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鼓吹“結束朝鮮戰爭”的艾森豪威爾上臺之後,卻發現面臨兩難困境。
- 病急亂投醫,艾森豪威爾與克拉克狂謀“二次仁川登陸”。
- 高瞻遠矚,毛主席要求鄧華率志願軍嚴陣以待。
- 對志願軍海岸防線的偵察令美軍震驚,“852計劃”胎死腹中。
- 17萬發炮彈打不動志願軍一個排,範弗裡特黯然下課。
且讓本文帶您回顧當年狗急跳牆的“聯合國軍”策劃第二次“仁川登陸”陰謀始末和志願軍在平靜水面下的激烈鬥爭,重溫當年志願軍英烈的英勇頑強!
序章:艾森豪威爾上臺,吹噓“儘快結束戰爭”
1952年7月,美國第34屆總統大選開始,代表共和黨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和代表民主黨的艾德萊·史蒂文森展開競選。
此時的美國已經在朝鮮戰爭的泥潭中掙扎了兩年有餘,到競選開始時,美軍傷亡達30萬人,消耗軍費近千億美元,並且被迫使用了相當數量的鋼鐵、鋁、石油、橡膠等戰略原料儲備。
美國在全球的戰略佈局完全被打亂,在歐洲,英國和法國等北約盟友對難以抵擋蘇聯可能的大舉進攻而憂心忡忡。
美軍先後在朝鮮戰場投入了7個主力師的部隊,共約58萬多人,佔陸軍兵力的三分之一,並投入了空軍的五分之一和海軍的近半數,但此時不要說看到戰爭的勝利,就算是戰爭的結束都遙遙無期。
這引起了美國國內民眾的強烈牴觸,厭戰的情緒遍及全國,要求結束戰爭的呼聲日益高漲。
此時,美國國內已經歷了二戰後長達五年的和平與經濟增長期,美國人開始享受和平帶來的紅利和安定生活,因此被重新拉進一場沒有希望而徒增負擔的戰爭無疑使他們對政府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大為不滿。
戰爭結束數年之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歷史系教授莫里斯·艾澤曼在《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寫道:在1950年7月,民意調查顯示75%的美國人支援杜魯門政府向朝鮮派兵。
但到了1950年11月,當“聯合國軍”在志願軍發起的第一次、第二次戰爭中慘敗,特別是在長津湖遭到地獄般的失敗之後,對戰爭的支援率開始急速下降。
到1950年11月底的民意調查中,已有56%的美國人認為美國被捲入朝鮮戰爭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與此相應的是杜魯門政府和民主黨的聲望迅速下跌,而該屆政府因而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不受歡迎的政府之一”,為此,聲名狼藉的杜魯門不得不宣佈放棄追求連任。
狡詐的艾森豪威爾明顯地看到了民主黨在朝鮮問題上的內外交困。為了避免重新跌入朝鮮戰爭的陷阱,他並沒有向民眾承諾打贏朝鮮戰爭,而是向選民們表示“如果當選,我將親自去朝鮮瞭解那裡的真實情況!”
