭才徹底落下。
提及當年便衣們的護送經歷,慕丰韻記憶猶新,他豎起了大拇指,誇讚道:“都是好樣的,素質真好。”
中午12時,便衣喬長煜帶領著30名隊員來到天安門廣場,負責維護現場秩序。
此時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大量的百姓,他們唱歌、跳舞、高聲呼喊著口號,為開國大典的到來渲染了強烈的歡慶氣氛。喬長煜被群眾們的熱情感染,卻也為安保工作憂心。
30名便衣被分成三部分,守在人民英雄紀念碑西北部,注意人群的動向。喬長煜坦言:“當時壓力很大”。
領導們登上天安門城樓,屬於女便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高中畢業,戰鬥經驗不足,女便衣們曾經被質疑、否定,然而她們在開國大典上的表現,卻讓所有的人刮目相看。
開國大典持續時間較長,茶水是必備的。然而從煮茶到送茶,中間需經過多個步驟,茶壺輾轉多人之手,如此便給了敵對分子可乘之機。
一旦敵對分子混進天安門城樓上,在茶水中做手腳,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從源頭上杜絕中毒現象,女便衣們便偽裝成服務員,負責煮茶、送茶的全過程。她們身著服務員制服,微笑著為領導們服務,滿足來賓的各種要求,與真正的服務員別無二般。
從燒茶水的那一刻開始,女便衣們便守在茶水壺的周圍,確保茶水在源頭上的安全。
茶水準備完畢後,女便衣們負責運送到天安門城樓上,倒入來賓們的茶杯中。如此,她們便確保了在茶水運輸過程中的安全。
女便衣在為來賓倒水的過程中密切注視著周邊情況,人們笑稱:“她們就是一臺盡職盡責的安檢機”。在女便衣的守護下,整個開國大典並未出現水源中毒的現象。
除了為來賓提供服務外,女便衣還需要保證他們的絕對安全。
天安門城樓上的觀禮人員均為重要人物,男便衣的目標太大,易引起敵對分子的注意,無法跟隨在來賓的周邊。這時,女便衣們便承擔起保護來賓安全的責任。
她們時刻保持著警惕,觀察周邊人的一舉一動。此前敵對分子已經瞭解新中國組建女便衣支隊的訊息,然而女便衣們偽裝良好,敵對分子並不知道她們的具體位置。
如此一來,即便居心叵測之人試圖搞破壞,因忌憚女便衣,行為也有所收斂。女便衣憑藉著強大的偽裝、辨別能力以及無形之中的壓迫感,限制了敵人的破壞活動,有效地保證了我方人員的安全。
慕丰韻回憶起當天的城樓上發生的一切,感慨地說道:“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高度緊張的“心理戰,能力戰。”幸運的是,女便衣們頂住了壓力,圓滿地完成了守護任務。
開國大典,舉國同慶
下午3時,開國大典正式舉行。伴隨著《東方紅》樂曲,毛主席走上了天安門城樓。新中國的飛機以整齊的隊形從天安門廣場上劃過,廣場上的氛圍更加熱烈。
群眾高聲呼喊著:“快看,我們有自己的飛機了!”此時便衣們時刻注意周邊動向,果真遇到了“危險時刻”。
開國大典儀式進行中,外圍的便衣們發現了一名身穿美國軍裝的軍人。他手持相機,在美國領事館前反覆行走,時不時地拍照。
儘管美國領事館距離天安門廣場尚有一段距離,但接受檢閱的解放軍部隊需要經過長安街。只要美國人有心,便可以窺探我國的軍事機密。
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刻,中國便迎來了新生,蔣介石承認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自然也煙消雲散。
此時設立在北京的美國領事館失去了合法性,美國軍人未經我國允許便拍攝重要機密,顯然已經違反了國際規則。國際關係事關重大,便衣們不知如何處理,便向中央報告。
不久後,經過一系列偵察,這名美國軍人的身份正式浮出水面:美國領事館官員戴維,上校軍銜。
聶榮臻得知此事,不敢輕易做決定,便詢問毛主席的意見。“戴維上校?我認識他。”毛主席說道。
原來,抗日戰爭時期,戴維曾經到達延安參觀學習,與毛主席等重要領導人關係匪淺。便衣擔心戴維洩露我國軍事機密,一直保持著警惕。
毛主席思考片刻說道:“我們是公開的,就讓他做一個義務宣傳員吧。”
便衣接到命令,並未有任何的動作。他們密切監視著戴維,發現他並沒有其他行為,這才放下心來。
事實果真如同毛主席預料的那樣,戴維將自己拍攝的照片傳到美國。新中國開國大典刊登於美國著名報紙,來自東方世界的政權崛起,讓世界震驚。
開國大典結束,天色漸暗,毛主席準備退場,便向眾人揮手。便衣依舊觀察著人群的一舉一動,因人群擁擠,原本只需要走幾分鐘的路,便衣們足足走了20分鐘。
晚上9點,街道上的人群逐漸散去,便衣的工作依舊沒有結束。百姓們興致高昂,紛紛放煙花慶祝。
草草吃完晚飯後,便衣支隊再次走上街頭巡視,杜絕火災隱患。夜幕降臨,北京重歸平靜,守護開國大典順利舉行的任務,正式告一段落。
提及當年負責開國大典安保工作,便衣們心生無限自豪。“1949年10月1日,平安無事。”這是便衣支隊送給新中國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