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一個困擾我多年的真實故事。我是一個高需求的寶寶(這是長大後自己有了孩子學了很多知識才知道的),所以很缺乏安全感,導致戒奶一直很不順利。無奈之下,母親將我送回外婆家中。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我順利戒奶,然而陌生的環境讓我更加缺乏安全感,只能求助於外婆的安撫才能入睡。然而,我沒想到的是,這段戒奶經歷被外婆津津樂道,甚至逢人便說。
年幼的我面對長輩們的逗趣,沒有太多反應。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有了一些不一樣。不僅相熟的親戚朋友們會拿這件事逗趣,連很多遠房親戚們也開始調侃,甚至是外婆的鄰居們,同事們。那時我已經上小學了,我很明白與清楚他們在說什麼。每次他們提起,我就不好意思地躲起來,不想參與其中。如果母親在現場,她會不耐煩地打斷對方的調侃,匆匆轉換話題。
原以為,這件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慢慢遺忘,卻沒想到,這會成為糾纏我二十多年的噩夢。中學時期我就讀於寄宿學校,在家的時間較少,也沒有聽過長輩們再提起這件事。我便將它塵封在記憶裡,不去想,也不願去想。大學後,我只有逢年過節才在家中度過。也是那個時候,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過年期間,會有很多親戚朋友互相走訪,也是父母輩,祖輩們的老相識敘舊探訪的時間。終於在熱鬧的氣氛裡,又有長輩提起了我當年戒奶時期的“趣事”,大家鬨堂大笑,提起的人得意洋洋。我轉頭看向母親,她表情尷尬,匆匆說了一句:都過去啦…接下來的一整個晚上,我感覺自己如坐針氈,無比壓抑。這一次,我沒有再給長輩們留面子。
我沒有在聚會當時就將情緒爆發,我知道這樣不禮貌。聚會過後,我發了一段很長的文字到家族群中。是這樣說的…
“我希望不要有人再提起這件事,現在不要提,未來也不要提!如果說一歲的我犯了錯,那麼我為當時的行為道歉。作為長輩,請以正確的方式教導我。而不是以此為樂,因為你們的取樂,我尷尬了二十多年。請你們尊重我,也尊重我的母親。如果這是對我的懲罰,二十多年,還不夠嗎?最後,再次懇請各位,不要再提起這件往事。”
家族群裡久久沉默,我知道他們看到了,也很清楚,不會有人再提起這件事了。我終於從這件事裡解脫了,而這個時間,實在太長了。
孩子們其實在3-4歲期間,社會距離感就已經開始萌發了。他們會要求穿小背心和內褲,他們會要求上廁所時大人不在旁邊圍觀。他們有同理心,也有羞恥感。所以,當我有了孩子之後,很注重孩子的心理疏導,我不希望我的故事再次發生在孩子身上。同時聚會時,如果我聽到有長輩反覆提起一件孩子做過的事時,我會善意地提醒對方,可以問問孩子是否願意聽長輩再次提起,絕大多數地孩子都會拒絕。
希望家長們都能及時地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多多注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現代社會不僅成年人有壓力,孩子們同樣也有壓力。外界的壓力已經不小了,家裡的壓力就減輕一些吧。讓童年的“趣事”留在童年吧!與其看到過去,不如更多地關注當下的幸福與快樂。
我和孩子一起做的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