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現在的手機,電池容量很多都達到了4000mAh以上,這意味著它們用起來更持久(當然一些手機的新晶片也在節電方面做足了功夫),但手機輕了,自然手感也好,不同品牌的設計理念,各有千秋吧。

手機,從最初的大哥大,到現在的智慧機,電池容量的變化已經不是攀升了,而是飛躍,但我們對電池的焦慮,卻一點都沒減輕,我們日益先進的電池,為什麼就無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續航需求呢?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手機發展史,也是一部電池焦慮史

1973年,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手機,不過,使用這部手機,與其是說在打電話,不如說是在舉鐵,因為它足足有2千克重。

庫帕這款手機的重量和它之前那些所謂的“手機”比起來,還是輕了很多,要知道,瑞典埃裡克森公司在上世紀50年代的“手機”,光電池就有近40千克,這已經不是用手就能使用的了。

10年後,我們所熟知的“大哥大”誕生了。作為人類第一款商用手機,它的重量也不輕,差不多有0.9千克。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在“大哥大”那巨大的身材裡,有一半都是電池,但它的電池容量只有500mAh,而且需要10小時才能充滿,充滿後卻只能打30分鐘電話,真正做到了“充電2小時,通話5分鐘”。

“大哥大”使用的電池是鎳鎘電池,這種電池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非常先進了。鎳鎘電池顧名思義,陰陽兩極一頭是鎳(正極,2NiOOH),一頭是鎘(負極,Cd),電池溶液是氫氧化鈉(NaOH),電池放電時,負極的鎘與兩個OH-反應放出2個電子,在正極形成2個新的OH-,以保證電池溶液濃度不變。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 鎳鎘電池工作原理。製圖/張雨晨

和第一代可充放電的鉛蓄電池(未曾用於手機)比,鎳鎘電池體積小,電流大,而且反覆充放個500次都沒問題,當然,它也有許多缺點,比如電池容易發熱,鎘元素有毒,不好回收等等,但這些問題都沒有記憶效應嚴重。

所謂記憶效應,就是電池在電量沒有全部用光的時候就充電的話,容量會變小。比如你經常在還剩50%電的時候開始充電,久而久之電池就會“認為”電池的最低電量就是50%。

對於只能支援半個小時通話的大哥大來說,記憶效應是致命的,致命到你甚至想扔掉這款價值上萬美元的手機。記憶效應的陰影甚至影響到了現在,很多人在使用今天的鋰電池時,還會不自主地認為:電放乾淨再充對手機才好(其實恰恰相反)。

1989年,新一代鎳氫電池的商用化才緩解了記憶效應帶來的電量尷尬。鎳氫電池無毒,雖然有記憶效應但很容易恢復,而且它容量量更大:一款1997年推出的搭載鎳氫電池的手機,電池容量已經達到了1300mAh。

但是,鎳氫電池也有自己的問題,它發熱量大,不用的時候漏電很厲害——即使關機了,也不能阻止電池把電耗光。因此,鎳氫電池隨著手機之光——鋰電池的逐漸商用,也被取而代之了。

手機之光——鋰電池

1991年,鋰離子電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鋰電池首次進入商用領域,手機終於獲得了持久而穩定的續航。可以說,如果沒有鋰電池的加持,就沒有今天功能強勁的手機和五花八門的APP。

鋰電池和鎳鎘電池、鎳氫電池不一樣,後兩者在充放電的時候,都是電子和OH-來回跑,鎳和其它金屬是不動的,鋰電池則是鋰離子和電子來回跑。

就拿我們現在常用的鋰電池來說,它的負極一般是片層結構的石墨,鋰原子就“夾”在這些片層之中,而正極,則可以是各種型別的金屬氧化物,它呈網格狀,鋰原子同樣也能藏在裡面。這種結構的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實際就是鋰離子逃離“牢籠”,透過電池中間的隔膜、電子透過導線來回跑而已。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 鋰電池工作原理,此處的晶格結構僅為示意,不同的物質晶格結構有所不同。製圖/張雨晨

相比於另外兩種電池,鋰電池容量大,沒有記憶效應,發熱也少,除了造價貴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缺點。80後記憶裡的那幾款超長續航的小板兒機,其背後都是鋰電池的功勞。

今天的鋰電池,和之前用的鋰電池相比,容量已經提升了數倍,但這種提升速度卻依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如今的智慧手機,效能先進,都已經快成相機+電腦的結合體了,各種大型軟體、即時通訊軟體都會大量耗電,大屏、120Hz高畫質屏也會增加耗電,反觀我們自己,用手機的時間也是越來越長。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鋰電池就不能再發展發展,更加澎湃、持久麼?恐怕很難!

