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對陝西農民來說是個收穫的季節。田間的小麥已經成熟,空氣中到處飄散著麥香。
1994年6月6日這天,西安市鳴犢鎮的農民們戴上草帽,拿著鐮刀,打算前去麥田收割莊稼,臉上紛紛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中午8時,不遠處傳來兩聲巨響,好像兩記悶雷,田間、路上的農民們嚇得面如土色,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當他們循聲趕到現場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在犢鎮嘴頭村西300米處的麥田裡,一架飛機四分五裂,只剩下了機頭,飛機的其他部位四下散落,不知去向,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汽油味。
原來在墜落到地面時,巨大的衝擊力讓飛機解體,村外麥地、河灘上隨處可見飛機殘骸,綿延兩公里。
更讓人感到恐怖的是,四處都散落著遇難者的肢體、鞋子、衣物和用品,場面觸目驚心,簡直是慘不忍睹。
機頭附近的麥田裡,橫臥著一具女性遺骸,從高空墜下時將附近的麥稈撲倒,周圍5平方米內一片狼藉,遇難者上衣不知去向,估計是已經被風剝離,腦顱已完全變形,栽進鬆軟的麥地裡,一隻胳膊不見了蹤影。
在距機身約50米處的一個足球場大的魚塘裡,漂著三具遇難者的遺體,外衣不復存在,內衣也支離破碎。
魚塘裡,有魚兒被飛機殘片擊中,濺落到池邊死去,到處都是揮之不去的血腥味。
附近的田裡、林間、路上,甚至樹上,也有不少遇難者的遺骸,有的一半已埋在了泥土中。
有個年輕漂亮的空乘姑娘仰面躺在了水溝裡,一動不動,看上去像是安靜地睡著了一般,有農婦忍不住為她低聲啜泣。
這時候,晴朗的天空突然陰雲密佈,天空開始飄著細雨,天公似乎也被這人間慘劇所觸動,留下了哀傷的眼淚!
乘客的金銀首飾、鈔票隨處可見,但是沒有一個農人去撿,也沒有為自己莊稼的損失而流露出絲毫的惋惜,這些淳樸的西北農人,在震驚之餘,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去報警。因為在那個年代,村民家中基本沒有電話,手機更是非常罕見,他們只能跑到鎮上派出所去報告。
這是一架西北航空公司所屬客機,機型是蘇制的圖154M型客機。事故發生之前停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準備執飛從西安到廣州的航班任務,飛機上有146名中外乘客。
當天8點12分,隨著隆隆的發動機轟鳴聲,飛機從西安咸陽機場徐徐起飛。
兩分鐘後,飛機從西安上方空域穿過,徑直飛往東南方向。
五分鐘後,飛機到達長安縣上空,這裡已經距離西安大約30公里。
這時候,地面機場指揮中心人員突然接到機長要求返航的請求,說飛機因不明原因失控。
大約兩分鐘後,地面與飛機的訊號中斷,後來才知道,這架2303號班機,在鳴犢鎮上遇到空難。
當地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後,立刻向上級彙報,長安縣的公安幹警全體出動,火速趕往現場。
一個小時之內,當地駐軍戰士到了,武警部隊官兵到了,消防戰士到了,西北航空公司救護隊到了,附近十幾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坐著急救車到了,陝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也趕到了。
據趕來報道的媒體記者瞭解,從四面八方前來搶險的人員達到三四千人。
當地公安幹警在飛機墜毀不到半個小時就已經趕來,很快就封鎖了現場,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搶險中去。
公安幹警、駐軍戰士和消防戰士從早晨一直搜尋到中午,他們空著肚子,冒著小雨,肩並肩在泥濘中一步一步前進,不放過任何一個目標,遇到遇難者的遺體和遺物,他們也予以妥善處理。
每發現一具遺體,他們便輕輕地用藍色塑膠布蓋好,然後抬上擔架,送往指定地點。
他們早已忘記了疲勞,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期盼能發現倖存者,進行搶救。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他們除了找到了飛機各種殘骸和乘客遺體、衣物,以及幾十萬人民幣、美元和許多金銀首飾等隨身物品,沒有發現一名倖存者。