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知道應該怎樣為美國人民服務,從而實現和平。”
艾森豪威爾的承諾使他贏得了巨大的民意支援,1952年11月,他在大選中以較大優勢勝出併入主白宮。
艾森豪威爾成為候任總統之後,果然於1952年12月戲劇性地訪問了朝鮮。但他看到那裡的實際情況令人失望,就在前不久,“聯合國軍”在上甘嶺的“攤牌行動”作戰中遭遇了慘敗。
前線的美軍和他們的南朝鮮盟軍傷亡日增,士氣低落,在漢城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到處瀰漫著沮喪和陰暗的氣氛。
艾森豪威爾開始意識到,共和黨政府並沒有比民主黨更高明的辦法結束朝鮮戰爭。這使得這位新總統為了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而十分焦慮。
這時,總統的主要幕僚、一向仇視共產黨人的國務卿約翰·杜勒斯再一次向艾森豪威爾提出了一個瘋狂的計劃——使用原子彈轟炸在朝鮮的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
這一選項當然得到了著名的戰爭狂人、前“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以及瘋狂的右派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羅伯特·塔夫託等人的支援,他們公開叫囂“在共和黨取得政權之後,要全力打贏這場戰爭。”
毫無疑問,如果原子彈能夠解決問題,艾森豪威爾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把它扔在朝鮮或者中國境內,但在審慎的考慮之後,他認為即使使用原子彈也無助於改善美國的窘境。
首先,朝鮮北部的崇山峻嶺嚴重限制了原子彈的實際殺傷效果,特別是在志願軍已經在三八線附近修建了大量高強度坑道防禦工事的情況下。
其次,對中國內地使用原子彈很可能引起蘇聯的報復性攻擊,即便蘇聯不使用核武器進行對等報復,他們也完全可以在歐洲乘虛發動大規模進攻,把紅旗插上埃菲爾鐵塔。
第三,新中國領導人並不懼怕美國的核訛詐,早在1950年9月決策志願軍入朝之前,毛主席就對中央人民政府的常務委員們這樣說道:
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是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你打,最後打敗你。
艾森豪威爾的腦子顯然比麥克阿瑟們更加清醒:美國在朝鮮的任務是體面地結束戰爭,繼續維持“自由世界”盟主的地位,而不是被拉到一場規模更大,後果更加嚴重的全球戰爭中去!
一、“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的冒險計劃
既然不可能使用核彈,那麼只能透過再發起一次強硬的進攻打破僵局,艾森豪威爾把希望放在了剛剛上任不久的新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馬克·克拉克身上。
1952年12月5日,艾森豪威爾和候任國防部長威爾遜、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太平洋艦隊司令雷德福在漢城與克拉克和範弗裡特會晤,最終達成的一致意見是:
“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條固定不變的戰線上,如果一定時間內談判還不成功,我們唯一的辦法最後只能是不顧一切危險,全力發動一場進攻!”
這讓一心想迎合新主子的克拉克心領神會,其實早在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陷入僵局時,他就已經秘密組建了一個參謀小組,研究在志願軍後方再次登陸,重演“仁川登陸”奇蹟的計劃。
因為此時“聯合國軍”的高層已經發現,如果試圖在志願軍堅固的防線上再透過正面進攻取得進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上甘嶺戰役的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為此,可能更加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利用此時“聯合國軍”仍然掌握的海空軍優勢,在朝鮮的東西海岸再次登陸,策應“聯合國軍”的正面進攻,從而取得真正的進展。
從1952年底開始,在朝鮮的“聯合國軍”即開始組織大規模登陸作戰演習和空降作戰演習,同時派遣大量的特務企圖混入我後方刺探東西海岸防禦情報。
其實在11月中旬克拉克的參謀小組就已經制定了一個代號為“852計劃”的登陸作戰方案。這個方案的具體實施可分為三步:
首先,美軍利用空軍優勢,對志願軍的戰線進行長達數日的大規模的空襲轟炸,並派遣空降部隊奪取關鍵的戰略要點,登陸部隊在空軍和海軍支援下在志願軍三八線防線的側翼登陸。
第二,三八線正面的“聯合國軍”部隊和登陸部隊進行緊密的配合,對三八線附近的志願軍部隊進行合圍,並一舉殲滅。
第三,當志願軍在三八線附近的主力部隊被大部全殲的情況下,聯合國順勢將戰線推進至平壤-元山一帶,從而迫使中朝方面主動要求停戰。
說白了,這個方案就是照當年抄仁川登陸的作業,但在現在的情形下,從可行性方面而言,跟“把大象放進冰箱總共要幾步”的魔幻色彩感覺是差不多的。
為了實施可能的登陸作戰,克拉克授意李承晚政府在後方新組建了2個師和3個獨立團,以及確保美軍3個師的二線兵力,總計10萬餘人。
為了實現那個夢想中一本萬利的計劃,克拉克不斷地向國防部打報告要求增兵給自己壯膽。
到1952年底,在朝美軍的兵力達到了朝鮮戰爭中的巔峰,僅地面部隊在第一線就達到了16個全建制師,而在二線仍有8個師作為預備部隊。
已經是病急亂投醫的克拉克甚至再一次想到了困守孤島的蔣介石,1952年6月,他秘密地給蔣某人發電報,希望在必要的時候臺灣方面能夠派出兩個師協同作戰!
