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當公務員的待遇有多好,看完下面的內容,你就可以理解現在的公考熱是多麼正常的一件事了。
宋神宗趙頊元豐年,當時普通知縣的月工資是15貫,年終還發送一次性獎勵,包括絹12匹、羅1匹、綿20兩、以及工作津貼20貫。
如果都摺合成貨幣價值的話,也就是說,當時宋朝的一個縣長,每年收入大概是420貫錢。
很多夥伴不知道貫是什麼貨幣,每貫=1000文錢。
當時每鬥米的價格是100文,換算一下,每貫錢可以買10鬥米,420貫,可以買4200鬥米。
在當時,如果你不知道鬥是什麼單位,沒關係,我們再來看。
一斗米=10升米。當時每個人日均口糧是2升,一年就是大概700升,合70鬥米。
說了這麼久,得出一個概念,一個知縣,每年的工資,可以養活4200除以70,也就是60個人。
一個人養活60個人,純純的高薪。
如果這樣說,你的印象還是不深的話,我們換一種說法。
當然,都是有據可查的,根據宋人話本《錯斬崔寧》記載:
當時開一間柴米鋪,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糧油店,成本大概要15貫,而知縣年收入是420貫,每月30貫有餘。
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個知縣,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開兩間糧油店。
這下清楚了吧,待遇實在是不錯。
雖然每個縣只有一個縣令,但按照這個標準,下面的工作人員,應該也不會相差太多。而再往上,知州,比縣令大一級,相當於市長,年收入是840貫。
這更驚訝了,市長一年的工資,可以養活120個人,每月可以開4間糧油店。
羨慕了吧。
所以,當時的普通民眾,對於讀書考試是趨之若鶩,畢竟,這麼好的待遇,比打工可強多了。
這裡,就要介紹宋朝的一些財政制度,相信大家看完就會明白。
當時的財政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一種是常規性的,也就是國家的正常稅收,各朝各代都有,沒什麼可說的,依法納稅,人人有責,現在也是如此。
另外一種,是壟斷收入,這也是讓宋朝國庫富裕,可以支撐龐大開支的原因之一。
當時壟斷的種類很多,第一是鹽,這個關係民生,自古至今都是政府壟斷經營,十分正常。
但第二個就有點奇怪,茶葉。
宋朝是不允許私人經營茶葉的,所以,大家想喝茶,必須指定處購買,價格也可想而知,這一點,我始終沒有理解,茶葉不像食鹽,並不是生活必需品,搞壟斷經營,價格那麼高,不怕倒閉嗎。
不幸被我言重。
起初,朝廷向茶農收購茶葉後,在高價轉賣給茶商,賺取鉅額差價,不允許民間自有交易。
但時間一長,這種方式行不通了,朝廷想出了另外一種辦法,不得不說,很實用。
允許民間自有買賣茶葉,但實行准入制,也就是說,政府不賣茶葉了,開始賣許可證。
有點類似今天的菸草專賣,堅決不允許無證經營。
第三,酒。
酒類的壟斷,主要有官產官銷和民戶承包。官產這種,成為官務制,主要推行於大城市等人口集中區域,有朝廷設立專門工廠釀酒出手,壟斷這個區域的酒類銷售。
而民戶承包,叫撲買制,主要在農村等邊緣地區實行。類似於茶葉的特許經營一樣,民戶出錢向朝廷購買這個區域的壟斷經營權,向官府繳納一部分利潤。
此外,宋朝還在當時的開封、洛陽、應天、大名等四個主要地區實行酒麴專賣制度。
當時,酒是民眾除食鹽外最重要的民用品之一,壟斷收入十分可觀,僅次於鹽業收入。
還有其他的壟斷經營形式,有些與大家的生活關聯不大,難以產生共鳴,就不一一列舉了。
雖然宋朝利用以上種種形式,財政收入十分驚人,但與此同時,另外一個隱患也在不斷顯露。
財政支出也十分驚人。
宋朝財政支出,主要是這幾方面:
皇室花銷、公務員隊伍工資、軍隊費用、以及國家儲備金等。
之前列舉的知縣、知州的高福利,可見一斑,但軍費的開支,則更是天文數字。
宋朝全面實行募兵制,軍費支出驚人,也是財政支出中,最大的部分。
官員工資雖然豐厚,但正式官員,也僅有數萬人,但宋朝軍隊的人數,從北宋中期開始,就維持在百萬左右,完全由國家供養。
據估計,當時的軍隊開支,佔財政支出的七成以上。
但如果要準確的軍費開支,也是有些困難的,因為這些開支不包括軍隊出征前的祭祀和相關的賞賜,而地方軍地修建城池等費用,也沒計算在內,所以,準確數目難以估算。
另外,當時還有一個財政支出就是儲備金專案,意思是國家要從財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第一種是全國性的災荒儲備,如果趕上天災歉收,朝廷就用這部分錢高價收購糧食,如果遇到糧食價格上漲,就減價出售,平抑糧價,穩定市場。
第二種是專項儲備。當時在北宋初以消滅南方的格局勢力而設立,每年都有固定的儲備,用於專項軍費。
綜合以上來看,宋朝財政收入不斷提高,但支出的增幅更大,財政赤字不可避免。
在北宋末年,財政支出比北宋初年竟然增長了9倍。
宋朝的財政制度由中央統一管理,統一安排調配,地方可以留存一些作為本地開支使用。但自宋仁宗開始,朝廷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無奈只得把所有財政收入收歸中央,但如此一來,地方財政吃緊。
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地方官府只得加大苛捐雜稅的徵收,結果,直接導致了改革事件的發生。
如此看來,開源節流,實在是有必要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