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縣是華夏農耕文明發祥地之一。4500年前,農耕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穡,樹藝五穀,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全年平均氣溫13℃,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382小時,年積溫4401℃,四季分明,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后稷兒女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耕耘勞作,繼承和發揚農耕文化優秀傳統,生生不息創新發展,形成了諸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名優產品。
近年來,稷山縣委、縣政府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提出的“山西農業的出路在於‘特’和‘優’”的指示精神,堅定實施“特”“優”戰略,依據民間傳統優勢,全力打造地方區域品牌,“稷山有四寶,麻花餅子雞蛋棗”,走出了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富民產業路。
稷山板棗 棗中之王
稷山板棗素以皮薄肉厚核小、營養豐富名揚四海。據《稷山縣誌》記載,板棗栽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起源於春秋戰國,興於隋唐盛世,明清時期已成為縣賦稅的重要收入。
近年來,稷山縣大力發展板棗產業,使得古老的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多次獲得殊榮:1986年獲全國首屆農博會最高獎,1994年獲全國林博會金獎,2009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棗之首,2017年被原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國家板棗公園”,2020年入選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山西省醫藥與生命科學研究院、山西省氣候中心等部門檢驗檢測,板棗富含豐富的鉀、鈉、鈣、錳、鋅、鐵、維生素C、黃酮、蘆丁等多種微量元素和各種葡萄糖,對治療肝炎、降血壓、健腦防癌和健脾強身具有特殊的效果,是名副其實的高階補品,藥用價值極高。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稷山縣按照提品質、創品牌、增效益的要求,不斷推進板棗產業提檔升級,與國內外知名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加強聯絡,加快培訓新一代職業棗農,廣泛應用板棗產業新技術,建設一批青年棗樹示範園、千年棗樹示範園、綜合防裂示範園、有機出口示範園、微生物農業示範園和林下養殖綜合示範園,區域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推進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稷山縣城郊萬畝優質板棗示範區總面積達5萬畝,園區圍繞生態、特色、傳統、科技的“大農業”理念,融入文化元素,堅持傳承保護,集生態觀光、田園採摘、休閒娛樂、鄉村旅遊、標準示範於一身,是稷山縣最具代表性的現代農業名片。
每年板棗成熟季,進入板棗公園,古樹參天、道路幽靜、果實累累,板棗博物館、秋霞樓、貢棗園、君子道、時光隧道等文化景觀坐落其間,無不彰顯著千年板棗的深厚歷史底蘊與現代農業科技的交相輝映。
據瞭解,截至目前,稷山縣板棗面積為15.3萬畝,年產板棗6000萬公斤,年產值6.3億元,相關產業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是全縣棗農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稷山雞蛋 科技領先
4月2日,稷山縣以蛋雞養殖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2021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名單,這是稷山繼建立國家板棗公園、建設汾河國家溼地公園後獲得的又一“國字號”招牌。
稷山縣蛋雞大規模養殖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目前已建設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科技含量國內領先的全國知名蛋雞產業基地。2017年,稷山雞蛋獲評“中國雞蛋十大品牌”和“中國農牧行業十大綠色領袖品牌”,2020年全縣蛋雞存欄量達1450萬隻,年產鮮蛋12萬噸以上。縣內具有國內領先的“9012”養殖技術,創新研發了10層“高層長舍”雞舍建造模式等22項國家技術專利,獨創“五福善養”養殖技術,開發出“六高蛋”“六無蛋”等適宜不同人群的特色品種,彰顯了稷山雞蛋的獨特魅力。
