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林甸縣,一個鮮為人知的偏遠縣城。早在滿人西清的《黑龍江外記》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七月已霜,八月則無不雪。”當年,這裡是苦寒之地。
林甸在南鄰大慶,北接齊齊哈爾,是通往滿洲里、黑河、俄羅斯的交通要道。
65年前,林甸來了上萬的山東人,他們來這裡“開荒”。
就是這樣一個偏僻的小縣城,1956年以來,遷來了13000多名山東人,他們分散居住在這裡的55個屯子中。
當年,山東人口多,地不夠種,這些人響應號召,來到了人多地廣的黑龍江開墾土地,在很多人的記憶中,他們被稱作“開荒團”。
在《林甸縣誌》中,也有這樣的較為具體描述:1956年4月至5月,接收山東省13836名青年志願墾荒隊員來本縣墾荒,分別安排在5個區55個新村。
不久前,當我們來這裡的溼地旅遊的時候,朋友帶我們走進了當年的新生二號屯,也就是今天的四合鄉新生村。村子裡所剩不多,沒有回原籍的老山東人聽到我們的口音,主動上前聊天。而在聊天中,我們也簡單瞭解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當年,這裡就是個原生態的大荒甸子,沒有房子,地也沒開墾。墾荒隊員們也沒有像樣的勞動工具,一切都靠手來解決。
最難熬的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茅草屋外,一個羊草垛挨一個羊草垛,白天累得快癱的女孩子們,夜晚凍得醒了睡不著,就坐在羊草垛想家,而想家就掉淚,因此每個屯子外邊,都有一條“哭娘路”。
惡劣環境下,不久就有近兩千人陸續回了山東老家,但更多的人堅持下來。他們是林甸開發的功臣。
如今,時間過去了60多年,隨著山東老家的快速發展,當年來的大部分人都回到了山東老家,每個屯子裡面,留下來的老山東人沒剩幾個了。
今天的林甸,旅遊忙“自救”
林甸窮,從1998年開始,就戴著貧困縣的帽子,一直戴到2020年2月才摘掉。客觀來說,今天的林甸也不是很有錢。
但是,很多有心人的哈爾濱人發現,身邊的公交車上多了一個林甸的廣告“林甸真溫泉,養身又養顏”,這條旅遊廣告並不貴,一年也只有一萬兩千塊錢,但這是林甸旅遊業的積極自救。
林甸旅遊有兩大優勢:溫泉、溼地。
首先溫泉。林甸的溫泉是伴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而發現的,人們驚喜發現,林甸地下埋藏著中國為數不多的特大型地熱田,溫泉儲量達1810億立方米。繼而,這裡獲得了“中國溫泉之鄉”“世界溫泉養生基地”的榮譽稱號。
其次溼地。世界上有八大溼地,林甸位於其中的扎龍溼地保護區核心區,境內溼地總面積59409.21公頃,佔了扎龍保護區三分之二的面積,有丹頂鶴、白鶴、天鵝、大雁、白鸛、中華沙秋鴨等188種珍禽異鳥,這裡的魚類更是鮮美。
但是,這兩張好牌並沒有打好。
還是在10多年前的時候,林甸人建設了鶴鳴湖溼地溫泉風景區,鶴鳴湖一句“百湖第一湖”的宣傳語成就了中國首家“大型原生態溼地溫泉風景區”,景區一度非常有名氣,泡溫泉、聽鶴鳴,吸引了周邊大量遊客。
但隨著周邊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以溫泉命名的戲水專案紛紛上馬,新理念、新設施、新專案、便利的交通,一下子讓林甸的客源少了大半。
直到今天,來這裡旅遊的黑龍江遊客也不多,更不要奢望國內其他城市了。
如今,林甸再發力,作為一名山東人,期待它的旅遊涅槃重生。
因為在很多人生履歷表籍貫一欄中必然會寫上這樣的字眼:原籍:山東,現籍:黑龍江。
參考資料:《北大荒“開荒團”的山東人》作者:陳兵袁英《記者觀察》2005年04期
《大慶地區古代、近代墾荒史話》作者:王要武 《大慶社會科學》2011年 第4期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