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線上
早在1925年,她就翻譯美國著名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的《人類的故事》,亦稱《人類簡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後被列入“百年經典紀念版”,在中國掀起經久不衰的“房龍熱”。
胡適、金嶽霖、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費正清諸名家鼎力推薦。被郁達夫贊為“有一種魔力”。著名歷史學家曹聚仁看後愛不釋手,五十多年後還認定這是一部對他影響最大的著作。
她就是嘉興才女沈性仁。
沈性仁(1895—1943),出生於嘉興東柵口,商務印書館編輯沈秉鈞之女,北大教授、著名社會學家陶孟和之妻。1900年隨父母遷返至新豐竹林祖居地。父親沈秉鈞應唐紀勳之聘,任教於嘉興府民間第一所推行新式教育的小學——竹林啟蒙書塾,性仁的小學生涯就在這所學校度過。
性仁天資聰穎,喜歡接受新思想,在清末民初的留學熱潮中,得到父親支援,東渡日本就讀於長崎活水女學。後因父病回國,轉入北京女高師。畢業後於1917年與北京大學教授陶孟和結婚。
陶孟和雖身為教授、文學院院長,俸薪卻很微薄,在北京買不起房子,有時連房租也無法支付,常為此躲避房東。性仁一面為了維持家計,一面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丈夫的支援下,走上文學之路,嘗試著翻譯作品。
她第一次翻譯的是英國戲劇家王爾德的著作《遺扇記》,1919年在《新青年》發表。這是外國話劇中最早用白話語體翻譯的劇本,開啟了在五四時期展現譯者對性別問題不同思考維度的先河,體現出女翻譯家自身的文化立場。
譯作一問世就引起轟動,被稱為“中國20世紀初葉女翻譯家群體中的傑出代表,是第一個提出解放女性思想的文人”。她與徐志摩經常往來,當她看到徐志摩的譯著《瑪麗瑪麗》只完成一半,這是一部宣揚女性解放,旨在探索不同地位男女間能否產生愛情的問題,很合性仁興趣,徵得徐志摩同意,她完成了下半部的翻譯。
但在她眾多的譯著中,影響最大的還是《人類簡史》,沈性仁譯本作為《人類簡史》早期中譯本,突出特點就是語言簡潔通俗,卻又別有典雅之風,帶有那個時代的語言特色,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令人想起那個時代翻譯者紮實沉著、敢於擔當的特點。翻開這本書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這是房龍給你的;同時進入一種寧靜沉穩、不驕不躁的閱讀狀態,這是譯者沈性仁帶給你的。對讀者,特別是對嘉興讀者來說,沒有比找到一個嘉興才女翻譯的好譯本更讓人歡喜的事情了。
這位溫婉的女性,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帶著孩子從北京乘船南下,一路顛簸到上海,接著又轉往桂林,與丈夫陶孟和及其他幾個孩子會合。稍住幾日,這位有著強烈愛國之心的女性便前往紅十字會報名,志願看護傷兵。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原本羸弱的身體肺病復發,1943年1月,年僅48歲的沈性仁病逝於蘭州,留下三女一子。
哈佛大學教授、國際漢學泰斗費正清參加了她的葬禮,大姐沈性真以文天祥《別弟詩》詩句作輓聯:“親喪君自盡,猶子是吾兒。”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著名哲學家金嶽霖在《悼沈性仁》中對沈性仁的人格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以佛家的居心過儒家的生活”,“她是一個入山唯恐不深、離市唯恐不遠的真正高雅、淡泊、風韻無邊的人間女神”。
沈性仁一生雖短暫,卻給後人留下17部譯著,其中戲劇9部、小說3部、散文詩1部、非文學作品4部。她以一支譯筆對中國的白話文運動和解放女性思想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線上】,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