下午1時30分左右,鄭鐵西安中心醫院的幾位醫護人員,曾經在水泥預製板廠附近找到一位脈搏還在微弱跳動的乘客,這位30歲左右的男子是這場空難後唯一一個一度有生命體徵的人。
他上身裸露,面無表情,瞪著驚恐的雙眼。
大家欣喜若狂,立即小心翼翼將他抬上擔架,但剛送到100米外的救護車上,這名男子就永遠閉上了眼睛,前後只有一刻鐘。
下午6點左右,搜尋基本結束,遇難者遺體全部找到,並被統一安放到殯儀館。
搶險指揮部確認,機上14名機組人員和146名中外乘客共160人全部罹難,無一倖免。
乘客中除了內地乘客之外,還有我國香港乘客3人,我國臺灣地區乘客1人,國外乘客9人。
而內地的133名乘客,絕大多數是西安本地人。
其中有西安當地一家旅行社組織了遊客前往東南亞旅遊,他們計劃先乘機到廣州,然後再轉赴東南亞,不幸全部遇難。
這次中國民航史上罕見的空難震驚了中國民航總局領導,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空難發生後,上級領導帶領國務院辦公廳、公安部、勞動部、衛生部、民航總局和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冒雨趕赴事故現場,聽取了陝西省有關部門的彙報。
他們除了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屬表示慰問,對善後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還決定成立調查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認真調查,要求得出一個科學、客觀的結論,給遇難者家屬和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中午2點左右,記錄飛行資料的黑匣子被找到,之後立即被送往有關部門進行技術分析,為事故調查提供依據。
根據黑匣子的記錄,飛機8時3分從咸陽機場升空起飛,從滑跑中到抬頭速度V2,飛機均未報告異常。
所謂的V2速度,就是飛機已離開了跑道,速度適中,達到了收起起落架的安全起飛速度。如果低於這個速度爬升,很有可能造成失速。
也就是說,飛機起飛前後,飛行員的操作沒有問題,符合操作規程,飛機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但是,在8時14分飛機離地24秒後,機體出現了異常,突然發生大幅度的搖擺抖動,還伴隨著異響。在此情況下,飛行員不知所措,即向地面進行報告。
黑匣子記錄飛行員和地面的通話時,甚至可以明顯聽到機體發出的尖銳響聲。
8時15分,飛行員以400公里的時速駕駛飛機爬升,但機體的左右搖擺沒有停止,反而加大幅度,即使兩個人操縱都無法控制。
一分鐘後,即8時16分,機組再次報告飛機失控,擺幅瞬時達到20度,聲響更大。
8時16分45秒,機組報告飛機擺幅達到30度。
8時18分,飛機繼續失控,飛行員將飛機接入自動駕駛儀,試圖擺脫搖擺狀態。
5秒後,飛行員發現搖擺不但沒有被控制,反而持續增大,只好斷開自動駕駛,再度轉為人工駕駛狀態。
8時19分,飛機幾乎完全失控,偏離了爬升航路,開始像沒頭蒼蠅一樣,做起了不規則的轉彎動作。
這時候,飛機已上升到4500米的高度,爬升十分緩慢,無法爬升到7000米以上的標準高度。
8時21分,機長教員辛天才替換掉了副駕駛楊民,與機長李剛強試圖共同操縱,但飛機依舊搖擺,並且擺動幅度加重,機組陷入一片慌亂之中。
8時22分27秒,飛機出現了自動抬頭的現象,仰角達到20度,速度瞬間降到380公里每小時,駕駛艙持續響起失速告警。
緊接著,飛機突然向左滾轉,進入大角度、高速度俯衝狀態,側傾角達到70度。
8時22分35秒,飛機高度從4700米疾速下降到2900米,平均每秒下降超過100米,駕駛艙內警報聲大作。
8時22分42秒,駕駛艙語音記錄中傳來"哐!哐!"巨響,機體開始斷裂,黑匣子停止了記錄。
飛機在2884米高度上空中突然解體,失事地點在咸陽機場50公里左右。
飛機為什麼會突然失控,是恐怖襲擊、人員破壞,還是天氣原因?
由公安部、民航總局等部門組成的調查組在現場勘查、屍體檢驗、安全檢查後,排除了炸彈爆炸和人為破壞的元素。
接著,專家組又對通訊導航雷達等裝置進行了檢查,氣象、通訊方面的原因也被排除。
調查人員只好在飛機內部繼續查詢原因,查詢的結果出乎意料,導致這場慘劇的罪魁禍首竟然只是兩個插頭。
在飛機失事兩天前的6月4日,飛機的減震交換平臺出了故障,機械師進行了更換。令人詫異的是,機械師在更換的時候,竟然將對接的兩個插頭插錯了,把控制航向的插頭,插到了控制飛機穩定的“傾斜”插頭上。
為什麼兩個插頭插錯就會導致一場災難?
