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風俗中,男孩子到了十六歲謂之“成丁”,女孩則為”及笄”。而在孩子未滿十六歲前,通常有拜“七孃媽”為契母以求庇護健康平安成長的習俗,故十六歲成年後要“洗契”——解除契約。也需要準備供品答謝“夫人媽”“床母”等守護神的庇護之恩。
昨天是侄兒的“成丁”之日,應小叔子一家人邀請去參加宴請。平時都是聽說“做十六歲”,今日一見,果然是“禮數多多”!侄兒從小在泉州東海(新市政府旁)長大,禮俗依照家人的安排,家裡籌備三牲(雞、豬、魚)、壽麵、鮮花等供品酬神。侄兒的外婆家送來衣物、金飾、塗紅的雞蛋等物祝賀外孫成年。
小叔子原定要在酒樓宴請親朋好友。商榷後家人一致認為在家聚在一起,吃一吃,聊一聊,邊吃邊聊!而擅長廚藝的小叔子夫妻倆再加上侄兒他姨,一桌具有“閩南特色的16盤”菜依次上了餐桌,大人們開懷暢聊吃著,小孩子笑著鬧著,新房子洋溢著“歡暢聲”。壽星侄兒穿上新衣、戴上親人贈予的象徵福氣的金戒指金項鍊等金飾,在親朋的見證祝福下邁向成人之路。
其實我覺得舉辦“十六歲”的最重要意義還是與過去幼稚的自己告別,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應該有更多的承擔與責任。也更應該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栽培之恩。更加成熟地走向人生的又一段旅程。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十六歲生日是怎麼過的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分享十六歲的難忘回憶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