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開始張先生、我、十一開始了兩大一小的平淡生活。
從懷孕開始我和張先生就一直在討論對於十一的養育理念,十一出生後我們也一直都是親力親為,因此雖然我和張先生都要上班,但是相較於婆婆在的時候日子並沒有變得慌亂。
三口之家的日子有歡笑也有煩惱。
三口之家的分工合作
張先生
畫圖的,做事沉穩(慢吞吞),動手能力強。
大廚,從拍拖開始我就很少再下廚了,雖然我自認廚藝也不差,但張先生總是以行動讓我有自知之明。
木工,各種電工木工活張先生都能做一做,剛入住時用定製傢俱的邊角料做了一把小凳子、兩個衣服掛鉤,並把歐式鏡架改成了掛衣架。
從1歲左右開始十一洗澡的活也交給張先生了,今年夏天每天他們都要為了搶衛生間的大小花灑而鬧鬧騰騰。
十一媽媽
想法多(執行力差),腦子轉得比較快(性子急)。
洗菜工、洗碗工、拖地工,負責周選單編寫、洗菜、配菜以及洗碗。
十一的老媽子,十一經常說:媽媽,給我拿XXX;媽媽,洗奶瓶;媽媽,餵我吃飯;早上伺候起床、喝奶,晚上伺候吃飯、準備上學物品、睡前讀繪本,空閒時間陪玩。
十一
2歲,處於terrible 2初期,語言發育比較快,但是脾氣不小。
指揮監督者,負責命令爸爸媽媽向左向右,經常被爸爸媽媽套路。
偶爾的勤雜工,經常的破壞者,心情好時幫忙拿拿拖鞋、收收玩具、送碗盤迴家,心情一般時把玩具、書本全攤地上玩一遍然後走人,心情不好時玩具、飯菜一地(後兩種情況一般得挨訓)。
有一個特殊的日子
10月21日是十一出生的日子,但十一過的是農曆生日,因此新曆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但是去年今天我和張先生回憶起生十一時的情景,張先生感慨:當媽媽真不容易。
張先生說以後要將10月21日定為我的節日,去年還買了一個小蛋糕幫我過。
今年我以為張先生已經忘記這一茬了,因為張先生原本就不是個浪漫的人。
記得有一年過年碰到情人節,張先生突發奇想給我買了一個眼部按摩儀,結果尺寸不太合適,退掉了。然後就沒有後話了……
聖誕節給我買了一隻聖誕熊和兩個聖誕帽,熊給娃玩了,聖誕帽是兒童尺寸的,說不清到底送給誰的……
說起來似乎顯得張先生心機重,但其實他只是單純不懂得浪漫,不知道該送什麼。
他對這個家庭的愛是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的。
今年的10月21日,我以為張先生已經忘了自己去年說的話了,幸好他好記得,要不然……
雖然沒有什麼隆重的儀式、珍貴的禮物(關於這一點,張先生還缺調教),但是張先生還是用心做了晚餐。
我心中的禮物是這樣的
再不濟也是這樣的
無奈張先生眼中的禮物是這樣的
拍照的時候張先生在旁邊黑自己:這樣的賣相你都敢拍照。
其實這不是張先生的真實水準,這才是↓
張先生的第一次單獨帶娃
碰到需要補班但十一又不入園的日子就必須有一方得休假。
這次輪到張先生了。
原來的計劃是一起收拾好十一後,我們一起出門,送我去上班然後張先生帶十一去打疫苗做2歲兒保。
早上到我出門十一也還沒起床,我只能給十一備好衣服、備好他們中午的午飯然後先走。
擔心他們打疫苗錯過時間、擔心十一不配合打針……當媽的,總是有很多擔心。
然後張先生回饋我:一切正常,打針一氣呵成,沒有哭。
但是,著裝方面採用了B計劃……
中午和公司的寶媽聊起,寶媽也不禁吐槽,原本週末想體檢完自己偷懶去逛逛街,沒想到娃爸爸說天氣好領著孩子就來找媽了,來了就來了,娃外著一條公主裙內搭一條粉秋褲。然後娃爸爸說有事走人了。
男人,在孩子的著裝上有什麼可以說的。
中午吃飯自己吃的,午睡自己睡的,睡醒帶下去找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以後張先生單獨帶娃我也不用擔心了。
讓人崩潰的瞬間
雙職工家庭難免有一些無法兼顧的,比如上文的補班時必須有一個人請假,比如十一的一些突發情況。
早上,我和張先生收拾整齊,一切準備就緒就差給十一換好衣服就可以出門了。
這時十一開始他的犟脾氣了,怎麼都不肯換衣服,好不容易換好衣服,又不肯穿褲子。
在門口不停地磨呀磨,最終只能扛著穿著小內褲的十一出了門。
出了門十一就恢復正常了,不哭也不鬧,到了託管乖乖穿上褲子,跟爸爸bye bye,隨著老師進去了。
但是我和張先生來不及上班了,索性我和張先生開著車逛了一圈然後回家挑了部電影看。
中午飯也不做了,點了個外賣,輕鬆地度過了一段難得的二人時光。
但是像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如果不是著急上班,只要稍微再耐心一點還是可以成功溝通的。
三人生活的一點小小體會
——瞭解孩子才不會懼怕孩子
在婆婆回家之前,張先生也有過很多的擔憂,怕兩個人帶孩子手忙腳亂,怕生活工作節奏亂七八糟。
但是事實證明,當你親自養育孩子,當你用心去了解孩子,你並不會懼怕獨自帶娃的日子,甚至會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18年,我爸爸帶著三歲多的小侄子坐動車一千公里到廣州。
那時的小侄子也是處於叛逆期,搭積木卡不進去,哭;積木到了,哭;不想吃,哭;不講故事,哭……
那時我和張先生都非常頭疼,至今想來也很佩服我爸爸,一個人帶著這樣的一個娃坐動車來看我們。
今天我再次問張先生:如果現在讓你一個人帶娃出遠門,你敢嗎?
張先生認真想了想:沒有問題!
——分工合作,家庭氛圍更好
早餐晚飯吃什麼、週末去哪裡……凡事有商有量,家務分工合作,不願意做飯的時候就給娃煮個面,我們點外賣。
教育十一的時候也不會有人在旁邊看著,承受巨大壓力了。
以前會礙於有第三者在場,不敢有親密的舉動,現在可以拉拉手、親一親,娃不在家的時候還可以去逛逛街、在家相擁著看部電影。
兩個人共同組成了家庭,然後為家庭添加了新的成員,一個新的家庭需要合理的分工才能為每個人保留相對的自由,才能避免完全被孩子支配的人生。
新的生活需要有新的開啟方式才能看見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