10月15日,“聯合國軍”在朝鮮東海岸庫底以東海面集結了6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30多艘驅逐艦,搭載曾經在雲山戰役中被志願軍打崩的,臭名昭著的美軍騎兵第1師一部舉行了所謂的“敵後實際演習”。
在“演習”中,美軍艦炮和空軍對志願軍海岸陣地進行了猛烈轟擊,同時,美軍“登陸部隊”還進行了轉乘、編隊等演習,並有大量運輸機從我正面防線上方透過,以預演“空降配合”。
這樣的登陸演習自從10月中旬以來就沒斷過,2個月裡敵人整整搞了22次!
二、針鋒相對,毛主席指示志願軍嚴陣以待
到1952年12月份,來自朝鮮、蘇聯方面和志願軍蒐集的越來越多的情報表明,狗急跳牆的“聯合國軍”可能會在1953年2月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登陸軍事冒險。
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極為重視朝鮮戰場的情況變化,並進行了周密的分析和充分的估計,認為美軍在朝鮮的損失還沒有到其非罷手不可的程度,艾森豪威爾正在為其上臺後的軍事行動做準備,今後一定時期內朝鮮戰爭還會趨向激烈化。
因此“敵人從正面向我較堅固的縱深工事實行攻擊的可能性,不如向我後方兩側進行登陸作戰的可能性大。”
毛主席指示此時在朝鮮實際負責全域性指揮工作的鄧華“為預防敵人登陸和提早發動進攻,我軍必須積極進行各項準備工作!”
他在會見鄧華時又明確地提出,志願軍應從肯定敵人登陸、肯定敵人要從西海岸登陸、肯定敵人在清川江至漢江之間登陸這一基點出發確定行動方針。
很快,中央軍委對志願軍司令部提出了幾點防禦敵人登陸的細化意見,包括:
1、敵用於登陸的兵力大約為7個師,我們應盡一切力量去增強海岸及縱深的堅固防禦工事,同時增強三八線正面的縱深防禦工事。
2、在對我側後威脅最大的海岸線及其縱深部署充分的兵力和火力,以保證粉碎敵人從海上及大規模空降部隊的進攻;
3、在“聯合國軍”其他可能登陸的區域部署一定的兵力和火力,全力爭取粉碎敵人的進攻;
4、迅速加修新鐵路線,改善舊鐵路線,加寬公路線,加設倉庫場站並預先運儲大量彈藥物資,保證我正面側面及人民軍運輸暢通,供應不缺。
為了有效落實這一指示,決定由志願軍代司令員、代政委鄧華兼任西海岸指揮部司令員及政委,梁興初任西海指副司令員,全面負責防登陸戰備工作。
從1952年12月17日誌願軍軍以上幹部擴大會議開始,防登陸作戰的準備就全面開展起來了。
敵人不是在調兵增兵嗎?志願軍同樣也在補充兵力,到1953年3月初,第1軍、第16軍、第21軍,第54軍130師,第33師和第138師進入朝鮮準備作戰。
同步入朝的還有已經初步裝備的坦克第1師,這是1945年成立的東北民主聯軍坦克大隊的老底子,也是解放軍第一支成建制的裝甲部隊,參加開國大典的坦克部隊就是他們。
此時全師裝備120輛坦克,其中還有IS-2(斯大林2號)重型坦克這種可怕的大殺器,成了美軍M-26“潘興”坦克駕駛員的噩夢。
同時,由悍將丁盛指揮的54軍已經抵達東北邊境,作為反登陸作戰的預備隊。
“聯合國軍”不是要登陸嗎?劉震指揮的14個空軍師入駐朝鮮北部新修建的南市、泰川、院裡三個機場,這是剛入朝的23兵團頂著美軍的轟炸付出無數汗水和鮮血建成的。
一旦發現敵人有登陸跡象,新生的志願軍空軍將立即猛撲作戰海域,給“聯合國軍”的登陸艦隊猛烈打擊。
海軍方面,人民海軍新建的魚雷快艇大隊和海巡大隊枕戈待旦,隨時騷擾和重創登陸之敵,這是在當時雙方海軍實力完全不對稱的情況下以小搏大的最佳策略。因為只要魚雷艇突破敵人防禦,一發魚雷就可以送幾百名敵軍,幾十輛坦克下海餵魚。
當時的人民海軍都是陸軍的精銳之師“轉職”的,在只有小木船和舢板的時候就敢打國民黨的驅逐艦,如今有了現代化的裝備更是嗷嗷叫著只求一戰!