想提升鋰電池的效能,無非就是提高鋰原子的佔比而已,現在鋰離子電池中的鋰原子佔比僅不到1%,看似還有大把的提升空間,但提升後的安全性卻無法得到保障,具體的例子這裡就不展開了。

而過充、過放,都容易導致鋰電池正負極晶格體系的破壞,從而導致鼓包。

那麼,鋰電池該如何充電?

鋰電池沒有記憶效應,但害怕過度放電和充電。過度的放電和充電,會讓部分鋰原子被死死地“壓進”正負極中無法逃脫,導致電池容量減小。所以,鋰電池一般可以在還剩20%電量的時候充電,充到90%的時候結束充電。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不過,現在手機的鋰電池中都有保護電路,會在過度充電時切斷電路,儘管如此,還是儘量避免充電過夜。

另外,在充電期間玩手機遊戲,也會導致電池溫度提升,壽命縮短。

電量焦慮,什麼時候才能解決?

能從根本上解決電量焦慮的方法,還是改進電池。

科學家們至今還沒有放棄鋰電池,矽和鋰金屬都被認為是可以作為負極的潛在材料,幾年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曾嘗試用二氧化鈦凝膠代替石墨,但這種改進只是讓充電變得更快,電容量卻不見增加。

以硫為陽極的鋰硫電池是在短期內最有可能成功的技術之一,只不過,鋰硫電池在連續充電後電解液迅速降解的問題很難解決。

除此之外,人們還嘗試使用固態物質代替鋰電池裡的電解液,這樣就沒有刺破短路的風險了。但固態物質與陰陽兩極的接觸可沒法做到液態物質那麼緊密,電導率也難以提升。

在鋰電池之外,燃料電池也為電池的未來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比如氫能源汽車如今已經在日本上市了,但這種電池能否用在手機上,還是個未知數。

都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電量還是不夠用?

在電池技術尚未突破的時候,我們還能用快充來解決部分焦慮,比如某廣告詞:“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那時,手機的快充功率只有20W,現在手機的充電器已經高達100W了。

在現有的電池保護技術條件下,快速充電對鋰電池的損傷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很多時候,手機電池還沒退役,你就已經考慮在為新型號的手機剁手了!

當然,還有一種最為簡單、也最為環保的解決電量焦慮的方法,那就是放下你的手機,讓眼睛好好休息一下吧~

來源:科普中國,中科院物理所(ID:cas-iop)、中國國家地理BOOK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10-19

相關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誘因會引發心源性猝死?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誘因會引發心源性猝死?
1.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對身體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當人們的情緒出現大的起伏時,會透過興奮大腦皮層從而興奮交感神經系統,增加體內兒茶酚胺類激素的釋放,兒茶酚胺類激素包括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這類激素具有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發現全新成分和全新結構的新礦物族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發現全新成分和全新結構的新礦物族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學研究院晶體結構實驗室李國武教授團隊發現的兩種新礦物,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IMA-CNMNC)高票透過,獲得正式批准(批准號:IMA2021-058.I ...

打破國外壟斷!發現中國首個長效抗糖藥物!華理科研團隊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

打破國外壟斷!發現中國首個長效抗糖藥物!華理科研團隊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
作為藥物研究的源頭創新技術,藥物靶標的發現和識別對創新藥物研發具有決定作用,可為快速高效地發現新型藥物提供重要契機.日前,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李洪林/蔣華良老師團隊所做的"藥物潛在作用靶標預測 ...

震撼!中國發現中更新世古人類新人種:龍人

震撼!中國發現中更新世古人類新人種:龍人
<史前中國:從智人時代到塗山會盟>對中國史前人類起源作了極為詳盡的探討,可參考此書.作者柯勝雨,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大有書局,2021年6月出版. 數十萬年前,多個人種同時存在於亞洲.歐洲和非 ...

衛小春教授團隊發現GDF11透過促進軟骨細胞增殖延緩老年膝關節軟骨組織退變
骨關節病診斷與治療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負責人衛小春教授近日報告了延緩膝關節軟骨組織退變的重要新進展.該團隊發現GDF11可以透過促進軟骨細胞增殖延緩老年膝關節軟骨組織退變.這一成果發表在<Ar ...

在肝臟外發現了一種新的肝臟幹細胞來源,有望治療Alagille綜合徵

在肝臟外發現了一種新的肝臟幹細胞來源,有望治療Alagille綜合徵
Alagille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無法治癒的遺傳性疾病.在這種疾病中,患者肝臟中的膽管缺失,導致嚴重的肝臟損傷和死亡.每年有超過4000名嬰兒出生時患有Alagille綜合徵,這種疾病是由一種使肝臟 ...

