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春秋戰國時期由楚國方言創作而成的一種詩歌,屈原的《離騷》讓楚辭成為文人爭相追捧的文學。獨特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地方獨有的文化特點,讓楚辭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然而,由於年代的久遠和方言的隔閡,楚辭的解讀對孩子來說還是一個困擾,很多晦澀的詩句成年人尚且難以理解,更別提對古代文學涉獵不深的孩子了。楚辭的優美值得每個年齡段的中國人去學習和感悟,於是,一套能夠將楚辭的優美展現在孩子面前的繪本便應需而生。
這套繪本的創作源泉來自於《楚辭·九歌》中的《山鬼》和《國殤》。在原文中《山鬼》是屈原祭祀山鬼的而作的祭歌,展現了一個瑰麗而又離奇的神鬼苦苦等待戀人的故事。而繪本中則以原文為基礎,添加了幾分想象力,並且用優美的畫風展現出楚國的民俗民風,在兼顧了通俗易懂之外還保證了作品的嚴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學繪本。
在《楚辭·山鬼》中,將神秘的山鬼形象設定成遭受詛咒的楚國公主,最終公主回憶起被封印的記憶,最終又變回了公主。這種童話般的結局結合中國傳統文學,能夠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並從中感受到古典文化的優美。
在《楚辭·國殤》中的故事則顯得幾分悽慘和悲壯,原文同樣是屈原所作的祭歌,是為了歌頌為楚國戰死計程車兵,讚美他們那英雄氣概和奉獻精神。在繪本中則以一名士兵的角度,從年少離家到征戰沙場再到馬革裹屍,既表達了戰爭的殘酷無情,也體現出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戰爭從來都不是美好的,但是不能因為戰爭的醜惡而避而不談,相反,我們需要透過戰爭的無情來襯托和平的珍貴,同時,戰爭背後所代表的愛國、勇氣、自由都是需要孩子們去體會。
楚辭被稱為中國浪漫主義的源頭,原因便是其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無限可能。既會因撞見一個騎著豹子的美麗山鬼便會心生愛慕,也會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人生感嘆,更不要說“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這種豪情壯志。梁啟超曾言:“吾以為凡為中國人者,須獲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此國”。理解楚辭,是發現中國傳統文化韻律之美的第一站。
這套以楚辭為基礎創作的繪本,不僅能夠開發孩子們的閱讀楚辭的興趣,還兼顧了眾多古楚文化的知識點,唯美的畫風中展現了千年前的楚宮、傳統服飾、巫術神靈等,讓孩子們儘可能的在最接近歷史的前提下,去理解楚文化和古典繪畫的優美。
我們希望孩子像“山鬼”那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也避免國殤中年輕士兵的不幸,楚辭中的故事像是童年的美好的夢,希望孩子能永遠守護這份美好,理解文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