聽說“聯合國軍”還打算空降?志願軍先後集結了2個團又18個獨立營的高炮部隊,並在敵人可能空降的地域出工6000多萬個(平均每天50萬人),構築了廣闊的反空降陣地。
要麼運輸機在空中就被打爆,要麼敵人的空降兵一落地就成為甕中之鱉。
為了加強側面的反登陸防禦力量,志願軍司令部將新入朝的部隊4個軍調到前線,而將在一線作戰的精銳之師抽調到東西海岸負責防禦。
這樣,在東海岸新參加防禦的有秦基偉的15軍和王近山的12軍,在西海岸新參加防禦的有江擁輝(代梁興初任軍長)的38軍和溫玉成的40軍。
15軍和12軍都是在上甘嶺打出了赫赫威名的部隊,38軍更是第一流的王牌勁旅,而溫玉成的40軍則是從第一次戰役雲山之戰痛打美騎1師之後在朝鮮打滿全場的美軍老對手。
如果這次登陸的是美騎1師的話,想必看到40軍的旗幟就會令他們寒毛盡乍,遍體生涼。
現在,擔任東西海岸防禦任務的志願軍兵力達到8個軍26個師,人民軍3個軍團又3個旅,炮兵16個團又12個獨立營,還有7個坦克團。
在正面負責防禦的有志願軍11個軍33個師,人民軍3個軍團又2個旅,還有兩軍合計共6個坦克團。
在後方,還有新成立的3個陸軍醫院,14個醫療隊,6個鐵道兵師,5000多名鐵路員工,大批嫻熟的老司機和數以萬計的車輛,能夠確保一旦大規模戰鬥爆發時的後勤供應和醫療救護。
在洪學智將軍的指揮下,在朝鮮的志願軍工程兵、運輸兵、防空兵已經迅速地成長起來,不僅戰勝了李奇微和克拉克策劃的“絞殺戰”,而且使志願軍的運輸效率遠勝第一次戰役時。
到1953年的2月底,洪學智給志願軍一線部隊囤積了123800多噸的彈藥,每個軍3200多噸,還有248000多噸的糧食,就算8個月不送一粒糧食,也能支撐全連續作戰。
志願軍的現代化水平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提高,在朝鮮戰場,不僅出現了坦克師,還出現了成建制的摩托化部隊,美軍悲哀地發現,自己所面對的是一個完全超出想象的對手,每一次進攻都無法將其打垮,反而使它越來越強大。
三、志願軍枕戈待旦令美軍無計可施
1950年1月20日,艾森豪威爾宣誓就任美國總統。2月2日,他發表上任後的第一篇國情諮文,叫囂將進一步擴大朝鮮戰爭。
然而,在東京的克拉克和剛剛繼任第八集團軍司令的泰勒很快發現,志願軍在東西海岸的防登陸作戰準備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
在最適宜登陸的西海岸地區,志願軍構築了縱深超過10公里的防線,包括連綿不絕的作戰坑道(其實有8000多條)、塹壕、交通壕,在上千公里的戰線上,星羅棋佈著數不清的鋼筋水泥工事、火器掩體。
天知道志願軍到底部署了多少兵力和火力!實際上,當時在第一線防禦陣地上我軍每公里部署的迫擊炮密度達到了76門,反坦克炮為5.8門,高射炮為8.5平方公里一門。
志願軍僅僅用4個月就建立起強大的海岸防禦體系,這令美軍情報部門和“聯合國軍”指揮官們大為震驚。
而且克拉克想到的更可怕的問題是,為了確保這樣龐大的防禦體系,志願軍至少要部署超過50萬兵力。
實際上,此時作為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的鄧華所指揮的志願軍各軍種兵力已經達到了134萬多人,加上配合作戰的45萬人民軍部隊,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規模罕見的戰略集團。
