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家庭,對於孩子都有一個相同的看法:孩子的煩惱,就是家長的煩惱,就是家庭日常的煩勞。似乎身邊發生的每一件有趣的事,讓人煩惱的事,都跟孩子有關。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從出生開始,每一件小事都刻在了家長的心裡;孩子的成長,更是家長不斷成長的心路歷程。
《從出生到獨立》這本書,透過孩子的天馬行空、奇思妙想的每一個故事,讓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斷反思,我為什麼這麼樣了?我做的是對還是錯?我又應該怎樣做?
01 每一個孩子都有才能,父母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苗苗終於上幼兒園了,媽媽終於鬆了一口氣,感覺孩子長大了,也開始獨立了。本來高高興興的苗苗媽,卻在與家長交流後變得十分焦慮。原來,幼兒園的媽媽們早早就給自己的孩子報了英語啟蒙班。用媽媽們的話說就是:語言要早培養,給他們一個成長的氛圍,要贏在起跑線上。
看著自己不爭氣的女兒,還只懂得玩積木、拿著畫筆無知的到處畫,苗苗媽著實放鬆不起來。想想自己以前學過小提琴,進過學校的合唱團,苗苗媽自認有一定的音樂天份。按照遺傳優勢,苗苗也應該有一定的音樂天賦。那就學習鋼琴吧,高階大氣,或者還會培養出一位鋼琴奇才,再差點也是有一技傍身,長大了給其他人的孩子教鋼琴。再說鋼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手腳協調能力,孩子以後是特長生還可以加分,自己去參加聚會也有面子。
於是,苗苗只上了一次,就哭鬧著死活不願再去了。雖然爸爸認為學畫畫也不錯,孩子喜歡。但是,在苗苗媽的堅持下,苗苗依然在繼續她的音樂之路。只是,與其它孩子不一樣,她不喜歡音樂,怎麼學都比別人差,還次次都要媽媽吼。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才能,只是很多父母都缺了一雙發現的眼睛。
孩子的才能與天賦大多數與遺傳無關,父母在挖掘孩子才能之時,應該是創造更廣闊的空間,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才能。
02 人生沒有起跑線,只有行走的姿態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人生不是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場,而是更遠、更久、更長的百歲蹉跎。”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最焦慮的是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人生未來的路,要怎麼走?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走得更快,走得更高。從幼兒開始就安排沒完沒了的興趣班,從小學開始加上補習班。很多家長認為:人生就是競技場,什麼都要爭,如果在競爭中失敗就等於沒有出路。
只是,失敗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不管父母怎麼焦慮,孩子如何優秀都不可能存在“不出錯”的人生。作為父母,除了教導孩子認清努力的方向,還應該不斷地自我成長,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人生是“更遠、更久、更長”。
人生沒有起跑線,只有行走的姿態。每一個孩子,只是在用自己的行走姿態去觀賞成長路上的風景,為每一段人生的旅程打卡,在成長中積累智慧。
每個孩子都像是一個純潔的精靈,教育孩子不是要去書寫他們的人生,而是為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不斷地學習與成長,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