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頭暈、心悸等連鎖反應與蛋白質缺乏有關
講完纖維,我們再講講結締組織中的基質。
基質是無定形的膠體樣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的和糖蛋白,都是由蛋白質和糖類轉化而來的。
蛋白多糖=蛋白質+多糖,蛋白質從哪裡來,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那多糖呢?多糖從碳水化合物中來,也就是從我們平常吃的米麵等主食中來。
我經常會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會缺碳水化合物嗎?
大家都會很清楚地回答:“應該不缺,因為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每一頓都要吃主食。”
再問:“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怎麼變成結締組織中的多糖呢?”
學員們都搖搖頭。
“其實在碳水化合物轉變為多糖的過程中需要許多酶,而酶的成分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們只要在飲食中注意補充這些營養素就可以了。”
再問:“當一個人關節疼時,往往是蛋白質和多糖的比例發生了問題,或者是膠原蛋白的合成發生了障礙,請問是蛋白質缺乏還是糖缺乏?”
學員們非常痛快地回答:“蛋白質缺乏。”
是的,蛋白質非常容易缺乏,因為蛋白質不能儲存,而糖可以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另外每一頓飯我們幾乎都要吃主食,卻不一定吃蛋白質。
這樣一梳理,基質中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來源是不是清楚多了?
有位女患者,63歲,多年糖尿病,因為膝關節痛造成行走困難前來就診,風溼科大夫非常仔細地給她開了許多化驗檢查,結果顯示沒有風溼,於是給了一些止痛藥。
因為她近來還經常心悸,於是又轉到心內科,心內科大夫給她做了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心電圖正常,超聲心動圖顯示有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輕度狹窄。
因為她經常頭暈,所以又轉到神經內科。我看到這個患者,仔細問她在什麼情況下頭暈,她十分明確地說:“在行走時頭暈,頭重腳輕。”
我讓她把褲腿提起來,用手指在她的脛骨前面摁了幾下,凹陷非常明顯。
我問她:“你平時怎麼吃飯的?”
患者說:“我有糖尿病,不敢吃肉,雞蛋一週吃兩個,不喜歡喝牛奶。”
果然是低蛋白飲食造成體內的蛋白質缺乏,引起關節痛、心悸、頭暈等一系列症狀。
這個患者在我再三解釋之下,終於回家吃肉、蛋、奶了。現在有時來門診開點藥,她每一次都高高興興地來,精神抖擻,胸脯挺得高高的,她說好多年沒有這麼舒服了。
結締組織分佈廣,細胞種類多,纖維的種類也多,基質方面的問題也很複雜,我們只要知道結締組織是由細胞、基質和纖維這三個部分組成就可以了,至於這些成分之間的比例、名稱、作用、分佈點就不需要全面掌握了。
我們需要記住以下幾點。
第一,細胞是由什麼營養成分組成的?前面多次提到過——磷脂、蛋白質和膽固醇。
第二,纖維分為三種,都是以蛋白質為其主要成分,只是氨基酸排列方式和比例不同,起到的作用不同。
第三,基質包括了多種成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多糖。
比例也好,作用也好,分佈也好,這些事都是基因編排好的,我們服從大自然的安排就可以了,關鍵在於你攝入的營養成分和基因對應上了嗎?對應上了,自然也就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