伴隨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成功建立,稷山縣蛋雞產業將在行業關鍵技術“畜禽良種、減抗替抗、疫病防控、生產和環控技術、養殖和飼料配比技術、蛋品的精深加工”等六方面實現突破,在生產加工科技融合發展上將“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健康養殖質量安全、全產業鏈精深加工、綠色生產迴圈發展、園村一體產村融合、聯農帶農富農和要素集聚保障有力”等七方面打造成為示範標杆,透過實施“產業鏈條延伸、規模養殖建設、農旅深度融合、綠色迴圈發展、品牌營銷推廣、聯農帶農增收、基礎要素提升和支撐體系建設”八大工程,把稷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成以蛋雞高標準養殖基地為依託、以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為引領的全國蛋雞產業深度融合、綠色發展、質量安全的現代農業示範區。
稷山麻花 香脆可口
稷山麻花,因源於中華民族農業始祖教民稼穡、栽植五穀的后稷故里而得名。稷山麻花的起源非常悠久。據傳,南北朝時,稷山城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戰亂災荒,毒蠍橫行,在每年的陰曆二月初二,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蠍尾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這時的麻花只有一股,後逐漸變成兩股三股。到唐朝中期,一位著名的宰相在朝廷做官,不忘將家鄉的麻花介紹給朝中同僚,從此麻花就成為了宮廷佳品。
稷山麻花的用料和製作技藝十分考究,主要以稷山優質小麥精粉為主料,以無公害無汙染的植物油和椒葉、芝麻等8種材料為輔料,並嚴格按照18道純手工技藝流程精心製作而成,色澤金黃油亮,味道酥香脆爽。經過多年的發展,稷山麻花已經從宮廷走向百姓,從小作坊走向大市場,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食品。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稷山麻花傳承千年,勤勞智慧的稷山人經過不斷反覆嘗試,加入現代新材料,繼承了原有的特色,又突破鹹、甜單一口味,研製出油酥、巧克力、五香、怪味麻花等數十種口味,並配以精美包裝。因為麻花有祈福平安的含義,再加上它好看又好吃,已成為人們逢年過節的饋贈珍品。
稷山麻花屢獲全國和省市名優食品大獎,成為“中華一絕”。近年來,稷山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麻花產業發展。該縣著力最佳化結構、整合資源,培育出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相關中小企業。稷山麻花作為新的支柱產業已經實行公司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專業化銷售,暢銷全國十多個省市,獲得“中華老字號”“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殊榮。稷山麻花,如今已成為稷山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
稷山餅子 酥脆味美
稷山餅子(俗稱火燒),歷史悠久。相傳朱元璋流落到稷山時,曾品嚐稷山餅子,覺得十分可口,此後竟念念不忘,待他登基做了皇帝,便派人到稷山挑選師傅帶回宮中專做餅子。
稷山餅子有圓形和三角形油酥餅、半圓形蔥花餅等型別,色澤黃亮,層次鮮明,吃起來脆而不碎,香酥適口,即使放置3天后,色香味依然如故。
稷山餅子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其從進料源頭就開始抓起,使用的是品質優良的稷山麵粉,各種輔料也是精益求精,比如食用油、調味品均為純天然綠色食品,製作時特別注重每個細小環節,在發麵技巧、油酥製作、薄厚程度、烤制時間方面都有嚴格要求。高手製作的稷山餅子外酥裡嫩,麥香味濃郁。經過多年的演變發展,稷山餅子在吃法上也從油心變成油酥,並且增加了夾肉、夾蛋、夾青菜等花樣,深受顧客喜愛。
近年來,稷山縣全力打造“稷山餅子”特色勞務輸出品牌,聘請烘焙專家編撰了《稷山餅子》這一職業技能培訓教材,組織餅子製作培訓班,舉辦“誰是稷山餅子王”等活動,成千上萬的稷山人依靠“打餅子”手藝走南闖北,發家致富。該縣蔡村鄉南埝村被稱為“打餅村”,全村有一半人在北京、河南等地打餅子掙錢,每年總收入1000萬元左右。每逢春節返鄉,村裡出現車輛擁堵現象。富裕起來的南埝村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了美麗鄉村,打餅子已成為群眾增加收入的富民產業。“稷山餅子”憑藉其可口香酥、攜帶方便、味美價廉的特點,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使后稷故里又添一張靚麗名片。
文字:牛東海 秦文果 攝影:慄盧建
(責編: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