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哪些事情是無比重要的呢?對於大丈夫而言,江山能不能得到,須看天意,有一個陪自己白頭到老的紅顏卻是必不可少的。
在很多女性心中,特別是新中國誕生之前的女性,愛情是自己唯一能夠憧憬的事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姑娘們大都希望自己能夠尋到心中的如意郎君,然中國傳承了上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怎麼可能是輕易開啟的枷鎖?
縱然她是蔣經國唯一的女兒,縱然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難免為了自己的愛情傷痕累累,亦難免讓整個蔣家陷入矛盾之中,以至於其晚年回憶起那段往事的時候,不得不嘆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一.蔣氏家族
1949年,對於國共雙方來說,都是黨史上筆墨最為濃重的一頁。這一年中,共產黨在前期極大劣勢的情況下成功翻盤,奪得江山。而反觀國民黨,卻是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公然送掉手中一張又一張的王牌。
隨著天安門城樓的典禮逐漸落幕,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經歷過搖搖欲墜的晚清、四分五裂的民國之後,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在蔣介石的指揮下,國民黨絕大部分部隊撤至臺灣。對於向來生活在大陸上的人們而言,島上的生活顯得無聊枯燥。甚至已經有士兵準備偷渡到大陸。相比於前者,更多人則是認命一般,開始在這座島上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
蔣介石也一樣,但又不一樣。作為委員長,他的目標仍然是反攻大陸。對此,手下的將領以及幕僚們都心知肚明,除非美國派遣國內十之八九的兵力幫助他們,否則所謂的奪回大陸只是一句空談而已。
牆上的時鐘不停轉動著,眼見著對岸已經越來越好,島內的戰意也越來越淡。兩岸終歸是一家人,無論之前如何面紅耳赤,在時間的沖刷下終會逐漸平靜。
如果說暮年的蔣介石依然有著反攻大陸的計劃,那麼在蔣經國眼中,這個願望已不再強烈,靜下心來讓臺灣人民遠離戰亂的紛擾,實現心中的民主政治,才是他將要做出的改變。
作為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觀念與普通人不太一樣。在很早的時候,蔣經國的意識便開始覺醒,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此之前,他曾經去往莫斯科學習,在那裡,蔣經國受到各種先進觀念的影響,對於當時的國內形式,他有屬於自己的看法。
1928年,自俄羅斯中山大學畢業,懷揣著遠大抱負的蔣經國進入另一所紅軍軍政學校進行學習。在從這所學校畢業後,蔣經國原本打算返回中國。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準備回國的蔣經國,卻被蘇聯官方所阻攔。對此毫無辦法的蔣經國只能選擇在蘇聯國內打工為生。
1931年蔣經國被下放至小火車站成為一名工人,隨後又在一座金礦當礦工。這樣苦悶無聊的日子一過便是兩年。在1933年的時候蔣經國成為一位報紙主編。而正是在這個時候,蔣經國的人生似乎迎來轉機。
滿足了經濟前提,愛情的到來便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兩年之後,在蘇聯有不錯工作的蔣經國與當時的女工人芬娜,也就是後來的蔣方良逐漸產生愛慕之情。墜入愛河的兩人並沒有過多的纏綿,而是直接選擇結婚。
1935年,對於身處蘇聯的蔣經國來說,日子過得很是滋潤。如果將目光轉移到當時的中國國內,局勢其實並不樂觀。既有內憂亦有外患,可能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共產主義的忠誠,可能真的是對蔣介石背叛革命有所不滿。作為兒子的蔣經國,竟然出人意料批評自己的父親。
從以上事件可以看出,蔣經國其實是一個有著明確的目標以及先進觀念的人。其敢於向自己的父親、當時的國民黨主席蔣介石進行批評。無論是出於兒子對父親的孝心也好,亦或是出自年輕人的熱血與憤慨也罷。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這樣的人每多一個,中國的希望便每多一分。
如果將蔣經國的平生翻開來看,可以發現其所做出的事情並不少。如果細細分析則會發現,他的一生相比於父親蔣介石而言,還是少了一些許波瀾壯闊。
即便是這樣,蔣介石仍然將蔣經國選為自己的繼承人。蔣經國並沒能實現父親反攻大陸的願望,但對臺灣民主的生長亦有貢獻。除此之外,蔣經國將自己的重心都轉移到了家庭之上,特別對自己的唯一女兒蔣孝章,幾乎是傾盡自己全部的心血,希望能夠將其好好培養。
二.用情至深