從收集到的不多的可靠情報來看,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志願軍已經連續舉行了大規模的實兵演習,排以上幹部接受的訓練包括攻擊登陸艦艇,反空降,海岸防禦等,全都是極具針對性的內容。
由於朝鮮半島地形複雜多變,本身適合大兵團登陸展開的地區就不多,這樣一來“聯合國軍”登陸的有限的選項等於完全暴露在志願軍面前。
很顯然,志願軍正在佈置一個巨大的陷阱,就等著“聯合國軍”自投羅網了。
根據“聯合國軍”參謀部的估計,若要突破志願軍的海岸防禦陣地,參加登陸的部隊至少還要增加5-7個師,這一次行動的花費也要再增加70億美元。
當然克拉克是完全知道參謀部那群技術人員的尿性的,按照他們一貫樂觀的工作習慣,實際要增加的兵力和花費肯定遠遠不止這個數!
那樣的話,就算把整個“聯合國軍”的機動兵力全部用於投入登陸作戰都不夠,而且肯定會把艾森豪威爾放在國會的火爐上燒烤。
2月10日,一直抱怨“有限戰爭”束縛了手腳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將軍離職,兩週之前,幻想著志願軍會因為加強海岸防禦而削弱正面兵力的範弗裡特曾經腦洞大開,策劃了一次“空、坦、炮、步協同作戰實驗”。
美軍第7師的一個營在7個炮兵營,1個坦克營和一個戰鬥轟炸機聯隊的支援下,對志願軍23軍201團一個排防守的芝山洞南側高地實施猛烈進攻。
一天之內,“聯合國軍”向志願軍陣地發射炮彈近17萬發,投擲炸彈近110噸,範弗裡特得意洋洋地邀請了大批高階軍官和記者觀戰,企圖現場炫耀這一勝利時刻。
然而,這一天下來“聯合國軍”除了陣亡150多人以外一無所獲,範弗裡特和“聯合國軍”司令部成了全美國的笑柄。
在華盛頓,憤怒的國會議員們質問總統,“T字山之戰”是不是一次“給高階賓客表演的角鬥士比賽,讓士兵白白送命?”
當然,如果國會議員們知道志願軍在此戰中僅僅付出了傷亡11人的代價,恐怕連範弗裡特的退休金都得保不住!
此時,“聯合國軍”不僅登陸作戰毫無希望,連突破志願軍正面陣地的希望也十分渺茫。艾森豪威爾只得取消了“852計劃”。
“美帝國主義想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下去,直到我們完全勝利!”1953年2月7日,毛主席回應艾森豪威爾的戰爭威脅時,豪情萬丈。
此後,志願軍逐步在正面發起反擊,不斷奪取“聯合國軍”佔領的小規模陣地,戰爭的天平持續向志願軍一方偏轉。
無計可施的美方只能選擇讓步停戰,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方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朝鮮戰爭結束。
一切的雲淡風輕背後都有人為我們默默承擔了不可承受之重,在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71週年之際,讓我們重溫歷史,繼承當年志願軍英烈的遺志,為實現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最終統一而繼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