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提升新電商、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教育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華迎:新電商驅動數字經濟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資訊學院副院長、教授華迎認為,新電商以其進入門檻低、獨特的流量獲取和轉化方式等特點,在短時間內快速滲透到各個行業,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式,對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新電商新在哪裡,有何特點與優勢?其一,新電商“新”在注重透過新一代數字和資訊科技創造價值。基於位置的服務的社群電商落地壯大,有效解決了傳統電商難以到達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同時大資料分析可以實現人和貨、人和廣告推薦的精準匹配,移動支付、智慧物流、人臉識別、5G等新技術,也從多方面賦能新電商模式,為企業和使用者創造了更大價值。其二,新電商“新”在消費模式從功能型向體驗式的轉變。透過主播講解示範、回答消費者問題等直接互動的形式,讓消費者體驗到如親臨現場和線下導購員互動同樣的服務。其三,新電商“新”在更加以使用者為中心,透過重構“人貨場”來縮短消費者決策鏈路。新電商模式“貨找人”模式,有效降低消費者端的時間和認知成本,縮短決策鏈路,加速其做消費決策。其四,新電商“新”在從單一場景到多場景的融合,注重社交屬性,更加關注使用者全方位需求。此外,新電商帶動了新的就業崗位,推動了更多社會價值的產生。展望未來,隨著相關資金政策的支援完善,新電商必將在多方合力推動下實現更加矚目的成就,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摘編自光明網
【李君如:準確把握新時代在黨的百年曆程中的歷史地位】
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指出,以黨的十八大為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作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時代,就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這是新時代的歷史地位。理解新時代,就要從這一歷史地位出發,準確識別新時代的新內涵和新意蘊。首先,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程序。正因為如此,在此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其次,新時代,新就新在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歷史程序。再次,新時代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制約因素、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歷史程序。最後,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引人矚目,不斷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新貢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時代也是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為人類作出歷史性新貢獻的偉大歷史程序。
摘編自《光明日報》
【夏德仁:加快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夏德仁表示,東北地區區位條件優越,沿邊沿海優勢明顯,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我們要充分認識推進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不移把這項宏偉事業推向新階段,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第一,推進重點突破。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需要把推動東北振興與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緊密結合,明確東北地區在這五個方面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推動並強化相關支援政策之間的統籌協調。第二,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好東北全面振興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戰略的互動銜接,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結構調整、鼓勵創新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第三,培育形成城市群。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這四個城市需要肩負起更加重大的職能和責任,進一步加大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最佳化發展環境,增強對人才、科技、資金等優質資源的吸納能力;完善現代化功能性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進一步增強它們在東北亞地區的競爭力和輻射能力。
摘編自《人民日報》
【金志峰:統籌教育發展 服務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金志峰指出,教育服務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獨特的目標內涵,其目標內涵取決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的全面小康,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靠的是人才這一戰略性資源的支撐和推動,教育則是培養人才的根本途徑;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實現全民共享的小康,必須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這對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教育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提出了迫切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成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內的當代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促進了國民素質的全面提升;培養了大批各級各類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鄉村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助力決戰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為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重大貢獻。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孫志剛: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努力】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志剛表示,為人民美好生活奮鬥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目標,這個目標源於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貫穿黨對初心使命的不懈追求、事關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奮鬥,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由此,要更加準確把握新時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特點,馳而不息、接續奮鬥,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條件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展必須更加充分更加均衡;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更要促進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一方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另一方面推動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協同共進,此外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齊頭並進。在新徵程上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不斷把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摘編自《經濟日報》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