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網友提問:培訓班不能上了,家長用不用擔心有錢的人請一對一輔導老師?
回覆:小區級綜合素質托育服務是緩解家庭生育“後顧之憂”的最佳方式。當然,這絕不能以短期盈利為目的,更不能以提供所謂專業服務、排斥家長參與孩子的童年成長為手段。
在家附近和同伴兒一起玩耍、幫父母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用手邊的石子兒+泥巴+木頭製作玩具......附帶動力機械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未成年孩子一直都“天生父母養”、絕大多數人類社會生存技能都從跟隨父母適應生產勞動與生活實踐過程中習得。
蒸汽機機械、電力機械、電力+部分虛擬智慧機械......自打人類開始藉助附帶動力機械輔助生產勞動以來,人類社會消費財富生產能力飛速提升、產出成倍增長。但是,附帶動力機械進入輔助人類生產勞動行列,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副產品——社會消費產品生產勞動分工職業化。
附帶動力機械減輕了人類從事生產勞動的強度,只要為機械提供動力的燃料補給充足,附帶動力機械幾乎可以晝夜一刻也不停歇地工作,附帶動力機械的所有者只需延長操縱機械的時間就能生產出更多人類社會消費產品。因此,人類社會生產勞動被職業化、專注生產勞動的時間越來越長、從事生產勞動的場設越來越集中......
使用附帶動力機械對勞動者的識字能力要求更高、使用附帶動力機械對對勞動者的時間佔用更長、使用附帶動力機械對勞動者的身心均衡發展危害更大......因此,在權衡綜合利弊之後,人類社會做出了切分人類成長髮育階段的決定,即把人的一生按生產勞動能力分成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
國際慣例規定0-14歲【我國法律規定0-18歲為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15-60歲為成年人、60歲以上為老年人。人類社會職業生產勞動不能僱傭未成年、未成年人必須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成年人必須專心工作,以養活自己和家中未成年人+老年人;老年人是社會發展建設昨天的功臣,社會需要確保他們能夠安享晚年。社會不能僱傭未成年人,成年父母必須參加職業化的生產勞動。基於此,一種全職輔助孩子學習成長的行業就此誕生了,它就是學校教育。
學校,人類社會推行“易子而教”、追求高效人才培養計劃的傑作,是現代人類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核心源泉,是每個現代社會公民獲取生產勞動能力的最佳途徑、是緩解職業家庭生育“後顧之憂”的基本抓手、是為國家和社會建發展建設儲備人才的搖籃。然而,學校教育卻因其屬於職業化的存在,它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一個老師所教學生太多【當前我國城鎮學校編班普遍在50人以上】、非授課時段老師不負責孩子們的學習成長事宜、學校授課內容不可能滿足所有孩子的多樣化&多層次成長需求。
電力+部分虛擬智慧機械進入輔助人類社會生產勞動以來,人類社會物質消費財富生產能力更強了。同時,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積澱也在不斷被加速,孩子們適應未來人類社會生活需要“學以備用”的知識技能越來越多、學習成長壓力越來越大,單純依靠學校課堂教育已經很難讓所有孩子的家長放心自家孩子的學習成長。因此,想要藉助課外時間為孩子成長助跑的家長越來越多,校外各類培訓輔導一時間“風起雲湧”。
家長沒時間自己照顧課堂之外的孩子、家長沒能力輔導課堂之外的孩子、家長沒耐心輔助課堂之外的孩子......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終選擇自己工作、送孩子上補習班的家長佔據了多數。然而,校外培訓機構在販賣成長焦慮、超前輔導、高收費加重家庭生育負擔等“自作孽”之下,成功將地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了匡正持續低迷的人口綜合生育能力,2021年課外教育培訓被嚴格整治。但是,課外培訓輔導完全退出人類社會職業分工協作體系果真是全民之福嗎?未必!因為:
1.每個家庭都獨自輔助孩子課外學習成長的綜合社會成本更高
2.家長獨自輔助孩子課後學習成長導致的“內卷化”程度更深
3.家庭獨自輔助孩子課後學習將導致更多的童年成長問題,比如群體社交問題
4.家庭獨自輔助孩子課後學習造成的社會資源耗費現象將更突出
......
眾人划槳開大船、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萬人鼓掌聲震天......人類社會是需要分工又必須協作的社群性高等級哺乳動物,人類分工協作不僅是為了自己生存、更是為了族群世代繁衍生息。因此,孩子童年學習成長需要依賴群體、現代家庭生育必須依靠群體,只有公共教育資源配給充足了才能真正實現為家庭生育“減負”,只有小區級綜合素質托育服務才能最大限度緩解家庭生育“後顧之憂”。因為,這裡可以實現教育輔助資源互利共享、能夠提供給孩子們多樣化成長實踐場設【比如將小區綠化升級改造成菜園子+果園子+遊樂園】、能夠讓孩子們在日常遊娛中緩解成長壓力&釋放成長煩惱&形成群體社交生活能力。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里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