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日報
【生平簡介】
陶家齊(1890-1943),南京江寧人,生於江寧湖熟鎮。1932年參加淞滬抗戰,雙耳被炮彈震聾失聰。1938年7月加入新四軍,任新四軍湖熟地區情報站主任,1942年任江寧縣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區區長。1943年11月12日被日寇殺害。
在雨花英烈的群體中,不僅有大批為革命事業不屈鬥爭、英勇犧牲的共產黨人,還有許多為國家民族的獨立解放捨生忘死、慷慨捐軀的愛國志士,陶家齊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立志救國,堅定主張抗日,投身新四軍的抗戰隊伍,為黨組建地下情報站,是抗戰中的“情報功臣”。
陶家齊1890年出生在南京江寧湖熟鎮一個商人家庭,幼讀私塾,父親本想讓他考取功名,但國難深重、山河破碎,也令陶家齊遭受苦難。年輕時,他做過學徒,經過商,還參加過反清革命。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時在上海的他懷著滿腔愛國熱情,毅然投身十九路軍抗日。一次戰鬥中,日寇的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的耳朵被震聾失聰。此後,他回到家鄉湖熟,先後擔任當地政府文書、代理鄉長等職。
1937年底,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家鄉生靈塗炭、同胞慘遭屠戮。陶家齊義憤填膺,堅決不與日偽漢奸為伍,此時他已年近五十,仍抱抗敵之志,尋找敵後抗戰的機會。1938年夏,新四軍到達江寧,瞭解陶家齊在湖熟後,立即派人動員他參加抗日隊伍。陶家齊積極響應,發動愛國青年組建了情報站,秘密為新四軍探送情報、懲治漢奸,他還組織群眾籌集糧食物資和武器彈藥,營救傷病員。
1940年5月的一天,陶家齊得知湖熟地區的一支日寇部隊要外出“掃蕩”,當即向部隊報告。新四軍二支隊接到情報後立即在赤山附近組織伏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斃敵100餘人,全殲日寇一箇中隊,除繳獲許多槍支彈藥外,還首次繳獲敵方步兵炮1門,史稱“赤山戰鬥”,這場勝利挫敗了驕橫跋扈的侵略者,極大鼓舞了江南地區軍民的抗日鬥志。
1942年6月,陶家齊被任命為江寧縣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區區長。從此他以公開身份出現,積極開展抗日活動。長期與新四軍戰士們相處,使陶家齊對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更加信服。他鄭重地教導兒子說,“堅決抗日是原則問題,我是決不會當漢奸的。”“我們不能做對不起民族和人民的事,所以,我是一心一意跟共產黨走到底了。”
陶家齊的愛國行動,使湖熟地區的日偽勢力將他視為眼中釘。
1943年9月,陶家齊的住處被當地漢奸告密,盤踞湖熟的日偽軍警聞訊立即前去包圍。敵人逮捕了陶家齊夫婦,又放火燒了陶家。陶家齊夫婦被押送到敵軍據點,備受折磨,但他們堅貞不屈。這年11月12日,敵人將陶家齊夫婦押解到湖熟成崗頭的山上殺害,就義時,面對日寇勸降,陶家齊大義凜然,用帶血的唾沫啐向劊子手。他英勇抗戰的壯烈故事,一直在家鄉大地上傳頌。
將愛國心化作報國志
位於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陳列著許多革命先烈的事蹟。在一張張烈士照片中,一位面容清瘦、目光和藹的長者映入我的眼簾,他就是陶家齊烈士。
從陶家齊烈士的生平介紹中我得知,他雖已年過半百,仍奮勇投身敵後抗戰,是一位“情報功臣”,曾在新四軍全殲日寇一箇中隊的“赤山戰鬥”中立下赫赫功勞。他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愛國士紳,憑藉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日偽盤踞、爪牙遍地的險惡處境之下,掩護並救治了很多新四軍的傷病員。
在淞滬抗戰爆發時,42歲的陶家齊也曾浴血奮戰在抗日前線。一次戰鬥中,日寇的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的耳朵被震聾,從此聽不到聲音。但在他的心底,堅信抗戰必勝,嚮往光明道路的聲音卻一直在迴響。從前線到敵後,直至被捕犧牲,他用生命詮釋了抗戰到底的信念。
捨身為國,英魂不朽。陶家齊烈士抗戰到底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敵的精神氣節。正是這種精神,讓偉大的祖國能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更要繼承先烈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將愛國之心化作報國之志,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而努力奮鬥。
(作者:葛晗 [鹽城市鹿鳴路初級中學初二(23)班] 指導老師:陸立雲)
重溫“赤山烽火” 緬懷抗日忠魂
1943年11月12日,一個寒風蕭瑟的深秋傍晚,在古都金陵郊外的江寧湖熟,愛國志士陶家齊夫婦倒在了日寇的屠刀下。鮮紅的熱血流淌在他們無比深愛的家鄉土地上,這片土地正在遭受侵略者鐵蹄的蹂躪,但很快就將迎來偉大的抗戰勝利。
1932年,淞滬抗戰打響,身在上海的陶家齊毅然放棄經商,加入十九路軍血戰抗日。6年後,他又加入了新四軍,在他的感召下,大批愛國青年在他身邊聚集,他們為新四軍傳送情報,懲治漢奸走狗。由陶家齊及時送出的情報,幫助新四軍部隊在赤山腳下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全殲日寇一箇中隊,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從陶家齊烈士的身上,我看到了不屈不撓的鬥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他的雙耳曾在淞滬抗戰中被炮彈震聾,從此失去了聽力,但他用頑強的毅力學會了“看口型”辨聲,在後來的情報工作中發揮了作用。直至不幸被捕,被日寇押上刑場的最後一刻,他也絕不向侵略者低頭,而是用和著血的唾沫,狠狠向他們啐去。
堅貞不屈的愛國志士們挺起了中華的脊樑。如今,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傳承發揚愛國先烈們的偉大氣節和不屈精神,扛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刻苦努力,不懈奮鬥,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袁梓涵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初級中學初二(4)班)] 指導老師:江興林)
讀後感請掃碼留言 徵文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組稿:喬淳 智利紅)
本文來自【新華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