蔣孝章於1938年出生於俄國,作為整個蔣家孝字輩的唯一女孩兒,蔣孝章可謂深得整個家庭的喜愛。有趣的是,在蔣孝章出生後不久,蔣經國便正式開始自己的仕途。認為是女兒帶給自己好運的蔣經國更是將女兒當成掌上明珠。
蔣家自蔣介石開始,一直到蔣孝文這一輩只出一個女孩,對於當時的蔣孝章而言,毫無疑問是大陸第一千金,即便在後來的臺灣省,也是排名天字一號。
春風拂柳過,一年又一年。當年那個懵懂無知的女孩逐漸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迎來屬於她的最好時代。因為是混血的緣故,蔣孝章繼承母親近乎完美的外表,同時還有著蔣家人獨有的富貴之氣,再加上當時的家族依然旺盛,可謂是風頭一時。
到一定的年齡,蔣經國選擇讓女兒在臺灣上學。自進入學校那天開始,蔣孝章就開始吸引大量的目光,除去一大群男同學,還有一部分帶著羨慕、嫉妒眼光的女生。
可能有人會覺得,如同蔣孝章這樣的女子,應該有很多人去追求吧。事實卻剛好相反,蔣孝章對當時的男同學吸引大是事實,可沒有人能夠抗住其顯赫身世所帶來的的壓力。畢竟,如果自己女朋友的祖父是當年整個中國最具權勢的蔣委員長,可能有很多普通人都會感到害怕。
在當時的學校之中,官家出身的孩子不是沒有,如果與蔣孝章這樣的整個臺灣天字一號千金相比起來,差距還是太過明顯。這也是為什麼,在臺灣上學的那幾年時間之中,蔣孝章幾乎很少與同學進行交流溝通。此時的她也意識到,自己的家室所帶給自己的是榮耀,對於別人而言,可能更是一種震懾。
有意思的是,蔣孝章有姣好的相貌以及強大的背景不假,成績卻始終不算太好,最終在聯考中失利。那個年代的蔣家,在臺灣毫無疑問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也無法將手伸到聯考一事中。失利後的蔣孝章處境艱難,在這種情況下,父親蔣經國只能選擇將其送至美國讀書。
前往美國讀書,似乎是那個時期富家子女的必經之路。若是相比起一般的富貴人家,蔣孝章的赴美之路則要坎坷許多。
因為其身份以及安全問題,蔣孝章無法與其他同學一般居住在學生宿舍之中,只能選在外面尋找公寓。正在這個時候,有人告訴蔣經國,可以讓其女兒居住在當時的臺灣“國防部長”俞大維在美國的家中。
蔣經國與俞大維關係並不差,而且一直都保持著聯絡。在得到這個建議之後,蔣經國立即聯絡俞大維,電話另一頭的俞大維自然是滿口答應。令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子女的故事,將會由此開始。
從臺灣到美國,蔣孝章的心境並沒有太大的起伏,這可能與其在蘇聯生活過有關。即便如此,初到美國的她還是感受到了一絲落寞,畢竟,從眾人簇擁到獨自一人,對於這個22歲的姑娘來說,變化還是太過明顯。
不過,這種情況在遇見俞大維的大公子俞揚和戛然而止。平易近人的俞揚和初次見面就給蔣孝章家人的感覺。在後者眼中,俞揚和那渾然天成的熱情是自己能夠堅持在美國求學的重要動力。
在後來的一段時間之中,兩人同處一個屋簷下,一起經歷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互相之間也就產生了難以言明的情愫。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第一是因為蔣孝章自幼除與家族中的男性比較熟悉,對外很少能夠與男性交流,自己初來乍到,便受到了俞揚和的熱烈歡迎,自然也就產生愛慕之情。
第二則是因為之前很少有男性敢於與蔣孝章交談,很大原因是懼怕蔣孝章的家庭勢力。與這些人相比,俞揚和跟蔣孝章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並且因為在美國居住多年的原因,俞揚和的觀念與蔣孝章同樣甚至更為先進。
另一邊的俞揚和,其年齡比蔣孝章大了將近14歲,還結過兩次婚,在他眼中,蔣孝章這樣的女孩子,物件自然不可能是普通人,兩人也十分合得來,再加上雙方家長也是熟人,同時,蔣孝章的乖巧伶俐也打動了他。於是,雙方便順理成章的談起了戀愛。
男女之間一旦產生了情愫,刻意的遮掩更像是欲蓋彌彰。兩人並不認為自己這段感情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行事頗為豪放。深夜,當蔣經國收到訊息的時候,耳畔猶如炸起一道驚雷,這個訊息令他感到太過震驚。他顧不得換下睡衣,便趕忙讓長子蔣孝文前去一探究竟。
當蔣孝文乘坐的班機在美國落地的時候,妹妹蔣孝章就帶著一位男子前來迎接自己,該男子正是俞揚和。蔣孝文見兩人舉止親密,心中對此的猜測已得到不小的證明。在支開俞揚和之後,蔣孝文偷偷告訴妹妹父親的心思。
三.方得始終
得知這個訊息的蔣孝章有些意料之內的鎮定,或許是在與俞揚和確立戀愛關係的那天,她就已經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即便知道會如此,蔣孝章沒有放棄抗爭。她請求哥哥,讓他不要管這件事。
看著眼前的妹妹,蔣孝文的思緒忽然回到了十幾年之前,在那個時候,家裡的氣氛還不像現在這般嚴肅,自己與妹妹整天玩鬧,好不開心。自己身為男子,少時難免會有淘氣的時候,每當父親責罰自己的時候,都是妹妹出面幫自己求情。
想到這裡,蔣孝文嘆了口氣,心中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是違抗父命,他也不會做拆散情侶的事情,特別是這對情侶中還包括自己的妹妹!
