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著名的三大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的三場戰略決戰,在此之後國軍能打的老兵損失殆盡,蔣介石在大陸的統治也就宣告垮臺了。
不過並不是說在三大戰役前我軍就一直處於弱勢,我軍在解放戰爭中就是一個由弱變強的過程,三大戰役之前各個戰區都出現過扭轉局勢的戰役。
1947年8月爆發的沙家店戰役,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全殲了國民黨軍整編36師6000餘人,從根本上就改變了西北戰局。該戰役後,胡宗南心中有些恐懼,自己從延安返回了西安,把陝北的一干事宜全都交給了整編29軍軍長、黃埔一期生劉戡。
最終劉戡在無法挽回局勢後,選擇了拉響手榴彈自盡,也是可嘆。其實劉戡在抗日時期對我黨還是比較友好的,可惜他沒有走向人民的一邊。
劉戡1906年出生於湖南桃源,1923年考入了湖南陸軍講武堂,次年又南下報考黃埔軍校,成為了第一期的學生。他的同學裡有徐向前、陳賡、杜聿明、胡宗南等眾多風雲人物。
從黃埔畢業後,劉戡一直都是跟著蔣介石,在北伐戰爭中他悍不畏死多次立功,因此職務也屢屢得到提升。衛立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他的直屬上司,評價他只有一句話:這是個腦子一根筋的神經。
此語有褒有貶,不過將劉戡的性格概括得很好,只要他認定的事情就會做到底,不思變通不想他法。
在國民黨對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圍剿”中,劉戡已是師長之職,但他依然跑到前線去指揮。在一次戰鬥中劉戡的右眼被流彈射中,透過手術摘除眼球后配上了假眼,因此他還有個“獨眼將軍”的外號。
1933年,日寇侵華的野心持續膨脹,開始大舉向長城各個關口用兵,蔣介石迫於國內民情的壓力,抽調了中央軍第2、25、83師組成17軍開赴長城對日作戰,劉戡正是其中83師的師長。
83師在17軍中人數最多、裝備最好,抵抗時間最久,損傷也最慘重。其在南天門一線與日寇血戰一個多月,使日寇付出了兩千多人的傷亡,並且在這段時間內,日寇僅僅向南天門推進了600多米。
這個戰果總體來說還算不錯的,但是仗打完後,劉戡看到部下傷亡過多,心中非常愧疚,就想要以死來告慰弟兄們。好在他拔出手槍時,參謀長符昭騫就在身旁,連忙撲了過來奪去他的武器。
從這件事中,我們也能看出劉戡的性格是比較極端的,也難怪他後來在解放戰爭中選擇了自盡。
此後的劉戡還算順風順水,1935年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並被授予少將,次年又晉升為中將,這個速度雖然比不上胡宗南這種備受青睞的,但在黃埔一期中也算得到重用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劉戡率部參加忻口會戰,因為他的表現優異,戰後再上一級成為93軍軍長。同時在忻口會戰中,劉戡見到了八路軍為了民族大義不顧個人生死,心中非常震撼,對中國共產黨的印象也發生了改變。
1940年初劉戡奉命率領93軍駐守陽城,蔣介石讓他加緊封鎖陝甘寧邊區,然而此時的劉戡心中想的只有抗日,因此表現得非常猶豫。
93軍參謀長魏巍是中共地下黨員,他看出了劉戡所想,因此力勸劉戡與中共交好一致對外。劉戡對此深以為然,便沒有執行蔣介石的方案,反而時常以軍用物資接濟八路軍,在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時,他還出兵牽制日寇,也算是為我黨做了貢獻。
劉戡的所作所為最終還是傳到了蔣介石那裡,老蔣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讓軍統人員前去調查,得到的回覆是劉戡被魏巍蠱惑了。
蔣介石大怒,當即與何應欽電令魏巍去中央訓練團受訓,劉戡很清楚校長的為人,知道魏巍一去小命肯定不保,因此他以“前線戰事繁忙,不能輕離”為由婉拒了這道命令。
蔣、何二人沒有就此放棄,再次語氣嚴厲地下令,劉戡眼看無法推脫了,就直接把電令拿給魏巍看,贈給對方馬匹。
在踐行宴會上劉戡動情地說:我與魏參謀長共事多年,情如兄弟,奈何現因思想不同,他要離去,我們只好分別了。在此我可以保證,在抗日期間我堅決抗日,不打內戰。抗日結束後,若國共兩黨爭天下,我還是會為三民主義奮鬥到底,但願我們日後不至在戰場以兵戎相見。
