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新華社發
編者按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近日熱映的電影《長津湖》,讓人們對抗美援朝那段歷史和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多認知。但那段歲月裡發生的故事,只有志願軍老兵最有感觸。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紀念日,讓我們來到志願軍老兵身邊,聽他們講述抗美援朝的故事,追憶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戰地文工伉儷馬剛、王雪影:歌聲傳遞精神力量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惠婷 周曉荷
“看我雷神出擊,子彈推上膛,兄弟們跟我上,歌唱捨身炸地堡的英雄黃繼光……”10月23日,70多年前的這首《黃繼光》,讓新鄉縣文化局離休幹部、戰地伉儷——88歲的馬剛、85歲的王雪影再次憶起戰火歲月。
這首歌,夫妻倆無數次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和戰友們一起唱響。
1949年,16歲的馬剛瞞著家人參軍入伍,後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炮二師文工隊第一批進入朝鮮作戰;王雪影也和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十五軍四十五師從安東跨過鴨綠江。在異國他鄉,志同道合的兩人一見傾心,從此攜手一生。
戰地文工隊員的主要任務是透過演出鼓舞士氣。“戰士們想聽什麼歌,就唱什麼歌。”王雪影說,那時候,我們必須掌握“一專三會八能”,除了要會唱歌、會創作等,還要幫助衛生員對傷員做簡單的傷口處理和轉運。
白天在戰壕裡創作排練,晚上在前沿陣地慰問演出,這段“敵機轟炸在頭頂,汽油彈燃燒在身邊”的日子,給夫妻倆留下難以忘卻的記憶。
“轟炸機投擲汽油彈,一枚正好落在戰友的屋子旁邊,7名戰友都犧牲了,看著戰友們離開,自己更沒理由退縮。”馬剛說。
他們將悲痛化為歌聲、化為力量。“1952年10月,戰士黃繼光犧牲。我成為歌曲《黃繼光》主唱之一。”王雪影說。透過她和戰友含淚的歌聲,英雄黃繼光的事蹟迅速傳遍前線,給大家帶來了精神激勵和心靈慰藉,也讓她立下了三等功。
“現在的生活都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年輕人要努力工作,建設好國家,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這樣才對得起當年犧牲的戰士。”老人的樸素話語,道出了初心。
抗美援朝老兵薛佔山:戰鬥一線光榮入黨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海濤 王斌
10月22日下午,鄭州,深秋的暖陽灑向大地。在抗美援朝老兵薛佔山的住所,一張朝鮮地圖被後輩們緩緩攤開,薛佔山老人坐在椅子上,向他們講述那段戰鬥歲月的故事。
薛佔山今年91歲,於1951年3月入朝作戰,到朝鮮後,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4軍191師571團1營營部通訊班擔任通訊兵。
1951年秋,志願軍轉入陣地防禦戰。571團於當年9月進入防禦前沿,薛佔山所在的1營進入馬良山陣地參加戰鬥。
剛進入馬良山陣地時,這裡被森林、草木覆蓋,到處是充滿生機的綠色,經過12天的激烈戰鬥後,這裡成了一片廢墟。“我們的陣地工事也被打平了,不能再與敵人交戰。”薛老說。
經過決策,他們選擇了馬良山後面的280高地作為新的營指揮所。可部隊剛轉移到280高地,問題就出現了:指揮所兵力嚴重不足,急需援兵。
營長王連清當即決定把在附近參戰的二連調過來。“保證完成任務!”薛佔山領命後匆匆往二連的方向前進。此時是夜裡12點,抵達二連的陣地要穿越一座山樑,那是最快的路線,也是敵人的封鎖線。敵人的炮火打得正猛,山上火光一片。
“轟—轟—轟!”在連天的炮火間隙,他突然聽到二連二排排長高又良的聲音,趕緊跑過去。聯絡上二連後,幾經周折,他終於帶領二連在天亮前抵達280高地。
馬良山戰役後,薛佔山在前線入了黨。“在那種情況下入黨,心裡有種自豪感,我們的表現贏得了國家的認可。”薛老說,在朝鮮作戰期間,他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
當天,記者還見到了另外兩位抗美援朝老兵: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潛伏在敵人鐵絲網前的偵察兵熊錦玉、曾參與金城反擊戰的楊樹華。採訪中,老兵們有個共同的看法:唯有國家強盛,才能不受欺侮。
如今,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炮兵觀測員楊仲傑:目光如炬為火炮引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東坡
大炮一度被稱為“戰爭之神”,但要命中目標,需要炮兵觀測員的指引,他們是大炮的“眼睛”。
10月23日上午,在鄭州市二七區嵩山路街道辦事處正商蔚藍社群,記者見到了88歲的志願軍老兵楊仲傑,他曾是一名志願軍炮兵觀測員。講起抗美援朝,楊老彷彿回到了年輕時。
1951年,在炮七師二十一團團部指揮連任觀測班班長的楊仲傑入朝參戰。入朝作戰的兩年裡,楊仲傑印象最深的是攻佔662高地的戰鬥。
進攻前一天,炮群指揮長讓楊仲傑對敵人949.2高地連線662高地山脊上的方形山小斜坡進行試射觀測,因這裡可能是敵人增援集結之地。
“方形山兩邊山坡陡峭,這次基準炮試射打了三個小時,還是有偏差,我甚至報不出修正資料,只能說向右一點點。沒想到就是這‘一點點’,一炮打中了!”楊仲傑說,“當時我太高興了,就這樣確定了目標的射擊諸元。”
戰鬥打了一夜,志願軍攻佔了三分之二的陣地。早上八九點鐘時,機敏的楊仲傑觀察到一隊敵人從949.2高地向662高地增援,他立即向炮群指揮長報告。待敵人完全進入方形山時,我軍火炮齊發,消滅敵人140多人,我軍順利拿下662高地。楊仲傑因此榮立二等功。
採訪中,楊仲傑拿出了一個壓箱底的盒子,裡面放著軍功章、立功證書等物品。其中有一個繡著“抗美援朝”四個字的布袋,這是國內群眾送給志願軍的慰問品。
“一般裝著花生,象徵勝利。”楊仲傑的老伴魏世娥說,“老楊很稀罕,一直藏著。”
“許多戰友犧牲了。我們都想和平,但誰要欺負咱,咱決不答應!”楊仲傑說。
編輯:胡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