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骨科和其他科室的診療不同,骨科的診療是一項複雜而耗神的體力活。在魯東醫院骨科,有一個“年輕”又富有朝氣的團隊,這個團隊裡的每位成員,他們一心一意為患者服務,以精湛的醫術和細心的服務,贏得了患者的真心認可。現在,就帶你走進魯東醫院骨科。
在骨科,給人最初的印象是滿滿的“科技感”。高精尖採用MIMICS軟體可以在微機上進行骨三維模型的重建,3D印表機的臨床應用使骨科臨床發展方向為數字化、精準化、個性化、智慧化。除此之外,骨科應用於醫學中的檢驗、檢查裝置已經全面數字化,促進了醫學的發展與進步,骨科開展的數字化應用與學習,使骨科在醫學上可以開展3D模型來規劃手術,臨床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讓骨科的診斷、手術更精準,更加個性化為患者服務。
“哎呦,張恩忠主任可真不簡單,他領導的團隊,不笑不說話,我在骨科住了一個月的院,醫院環境好,護士服務好,醫生的治療技術更是沒話說。”70歲的莫文銘背後張了個瘡,來到魯東醫院在經過醫生的詳細診斷後,當天做手術,當天治療,精湛的醫術和暖心的服務贏得了患者的認可。魯東醫院的骨科科室從來不是以職位論高低,而是以紮實的知識與技術稱“英雄”。大家重視團隊的合作,醫生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就算下班遇到突發情況,一個患者的電話也會讓醫生從家裡跑到醫院為患者診治。在手術中,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啟用最適合的患者進行手術診治,骨科團隊間相互支援,相互融合,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一個年輕的護士團隊在工作中不斷成長,面對高位截癱患者,採用分階段護理的方式進行為其服務。日復一日,對患者負責、踏實的工作態度,讓魯東醫院的骨科欣欣向榮。
能力越大,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就越大。魯東醫院建立之初,骨科主任張恩忠積極組織醫生和護理下鄉,回裡鎮,門樓鎮,他們的足跡遍佈福山區大街和小巷,在義診中,骨科醫生不落下一村一戶,細心、耐心地為患者檢查病情,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問題,向當地居民科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運動形式,充滿愛的善舉讓骨科的大夫在鄉村老百姓的心裡種下了一顆深深的種子,“看病的病人越來越多,我們得到認可,心裡很高興。”張恩忠告訴記者。
一名合格的醫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又要抓住先進技術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術,為老百姓服務、解憂。張恩忠獲得多項國家和省科技進步獎,精通脊柱脊髓傷病的診斷及治療,每年主持完成頸椎,胸椎,腰椎手術上千例,其中包括顯微鏡下和內鏡下的脊柱手術。並擅長中西醫結合診療骨傷骨病,對運動系統疾病有較深的研究。在張恩忠的印象裡,一位姓溫的患者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常年彎腰生活,脊柱後凸120度畸形,透過多平面椎板截骨,用自已研製的ALPF脊柱固定器矯形器矯形,患者恢復了脊柱的生理屈度及勞動力,該患者去過濟南、北京均因為花費太高而放棄治療,ALPF脊柱矯形固定器的研製獲得山東省2003年科技進步二等獎。張恩忠將2000年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腰椎管狹窄節段減壓後穩定結構重建的研究用於魯東醫院骨科臨床,治好多名嚴重多節短腰椎管狹窄的病人,手術後拍片,看不到手術痕跡,患者的恢復良好,目前在魯東醫院該項研究已經是治療腰椎狹窄的主要手術方法。
魯東醫院骨科主任張恩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今年60多歲仍壯心不已,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張恩忠和他的團隊在骨科領域促進人機一體化,虛擬與現實結合一體化的道路上努力著,堅持讓數字化體現在骨科診治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讓精準化治療貫穿診治始末,讓更多人能夠“直”起腰,站如松。
責任編輯:偉業
本文來自【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