拋開陣營來說,劉戡此人民族大義、對朋友的感情、對上級的忠誠都很夠格。可惜,他的‘但願’沒有實現。
劉戡明目張膽地放走了魏巍,蔣介石極為生氣,當即革了他的職,令他回陸軍大學受訓。
好在胡宗南與劉戡的交情很好,在胡宗南的幫助下,劉戡重新復起擔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此後幾年他在華北與日寇周旋,戰果頗豐,獲得了“傑出的抗日將領”之美譽。
1946年春,劉戡調任為37集團軍總司令,麾下部隊的駐地就是進攻延安的第一線,他與中共最終還是刀兵相見了。
1947年3月,胡宗南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劉戡部就是其麾下的兩大主力之一。然而接下來胡宗南幾十萬大軍在陝北被只有3萬人的西北野戰軍牽著鼻子走,半年不到就損失了兩萬多人。
沙家店戰役後胡宗南對於殲滅西北野戰軍已經沒了信心,於是在這年十月將兵力部署在延安、洛川、宜川各要點做防禦姿態後,胡宗南就返回了西安。從此國民黨在陝北的主要負責人就成了整編29軍軍長劉戡。(整編29軍由第37集團軍縮編而成)
1948年初中共中央軍委下令主力轉至外線作戰,彭德懷決定主動出擊,他冷靜地分析了敵人的部署,認為眼下國軍在延安仍有四個旅的兵力,憑藉堅固的城防會使我軍久攻不下。
而宜川守敵只有兩個團,又緊挨著陝甘寧解放區、晉南解放區,一旦有所變動還能及時得到支援,因此西北野戰軍發起了宜瓦戰役,旨在消滅宜川守軍及洛川東援之敵,將陝甘寧、晉南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
2月22日,西北野戰軍3縱及6縱擔任主攻朝宜川方向進攻,1縱及4縱在瓦子街以北指定地域伺機打援,2縱則強渡黃河向宜川西南開進。
彭德懷的這番佈置就是把敵人的所有動向都考慮到了。
西北野戰軍來勢洶洶,宜川守將整編第24旅旅長張漢初連忙向胡宗南請援,胡宗南便讓劉戡指揮整編29軍(下轄整編第27、整編第90師)共2.4萬餘人前去解圍。
劉戡在行進的過程中發現瞭解放軍的動向,認為前路恐怕有埋伏,便向胡宗南報告,希望能退回去。結果胡宗南認為解放軍是無法吃下他這兩萬多人的,因此強令劉戡繼續朝著宜川進發。
包括劉戡在內的高階軍官,都產生了絕望之感。
2月29日劉戡部出了瓦子街後發現,有一張大網正在等待著他。
凌晨2時,西野1縱從瓦子街以西向劉戡部後衛發起攻擊,激戰四個小時後奪取了瓦子街,並且佔領瓦子街南的高地,斷絕劉戡回撤的後路。
劉戡明白自己的處境已經非常危險,跟整編27師師長王應尊商議後決定由公路南側退往黃龍山,然而當時他們無法聯絡上整編90師師長嚴明。打電話到整編90師師部,卻遭到了師參謀長曾文思奚落:仗還未打,就想要跑,這種仗我們還沒有打過。
說來也比較搞笑,之所以聯絡不上嚴明,是因為嚴明正在睡覺。這樣一來突圍力量不足,劉戡部就被留了下來。
當劉戡發現自己被徹底包圍後,他還是冷靜地下令嚴明去奪回瓦子街以南的高地,為部隊開啟一個缺口。他的這個決策很正確,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中就有這麼一句:“如不迅速堵住這一缺口,將給敵留下突圍逃竄的道路”。
於是在這個小小的高地上,雙方展開了極其血腥的戰鬥,西野358旅714團團長任世洪、參謀長武治安,國軍53旅副旅長韓指標、第158團團長何怡新都陣亡於此,雙方共傷亡上千人!
最終還是解放軍獲得了勝利,這個勝利也是非常不易的,最後死死釘在陣地上的714團6連只剩下了13個人!
3月1日,劉戡部被解放軍分割包圍,已經無法形成統一的指揮,在下午四時,公路兩側的陣地全部被解放軍佔領。
劉戡見勢不妙上前督陣也無法改變戰局,在解放軍攻至其指揮部僅剩100米時,劉戡的警衛部隊也全部四散潰逃,他心中悲憤,撿起了一顆手榴彈引爆自盡,終年42歲。
在整個宜瓦戰役中,西北野戰軍共殲滅敵人3萬餘人,整29軍參謀長劉振世、27師副師長李奇亨、90師參謀長曾文思等人被俘,90師師長嚴明、31旅旅長周由之、47旅旅長李達等人被擊斃。
這是西北野戰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的一個空前大捷,毛主席盛讚道此戰改變了西北形勢,並將影響整個中原戰局。
當然,對於劉戡這樣的抗日將領,我軍還是給予了尊重,將他厚葬了。
蔣介石對劉戡也非常上心,只過了兩個月就將他追晉為國軍陸軍上將,後來到了臺灣蔣介石又一次追晉他為國軍上將。
如果劉戡選擇了人民這一方,他的成就會更大吧,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