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
1)穿越週期:我們有信心,確實覺得降本增效的投入和週期沒有必然關聯。過去經驗看,我們認為EBG承受風險會更強
2)EBG徐習明總:宏觀經濟壓力下,我們也看到很多機會。比如雙碳下的數字化需求、民生服務需求等。我們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成長機會,提升自己能力,提高市佔率,希望能穿越週期
3)EBG領域基於智慧感知的市場需求非常大,還有未來的認知洞察的市場空間,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可複製的方法,幫使用者交付好產生價值,我們已經找到一些曙光
4)成立了AI工程化創新服務部,之前AI用的不太好的領域,透過AI工程化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去年推出統一軟體的低程式碼巡檢引擎,已經在幾百個客戶落地,可以減少定製工作量90%,幫客戶快速數字化
5)創新業務:發展都很快,螢石、機器人、汽車電子、微影等的表現不錯。今年年報可能還會增加分拆的數字。機器人方面,目前已經是國內工業相機市場份額最大的廠商
6)存貨:應對各方面緊張的問題,公司有意增加庫存;而且有部分和創新業務增加庫存有關。硬體的生命週期長,更換物料導致的存貨呆滯可能性小
7)人效:我們的業務碎片化,方案化,但我們努力在碎片化市場裡找到有一定複製性的業務和產品,並會透過內部運營改善等讓人效有所提升
8)缺電問題:目前海康本身的能耗矛盾不突出,未受到影響,但上游個別工廠已經因為供電緊張導致產能沒法保證。利用庫存來緩解這方面的波動
參會領導:高階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黃方紅;EBG負責人徐習明
分板塊情況:
EBG-增速繼續保持,企業數字化轉型有較大空間,增長有較好基礎
PBG-政府資金緊張、極端天氣等抑制需求,週期有所拉長
海外-平穩增長,大部分國家好轉,經濟活動復甦,貨運壓力、供應鏈壓力持續
創新業務-快速增長,前三季度92.4億,同比+88.6%
毛利率穩定:原材料上漲,生產、交付精細化管理,適當調整定價
費用率逐季降低,總體平穩
存貨持續增加,歸屬創新業務的存貨也在增長,繼續保持高庫存策略。硬體的生命週期長,更換物料導致的存貨呆滯可能性小
展望Q4宏觀不確定,供應鏈、物流緊張、能源等問題帶來不確定性
問答環節:
海康業務和房地產的相關性?宏觀和公司業務的聯絡?
地產屬於宏觀重要產業,如果宏觀地產好,公司業績也會好,所以大家有錯覺認為關係大。企業會隨著宏觀環境經歷一些週期波動,但我們波動會緩和,我們有各種預判和應對,讓企業的表現比大家的預期要好一些。
後續缺電的影響?
過去也偶然有發生類似能源短缺情況。海康自己的工廠目前的投入產出對能耗需求矛盾不突出,目前不會馬上受到能源威脅。但是我們上游個別工廠供應商已經面對這個問題了,供電緊張導致產能沒法保證。所以我們對庫存進行考量,來緩解波動性,防止個別供應商供給不上。
存貨大幅增加的原因?
應對各方面緊張的問題,公司有意增加庫存;而且有部分的庫存增長和創新業務增加庫存有關;產成品的庫存有部分影響來自海外需求,貨運緊張的情況下要保證交付原材料和產成品的比例沒有大的變化
面對目前的大環境,對後幾個季度短期的增長預判?
把經營拆分到季度太短了,更多是結果而不是目標,我們大部分是以年為單位定目標宏觀週期性的擔憂,海康到現在這個階段,週期下行對企業產生壓力,大家都理解。建議不要太糾結單季度資料,更多以年為單位看三年機遇期判斷不變,對行業空間有信心,但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外部影響,可能會拉長企業目標變現的過程。至於15%的激勵目標,我們沒有調整計劃,不管環境好壞,我們都努力。
海外市場發展的情況,不同地區的增速預期?
海外整體還行。前三季度增長不錯,亞洲東南亞受疫情影響,包括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傳統還不錯的國家,受疫情影響導致經濟活躍度比較差。其他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受中美關係影響,也會相對弱一些,其他情況不錯。與去年相比,這些國家從疫情走出來了,經濟在復甦,復甦就有投資信心,包括經銷商也有業務規劃佈局。對於運費,目前還沒看到實質性好轉的訊號,仍然波動性很強,船舶的延誤和運力緊張比價明顯,我們暫時不樂觀,要到明年上半年再看看。
SMBG供應緊張的情況?
關於SMBG需求和供給緊張的問題,目前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展開分析三個BG的經營情況,4Q的展望?