蔣孝文的袖手旁觀讓蔣經國有些憤怒,不僅如此,各方面傳回的訊息都在告訴他:自己的寶貝閨女確實是在跟那位比自己大十幾歲並且二婚的俞揚和談戀愛。
惱羞成怒的蔣經國只好派遣更多的人手前去拆散這對鴛鴦。但如果兩人真的情深意重,又怎可能是人力能夠分開的呢?
1960年,蔣經國在院子裡曬著太陽,對於他來說,女兒的事情一直困擾著自己,只是他相信隨著時間的變化,蔣孝章會主動與俞揚和分開,到時候就輪到他給女兒介紹一個如意郎君了。
屋外響起一陣敲門聲,傭人前去開門,看著那個站在門外的姑娘,有著說不出的親切。院子裡的蔣經國依然無動於衷,直到自己的女兒站在自己眼前,並告之自己只願嫁給俞揚和的時候,蔣經國的臉上再次扭曲起來。
晚上,蔣孝章坐在自己的床前幾近崩潰,父親已經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可能讓掌上明珠成為別人的第三任太太,心中對於俞揚和的愛情又時時刻刻在刺激著蔣孝章。
無助、無奈、無力在此刻都無法完整描繪出蔣孝章的心境,明明只是想要嫁給自己喜歡的男子,為何會如此困難?蔣經國已經放出話來,兩人之間想要結婚是不可能的,他不會允許這樣的婚姻出現在自己家庭。
女兒與父親爆發了巨大的矛盾,在這個家庭之中,無論是母親蔣方良,亦或是哥哥蔣孝文,對於此事都保持著沉默的態度。這讓作為妹妹的蔣孝章更為心寒也更為孤獨
無奈之下,蔣孝章只能求助於宋美齡。自古以來,女子便比男子更為感性,宋美齡沒有拒絕幫助蔣孝章,她找到蔣經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蔣孝章開脫:當初宋美齡要嫁給蔣公的時候,蔣公已經有了三房妻妾,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宋家極力反對。作為姐姐的宋靄齡卻全力支援妹妹,正是在宋靄齡的堅持下,成就當年的總統夫人。
所以,嫁給妻妾多或者有過妻妾的男子,對於宋美齡來說並不算什麼,在她眼中,相比於這些,兩人的感情基礎才是最為重要的。
這件事情終以宋美齡的出面而宣告結束,縱然蔣經國有百般不捨,畢竟是自己母親的命令。另一邊,蔣孝章終於能夠名正言順地與俞揚和在一起,自然是喜極而泣。
事實上,在一部分人眼中,往往將婚姻兩個字過於放大,將感情兩個字刻意縮小。他們不知道,人們之所以會產生結婚的慾望,兩人之間的愛情不可或缺。
當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時,蔣孝章沒有避諱年輕時候的這件事,面對記者的話筒,這位中俄混血、滿頭白髮的老人只是非常淡然的表示“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的確,尋常人家眼中的愛情,不過是追求與被追求,答應與拒絕而已。但生在蔣家這樣的名門望族之中,婚姻所考慮的不僅僅是雙方的感情和睦,更是政治上的契合。能夠在年輕時為自己心中的愛情抗爭並且獲勝,想必蔣孝章也不會因此而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