北大科研團隊揭示中國家貓起源

北大科研團隊揭示中國家貓起源
光明生物圈[北大科研團隊揭示中國家貓起源]家貓是現代社會廣受歡迎的寵物之一,它是如何演化而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述金課題組透過基因組學和群體遺傳學的證據,首次為中國地區家貓及野貓類群的遺傳溯源.基 ...

“耐得住寂寞、經受住風雨”我國這支科研團隊打造出國際最大激波風洞

“耐得住寂寞、經受住風雨”我國這支科研團隊打造出國際最大激波風洞
在北京懷柔科學城 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 在錢學森.郭永懷部署的戰略方向上一路攻關 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傳承 打造出了國際最大 整體效能最先進 的激波風洞 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理論 ...

中國學者發現地球內部“血液”新演化過程和機制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合肥10月9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倪懷瑋教授課題組在超臨界地質流體演化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地球內部&quo ...

國際關注!我國結直腸癌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發現無創診斷新方法!

國際關注!我國結直腸癌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發現無創診斷新方法!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見.最致命的癌症之一,若及早發現癌變,患者的生存率將大大提高.近日,南方醫科大學梁莉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西湖大學團隊發現B淋巴細胞發育和篩選新途徑
中新社杭州10月9日電(童笑雨)記者9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徐和平課題組與何丹陽課題組在國際免疫學雜誌Immunity上線上發表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一條B淋巴細胞在腦膜發育和篩選的全新途徑, ...

首次精確描繪Delta變異株完整傳播鏈,廣州科研團隊成果登上《柳葉刀》子刊

首次精確描繪Delta變異株完整傳播鏈,廣州科研團隊成果登上《柳葉刀》子刊
新冠肺炎目前仍在世界範圍內大流行,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已迅速成為目前盛行的優勢毒株.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唐小平.李鋒教授團隊聯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鍾南山院士.陳如衝教 ...

我國超半數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近日,廣東科研團隊在減重研究中獲重要成果

我國超半數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近日,廣東科研團隊在減重研究中獲重要成果
肥胖及其併發症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ow carbohydrate diets,LCD)是減重 ...

我省科研團隊在磁電功能材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本報訊(記者沈佳)近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山西師範大學先進磁功能材料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日前在磁電功能材料領域連續發現層依賴鐵電極化和近鄰層結構相變誘導的非線性磁耦合等現象.這些發現豐富了二維材料 ...

清華大學醫學院程功團隊蟲媒病毒相關研究取得新進展
9月3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程功團隊發表特邀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蟲媒動物及植物病毒與蟲媒(介體)腸道相互作用的多種機制,並對自然界中蟲媒動物及植物病毒的感染傳播機制提出展望. 媒介昆蟲可透過取食行為將病 ...

華中農大黃俊斌團隊報道二羥基異丁醯化調控稻曲病菌致病新機制

華中農大黃俊斌團隊報道二羥基異丁醯化調控稻曲病菌致病新機制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稻曲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不僅造成稻米產量損失,更重要的是稻曲球中的稻麴菌素的毒性和致畸作用,給人畜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病原菌對植物的侵襲是由病原菌的毒力和植物免疫系統相互作用 ...

齊魯醫院陳玉國和徐峰團隊揭示改善急性腎損傷新靶點

齊魯醫院陳玉國和徐峰團隊揭示改善急性腎損傷新靶點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科陳玉國教授和徐峰教授團隊在JCI Insight雜誌(JCR 1區,IF=8.315)上發表題為"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protect ...

宣武醫院武力勇教授團隊受邀參與撰寫《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宣武醫院武力勇教授團隊受邀參與撰寫《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9月21日)當天,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官網釋出了由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團隊主編,國際知名認知領域專家參撰的<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我院神 ...

可樂、檳榔、煙、酒哪個毒害性比較大?

可樂、檳榔、煙、酒哪個毒害性比較大?
可樂.檳榔.煙.酒對某些特定人群來說,是生活不可或缺的.應該說,這四種食物對身體都有一定的危害,可樂的毒害相對小一些,其他三種已經明確被世衛組織列入一級致癌物名單中. 可樂 號稱"快樂肥宅水 ...

有人30歲就心梗,有人80歲血管卻光滑如新

有人30歲就心梗,有人80歲血管卻光滑如新
其實,人在剛出生時動脈內壁光滑而富有彈性.就像剛剛裝修完的房子裡換的新水管一樣,暢通無阻.每個人都一樣. 然而,有人30多歲心梗了-- 山東膠州一35歲男性突發心梗 武漢一32歲出租司機發生心梗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