從宏觀緊密程度、資金來源看PBG受影響更大,4季度沒看出很大改善,有壓力
EBG可為空間已經打開了,覆蓋行業各種各樣,很多行業不是當下的感覺,會產生大量新的需求。短期來看,如果宏觀沒有那麼理想,各個行業頭部使用者對降本增效的訴求會穿越週期,過去經驗看,我們認為EBG承受風險會更強。
我們和宏觀經濟以及下游景氣度之間的相關性,根據我們之前的一個研究,通常大的企業做IT預算會更平穩,甚至因為咱們海康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客戶提效降費,大企業客戶在週期不景氣的時候反而可能增加升級改造的意願,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因此AI賦能是否是更加穿越週期,甚至逆週期?
黃總:我們認為有信心,確實覺得降本增效的投入和週期沒有必然關聯。上半年各個BG發展的好的時候,EBG沒有這麼突出,下半年大家都承壓的時候,希望EBG能比較優秀。
徐總:宏觀經濟有壓力,對EBG部分業務有壓力,比如智慧建築。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機會。比如雙碳下,能源企業對噸鋼、噸煤產出有要求,要求企業提高效率,數字化轉型,整個製造業機器換人,重資產重運營模式,對數字化要求更高。民生服務的財政支出也有保障和增長,這裡面對我們業務的幫助很大。相應的微觀上,我們不斷提升解決方案,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價值。我們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成長機會。我們提升自己能力,提高市佔率,希望領先和穿越週期。
徐總對EBG未來的看法分享:
首先EBG未來最大的機會是全社會轉型對智慧物聯網的需求,智慧物聯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有效控制。透過智慧物聯網才能達到事中的監測,事後的分析,消除安全隱患,這才是真正的數字化。
現在也很看重裝置設施管理,智慧物聯網是真正把裝置虛實結合起來,模擬、模擬、檢修等,公司在全光伏,包括其他領域的物聯網能力的佈局,都為EBG發展打下基礎。
雙碳帶來巨大機會。讓能源,電網從輸、配、感知變得更智慧。大型風光一體發電建設,對我們遠端巡查巡檢帶來很大空間、消防需求提升;碳稅使得高能耗企業聚焦精細化運營,重資產行業智慧物聯網一定要數字化。頭部製造業企業資產越來越重,我們打造了全要素解決方案,市場反饋非常好。
教育這兩年變化很大,教育雙減推動公平,人工智慧是很好的手段。
傳統的地產智慧化業務肯定有挑戰,地產企業越來越重視建築過程的數字化,今天我們看到建築行業的數字化也被甲方重視。
我們立足智慧物聯網推動行業轉型,我們認為四個能力很重要:1)AI工程化落地。從早期科研化、場景化、到落地化。2)低程式碼引擎。3)多模感知融合。4)影片融合。我們成立了AI工程化創新服務部,為使用者產生價值,包括之前AI用的不太好的專案,透過AI工程化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也有很多應用效果非常好的專案落地。
我們去年推出統一軟體的低程式碼巡檢引擎,已經在幾百個客戶落地,可以減少定製工作量90%,可以幫客戶快速數字化。在EBG領域,基於智慧感知的市場化需求非常大,還有未來的認知洞察的市場空間,現在最重要的是誰能找到可複製的方法,幫使用者交付好產生價值,這是成敗關鍵,我們已經找到一些曙光。
EBG哪些領域有核心競爭力?
第一海康是持續在技術上研發投入的企業,包括AI開放平臺,統一軟體架構,這幫助我們快速落地的能力
第二我們對於行業的洞察和理解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快發現使用者的價值需求
第三海康服務渠道遍佈全國,原來為政府公安幫助很大,現在對EBG幫助大
另外,EBG也不是完全碎片化,碎片化是以前AI產品的,今天圍繞業務小閉環,把業務在小閉環串起來,這裡要構建幫助使用者轉型的能力。
創新業務發展具體情況如何,展望?
創新業務發展都很快,螢石、機器人、汽車電子今年發展也很好,微影去年重組後不止做晶片,現在到產品端也打通了,有合力,表現不錯。還有我們的消防、智慧儲存、慧影都不錯。今年年報可能還會增加分拆的數字,10億元收入規模我們都會考慮分拆。
機器人和工業相機的發展?
我們機器視覺主要放在我們機器人創新業務中,分三塊業務,工業相機,AGV,工業用的無人機。目前我們已經是國內工業相機市場份額最大的。我們把工業相機在各個型別的工廠做應用。如果工廠自動化不錯,一定會用工業機器人,目前海康的產品在業內表現非常好。機器視覺我們是結合在整體的自動化,整體方案裡面應用。
成立產業基金投資?
