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這個展示自己泥人作品的老人名叫劉來田,他家住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楊莊鄉侯官寨,劉師傅做泥人40多年,自學成才,坐在家中足不出戶玩泥巴,做出的泥人作品惟妙惟肖,形態誇張,作品反映了關中農村的所有生活,在當地已經是名聲鵲起,不但深受百姓歡迎而且也是外國人喜歡的泥塑藝術品,一個最高賣價800元,可是老人現在感慨兒子不願意繼承老玩意,面臨失傳,我們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一個週六的早上攝影師跟隨陝西影友來到了劉師傅的家,因為早已預約劉師傅便沒有出攤,專門在家裡坐等我們,見面後大家直奔主題,跟著劉師傅先欣賞他的泥塑人物作品,不大的工作室內的桌面上放滿了各種農村人物造型,幾乎就是關中農村傳統農耕生活的再現,一個個人物個性鮮明,憨態可掬,瞬間幽默,粗狂而不失神韻,不由得讓人讚歎和感慨,老藝人的技術精湛和對生活的熱愛。特別是中央這個關中老漢蹲在板凳上,背後插著菸袋鍋,嘴裡吃著褲帶面的造型,完美的再現了關中農村十大怪的傳說生活。
劉師傅是個典型的關中農民,他言語不多,厚道實在,以給大家倒茶遞煙的動作表示了熱情的歡迎,欣賞完他的一些泥塑人物,賓主落座,開始聽他講述自己的故事。“說起來話長了,年輕的時候農村經濟不發達,為了額外賺些零花錢作為生活補貼,起初我是跟著一位親戚學會了捏麵人的手藝,也許是喜歡的原因,做麵人我上手很快,膽子也大隻用了一個多月,就離開師傅自個趕集上會捏麵人賺錢去了,當年一個麵人賣價2角錢,每個集市日下來都有兩三塊錢的收入,相當不錯了,隨後我就覺得這是一門吃飯的手藝,在家裡繼續練習捏麵人,在繼承師傅傳統產品的同時又把種類進行了升級,學著做一些現代人物,拿到市場上一樣受歡迎,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就成了當地捏麵人高手,人送“麵人劉”的稱呼,在西安慢慢也有了名氣,改革開放後老手藝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外出交流的機會更加多了,經常受邀參加一些民間藝術展覽展會,後來又認識了做泥塑的老師,看了他們現場表演,回到家來就開始自學做泥人,麵人和泥塑幾乎是相同的技藝,不需要過多的指導,我就自學成了泥塑手藝,開始進入泥塑行業,因為有面塑的技藝,過渡的比較快,沒用多長時間就轉行專心做起了泥塑。”
劉師傅說剛開始做泥塑也是借鑑其他師傅的造型,當地人把這叫“泥娃娃”,作品幾乎都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物,大多都是從電影戲曲上引進的角色,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關中農村農民的樣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時間的推移,土生土長的劉師傅對農村生活很有激情和興趣,他便開始把重點放在了關中人的生活上邊,就從關中農村傳說十大怪捏起,慢慢的作品幾乎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是看到什麼就能捏出什麼,甚至在集市上還按照要求現場製作,作品的特點繼承了傳統關中泥人風格,粗狂大氣,幽默誇張,憨態可掬,充滿了生活味道。
劉師傅做起泥人來似乎找到了藝術的靈感,一發不可收拾,算起來時間已經超過40多年了,時間長了作品更加精到傳神,儘管自己默默地在農村玩泥巴,可是名氣越來越大,特別是近一二十年,老手藝大多都成為國家保護的非遺專案,手藝人也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媒體宣傳報道,展會邀請表演,給老藝人們提供了更加大的平臺,劉師傅便被附近的景區邀請入住,在裡邊位遊客展示他的泥人制作手藝,賣出了很多作品,一個普通作品賣價300元,精到的和特定的作品是800元,甚至還有定做成套作品的,一年下來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做泥人幾乎成了他現在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生活追求,名氣大了“麵人劉”也就成了“泥人劉”了。
劉師傅說泥塑的製作首先要有愛好和興趣,當然有一定美術基礎更好,這樣學起來也比較快,最難掌握的就是泥巴的軟泥程度,拿捏不好就會常常斷裂或者扶不上去,其次就是人物的神態,這個需要大量的生活經驗驗,當然要做好熟練自如,那還需要大量的練習,沒有一定數量的積累是難以做出上檔次的作品來的。
劉師傅一家生活在長安區的農村,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說身上就是關中農民的味道,始終沒有丟下務農為本的傳統生活,現在家裡還種著莊稼,可是社會發展太快,2個兒子以前都跟著他學會了捏麵人的手藝,可是近一二十年都放下了老手藝不願意做了,他們總覺得玩泥巴和種莊稼的收入比較低,還不如外出打工來錢容易,不要說做泥人了,就是連捏麵人的手藝都丟了,自己覺得非常可惜,自己辛辛苦苦摸索出來的泥人手藝也算自成一派,以後要是失傳,不免有些遺憾,可是仔細想一想,孩子們也是要生活的,就由他們去吧,常常幻想著有一天他們會重新迴歸泥塑行業,現在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收幾個徒弟,把自己這一門的手藝傳承下去。
劉師傅說好在現在影像技術很先進,經常有媒體和專業攝影人前來拍攝記錄,這就為他的技術傳承留下了資料,這是他很欣慰的事情,所以大凡有人來攝像自己就會非常高興,儘量展示所有的技術。說了一會話,劉師傅坐在院子裡開始給我們演示他的泥人技術,做了一個關中十大怪裡的吃褲帶面的老漢形象。
劉師傅說今年YQ反彈,景區停了一段時間,他就安心坐在家裡做泥人,前半年的生意還算可以,總共賣出去100多個,他很滿足,其實現在賺不賺錢都是次要的,最關鍵是自己有這個愛好,能老有所樂,要繼續堅持做下去,直到有一天能收個有緣的徒弟,他便心滿意足了。
做出一個泥塑人物大約需要2個多小時的時間,看似容易做起來難,一塊黃泥巴在劉師傅的大手裡不停地翻轉,最後變成了一個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這是老人家畢生的追求結果和對生活的理解,老人說每做完一個作品自己都要坐在那裡端詳許久,這是對關中人傳統生活的再現也是自己人生的回憶,這是骨子裡的生活,看著一個個泥塑作品自己彷彿就回到了童年的時光。
臨走的時候陝西省紀實攝影名家史志輝老師特意買下劉師傅2個作品作為紀念,他說也算是對老手藝人一種尊重和支援。
劉來田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陝西農民大叔,他之所以能夠對泥塑手藝如此痴迷,源於他土生土長在關中這塊厚土上,源於他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我們有理由相信劉師傅在晚年一定會在當地找到幾個徒弟來傳承他的技藝,也許過幾年他的兩個兒子會理解父親也會重新迴歸泥塑藝術行業,讓關中泥人這朵民間藝術奇葩小花開的分外豔麗。各位您想不想學啊?【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選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