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海魚身上沒有寄生蟲,所以可以生吃海魚,壽司之類的食物就包含生的海魚原料。
真相:海魚身上也有不少寄生蟲,正確處理殺死它們後才能生吃。
我們從小都被教育,肉啊魚什麼的不能吃生的,有蟲子,髒。不過當我們面對美味的壽司時,心理防線常常就失守了……“壽司用的是海魚,海魚沒有寄生蟲”,一邊這樣安慰自己,一邊把壽司風捲殘雲。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先說結論,海洋水產包括魚、軟體動物等等,也可能會有寄生蟲。
其實想想道理也很簡單,魚都能分淡水魚、海水魚,寄生蟲憑啥不能有海里的品種呢?事實上,做海水養殖的時候,讓養殖戶們大為頭疼的問題,很多都是寄生蟲引起的,其中一些寄生蟲還能感染人。
其中最常見的能讓人得病的,就是異尖線蟲(Anisakis)了,它還有個名字叫做海獸胃線蟲。異尖線蟲的幼蟲長得又細又長像一截白線頭,長約1.25-3cm,還會扭來扭去。
圖蟲創意
異尖線蟲幼蟲的受害者名單和我們的選單重合度極高,像什麼金槍魚、三文魚、鱈魚、帶魚、烏賊等等都在列。等到這些帶著幼蟲的動物,被海洋哺乳類吃掉,這些幼蟲就能在海洋哺乳類體內發育成成蟲,繁殖下一代去感染下一撥受害者,如此迴圈往復。如果生吃海魚或烏賊的話,異尖線蟲的幼蟲就有機會進入我們的體內。
圖蟲創意
異尖線蟲幼蟲可以將頭鑽入胃壁,令人疼痛難忍,如果沒能及時清理,還可能形成胃黏膜嗜酸性肉芽腫,發展成慢性胃異尖線蟲病。好在,雖然我們也是哺乳動物,但跟這些線蟲的最終宿主還有挺大差距,因此它們多數在人體中長不大,在成蟲前就會死掉,不小心吃了線蟲被感染的風險相對較小,主要引起腹痛、腹瀉或過敏。
此外,一些裂頭科絛蟲的幼蟲也會感染海魚,如果烹飪不當沒有殺死這些幼蟲,人吃下去,這些幼蟲就可能在人體內發育為成蟲。導致人出現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瀉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因為蟲體較多堵塞腸道或造成腸穿孔。
像異尖線蟲這樣的寄生蟲,低溫也殺得死。零下35℃凍15小時,或者零下20℃凍一週——最起碼也要零下20攝氏度凍24小時,這樣低溫處理過的海魚,做成壽司、刺身之類的食物是安全的。
但是,其他的流傳已久的所謂“殺蟲”方法,可就效果堪憂了。像什麼撒鹽、泡醋、浸醬油、蘸芥末,就白酒等等,都非常不靠譜。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