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列強,我們首先想到那個八國聯軍:英法美、德意日和當時的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當然,這是近代以來列強的“陣容”,美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都是19世紀末才崛起的新興強國。
我們常說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度,只有兩百多年曆史,其實德國和義大利完成統一建國比它還晚了將近一百年,但是德意志人、義大利人作為兩國的主體民族在歐洲存在就很久遠了,這是移民國家美國所不能比的。
日本的歷史也不短,不過跨入列強行列也快進入20世紀了。兩個甲子過去了,對比當今一度充當世界領導者的八國集團,除了當年的奧匈帝國換成了加拿大,居然還是這幾個國家,只不過俄羅斯到底還是和他們玩不到一塊,G8又變回了G7。
在我們看來列強屬於貶義詞,就是指這些曾殖民侵略他國的帝國主義國家。歷史上,歐美那些所謂的強國不論大小被我們稱為西方列強,單獨稱東邊的日本為東洋列強。那麼,歐洲人和日本人對列強是怎麼定義的?
拿破崙戰爭後的1815年,在重新劃分歐洲勢力範圍的維也納會議上,四個戰勝國英國、普魯士王國、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加上當時的法蘭西王國,五強共同簽訂了“歐洲協商”,也就是所謂的列強協商,這就是現代列強概念的起源。
不難看出,當時歐洲這幾個君主制國家國力都很強,所謂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指的就是它們,那時候,無論是美洲的美國還是亞洲的日本,恐怕都入不了它們的法眼。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英國還叫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南部還沒獨立出來,英國在歷史上一直維持歐陸均勢,六七次反法同盟中都充當急先鋒,是打敗拿破崙的主力軍,可以說,什麼時候歐洲人坐下來評選列強,首席位置都得給大英帝國留著。
另外,作為戰敗一方的法國為何也來參加列強協商?這就要說到法國在歐洲的傳統地位了。當時反法同盟打敗的是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路易十八隨後復辟波旁王朝,法蘭西王國的實力依舊擺在那,這是歐洲任何一方勢力都不敢小瞧的。
說了歐洲人對列強的定義,再來看看日本人眼中的列強是什麼樣的。我們知道,當年美國人透過黑船事件開啟日本國門,日本也和當時的歐洲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後來,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大幅提升國力,日本走上了“脫亞入歐”之路。
既然全盤西化,歐洲人的理念 也是日本人學習的物件。所以,日本人對列強的定義和歐洲人差不多,只要在歷史上特別是 歐洲歷史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帝國就屬於列強。
按這樣的定義,19世紀淪為“歐洲病夫”的奧斯曼土耳其也算作列強,雖然它在近代以來沒有侵略過亞洲更沒有侵略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