具體的投向沒有明確說法,先搭建投資架構,會多看一些上游機會
基金的規模也不大,主要是一些財務性的投資。
PBG的子領域發展趨勢?
政府在公安、交警等的投資逐步平穩,認為政府民生類、應急服務的業務受到重視度會更高,都在過程當中,建設也需要一定週期。
庫存水位會保持嗎?
庫存在不斷動態調整當中,看市場上每一種料的鬆緊程度,如果供應商產品成熟,可能供給就穩定了。如果不成熟的話我們就會重點關注
庫存水位這段時間是高的,未來要看實際需求決定。
微影有沒有在其他領域的擴張計劃?
微影定位肯定不是單純做海康的供應商。目前在海外的民用瞄具市場有較多應用,其他也都有在規劃。
EBG從頭部往中小客戶推廣的時候,有沒有標準化程度提升的案例?
我們下游頭部使用者在投入的時候資金會大一些,但在實際擴張的時候中型客戶也有不少需求。
剛開始是個性化方案,慢慢變成了標準化產品。比如遠端巡檢,最早是給零售行業開發的,後面延伸到能源領域的巡查,後臺很多開發的原理是類似的。我們有很多產品原型,透過和客戶不斷交流升級迭代,變得更專業化、通用化,這兩種都存在。我們為某類客戶研發的某類產品,要能夠滿足產業的功能性需求。比如為疫情開發的測溫產品,現在也形成了標準化產品;人證比對也是標準化產品
海康有很強的軟硬體能力,產品迭代後會形成更具市場通用性的形態
有不少其他廠商想進入這個賽道,競爭情況?
我們從來沒有指望某個行業進去過只有我們一家壟斷。面對不同來源的競爭對手,我們分析自己的優缺點。網際網路過來的對手每家長處不一樣,最終看海康能做什麼。首先滿足使用者需求,透過技術創新,是海康最重要的競爭力。海康有2.7萬種產品,這麼多行業應用的經驗,有貼近使用者的營銷組織,我們為客戶研發的成本不那麼高,又可以變成相對通用的方案,競爭力就出來了。
Q3的管理和研發費用有所上升,人員投入上的規劃?人效的趨勢?
人員投入和年度規劃有關。我們的投入分兩類,中長期投入不到年度預算,還有一部分和年度業績有關,會看緊一點。為了長遠發展,投向未來的人員會增加,總體保持和收入相對匹配的人員增長
人效方面我們的業務碎片化,方案化,和平臺經濟比我們的通用型不是那麼好。但我們努力在碎片化市場裡找到有一定複製性的業務和產品。人效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太高,但我們會透過內部運營改善等讓人效有所提升。
研發投入的主要方向?
研發費用這幾年漲了蠻多的,2018年之前佔比7-8%,今年快到11%了,其中很大的支出方向是原材料維度。實體清單後針對美國原材料重新設計替代、2020前後原材料緊張,為了獲得相對充足的原材料供給,我們要開源,調整方案,保證供給平穩持續會消耗研發資源
未來軟硬融合是海康的突出特點,硬體優勢會保持,給使用者更多選擇和價效比。未來軟體的競爭優勢逐步呈現,不斷迭代升級,這方面的投入會不斷持續。
研發下沉在一些區域已經改善很多了,還有一些區域沒那麼快,會繼續下沉。
海外增長還不錯,海外的軟體投入會持續增長。
總體看,一類支援中長期新領域的開發,另一類是現用產品保持規模擴張的需求。
關鍵上游元器件考慮自制嗎?
一直說是以合作為主,目前也沒有改變看法。電子產業鏈太長,我們目前的產業鏈已經很長,再往上游的話我們的對變化的反應就慢了,而且我們不一定能比其他供應商做的更好。
目前汽車電子的產品和客戶開拓情況?
產品在年報裡有板塊專門提到我們對業務的定位不太會去蹭熱門概念,主要還是做駕駛檢測、兩客一危等的方案。
上半年有人員增長,是否會在EBG增長上得到好的反饋?
EBG肯定會增長下去,市場空間很大,公司當前業務狀態和準備不錯,所以在EBG我們很有信心,同時我們有資源的投入,內部和外部新增都有。
SMBG下游庫存情況?
目前庫存正常,我們不希望看到下游惜售囤積,渠道的庫存水位一直是SMBG團隊監測的重點,現在是健康狀態。
我會在同名微信公眾號:合縱投研中每天更新最新的機構調研內容、最優質賣方研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 END —
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免責宣告:文章來源於網路,轉載僅用做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