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飛機離地後便成為自由體,就像風箏一樣,隨著外界氣流乾擾而搖擺,使飛機無法按照預定航向飛行。
此時,安裝在飛機上的阻尼器會產生阻止飛機偏離預定狀態的阻尼力矩,穩定飛機,結束搖擺狀態。
但是,在控制航向阻尼與控制滾動阻尼兩個插頭相互插錯的情況下,不但不能讓飛機穩定,反而讓飛機失去穩定甚至大角度滾動,由於飛機慣性作用,搖擺幅度加大,最終導致飛機解體。
出現這樣的錯誤,飛機不起飛是無法測出的。
所以飛機在維修之後,進行了地面一次通電實驗,在起飛之前又檢測了一次,但是插頭錯誤根本就檢驗不出來,飛機就這樣帶著致命的“傷病”起飛了。
在飛機擺動嚴重時,機長曾經下過一條指令:“關掉自動控制通道,改用手動操縱返航”。可惜,隨機的電氣工程師並未執行這一指令,錯過了避免這次空難事故的最後的可能機會。
關於插頭的調查結論是:
首先,地面維修人員插錯了插頭;第二,俄製飛機沒有采用國際通用的適航標準;第三,飛機插頭設計本身就不科學,容易發生錯插現象,而且沒有糾正的措施。
其實在這三個原因中,飛機插頭設計的不科學才是主要原因。在維修和更換時,機械師小心謹慎固然重要,但是也難免馬虎出差錯,因為是人都會出錯,機械師也是人,所以不能指望用插頭顏色來避免這種錯誤。
錯誤一旦出現,後果就是災難性的。
更為科學的設計應該是這樣,不是同一個系統的插頭,應該設計成不同形狀,即使機械師喝醉了,或者故意搞破壞,也無法插進去錯誤的那個。西方的飛機就是這樣的設計理念,不會出現這種錯誤。
此次事故雖然主要是設計方面的原因,但是追究責任只能追究插錯插頭的維修人員的責任,總不能找俄羅斯製造廠商,找了也不會有用。
最後維修人員相關責任人一個被判了7年,一個被判了4年的有期徒刑。
此次空難是建國之後中國大陸境內最大最慘痛的空難,受此波及,西北航空公司自此一蹶不振,最後徹底被收購。
調查結果出爐了,空難善後、理賠、追責也進行了,但是這次事故有一個現象比較難於解釋,那就是飛機起飛時剛剛加滿了油,墜落時竟然沒有起火,飛機殘骸散落後也沒有著火,這在世界空難史上都非常罕見。
因此,在民間,有關這起空難的原因,流傳著一種迷信的說法,那就是:
一尊兵馬俑,導致了這場空難。
當時西安市地方上為了向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展示古都的文化底蘊,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空地上,放置了陝西的“名片”——兵馬俑。
當然兵馬俑是文物,這些兵馬俑肯定不是原件,而是仿製品。
其中一尊是跪射姿態的兵馬俑。
這個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右側綰一發髻,左腿曲蹲,右腿著地,雙手置於身體右側作握弓弩待射狀,雕刻得非常傳神,栩栩如生。
有人從風水學的角度說,當時在機場附近的那尊跪射俑,手中弓弩瞄準的方向,恰好是那架遇難飛機空中解體的方位。
“言外之意”是,那尊兵馬俑在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導致了這場空難。
事發之後,這些仿製的兵馬俑也彷彿在一夜之間,就被工作人員從機場撤下去了。
這種迷信的說法肯定是牽強附會,經不起推敲的,雖然《古今大戰秦俑情》這部張藝謀鞏俐出演的電影深入人心,但兵馬俑畢竟是沒有生命的,更何況這尊兵馬俑明明是現代人制造的,又不是相對“神秘”的原件,哪裡來的所謂神奇力量?
避免空難的唯一辦法,只能是飛機維修人員、機組人員、塔臺指揮按照規程,緊密協作,一絲不苟,別無捷徑。
當然,還有飛機設計環節也很關鍵,一定要少一些圖154M型客機這樣的設計隱患。
西安六六空難發生後,我國民航痛定思痛,開始停止進口俄製的圖154M型客機,主力機型慢慢過渡到來自美國的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