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今天,10月25日,只是又一個普通一天;但對中國人來說,這卻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
最大的特殊,是因為現在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與50年前的今天,一個重大事件息息相關。
那就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票,通過了歷史性的2758號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得以恢復;蔣介石的代表被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立刻驅逐出去。
這是真正改變歷史的時刻,聯合國歷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
回看當時的影片和圖片,當電子計票牌顯示出表決結果後,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裡,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我們勝利了”,“中國萬歲”,與會的一些國家代表握手、擁抱,有的非洲代表甚至歡快地跳起舞來。
這就是當時中國的影響力和軟實力。隨即,新中國成為安理會五常之一,在國際重大事件中,中國成為相當關鍵的一極。
我常常想,如果沒有這個改變歷史的事件,中國會怎麼樣?
至少兩點。
1,作為大國,中國仍有影響力,但肯定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2,中國孤立於聯合國之外,臺灣當局竊據五常席位,中國的改革開放會更加艱難,也不會有今天中國這樣的繁榮和發展。
回望50年前的這一天,也是一代代中國人奉獻乃至流血的結果。
因為就在71年前的這一天,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入朝之後的第一戰。
1950年10月25日,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與李承晚軍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加強第3營發生遭遇戰。
經過約1小時的戰鬥,我志願軍全殲敵軍一個營及一個炮兵中隊,共斃傷俘敵470多人,俘美軍顧問1人,繳獲各種槍16支、火炮12門、汽車38輛、戰馬3匹、報話機2部。
戰後,毛澤東致電:“慶祝你們初戰勝利。”
這一天,也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沒有前輩的流血和犧牲,哪有中國隨後的建設和發展,以及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這是一個動盪的世界,回顧歷史,10月25日,發生了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北京條約》,圓明園已被搶劫,又是大筆賠款,偌大中國,風雨飄搖。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武漢會戰結束,抗戰進入艱苦的相持階段。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歸中國版圖。這一天,也被定為“臺灣光復節”。
1961年10月25日,在柏林,美蘇坦克在查理檢查哨互相對峙,炮口對準炮口,東西德由此進入全面對立。
1983年10月25日,黎巴嫩發生針對美國目標攻擊,200多名美軍士兵喪生,這是越戰後美海軍陸戰隊最大傷亡,面對混亂和流血,強大如美軍,也只能被迫撤離黎巴嫩。
1984年10月25日,美籍華裔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在美國遇刺,美方認定是臺灣方面所為,美臺關係緊張,這也成為臺灣政局大變的一個前奏……
必須要說的是,類似這樣的重大事件,如果仔細回顧歷史,很多日子都有;但這個10月25日,尤其是50年前的這一天,對中國來說,意義確實非同一般。
如果一定要說啟示,三點吧,完全個人看法。
第一,發展還是硬道理。
新中國進入了聯合國,但當時的世界,應該也不會知道,蘇聯有一天還會解體消亡,中國卻發展成現在模樣。一句話:發展還是硬道理,不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註定會被歷史拋棄。
蘇聯是這樣,看看歷史上的其他帝國,還有美國,難道不是嗎?
第二,永遠不稱霸。
人們記得喬冠華後來在聯合國仰天大笑,但我看歷史,當時人們鼓掌熱烈的,還有喬冠華的這一句話:超級大國,就是要超人一等,騎在別人頭上,稱王稱霸。中國現在不做,將來也永遠不做,侵略,顛覆,控制,干涉和欺負別人的超級大國。
發展中國家當時為中國高興,因為他們討厭霸權,而中國不稱霸;中國強大了,也永遠不能稱霸。
第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當年的聯合國決議,是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贊成票中,很多是我們的窮兄弟,但也包括一些西方國家,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以色列、芬蘭,等等。
反對票,其實更值得看一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也有不少亞非拉國家:菲律賓、海地、委內瑞拉、烏拉圭等。
當然,那時國際形勢不同,那時的委內瑞拉,肯定也不是現在的委內瑞拉,我只是想說,如果現在投票,完全可以肯定的,站在中國一邊的國家更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不管什麼時候,將敵人搞得少少的,將朋友搞得多多的,這也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世界依然動盪,鬥爭仍在繼續,中國仍需要努力。要冷靜,越是憤怒的時候越要冷靜;要自信,自信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鬥爭,就不可能沒有犧牲。1942年10月25日,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在了敵人的刺刀之下。
但苦心人,天不負。查了一下,今天,還是任正非先生77歲的生日。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