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作為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起於寒微處,奉天統中華,奪九五之位,重開大宋天,其軍事能力毋庸置疑。
先是十月,太祖親領馬步數萬眾,一馬軍兼二步軍,徵浙東,懸金牌鐫雲:“奉天都統中華。”至是,克婺州,於省門建立二大黃旗,兩傍立二牌,旗上書雲:‘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牌上書雲:“九天日月開黃道,宋國江山復寶圖。’ 俞本《紀事錄》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開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嘗與諸臣論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時喪亂,初起鄉土,本圖自全。及渡江以來,觀群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而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士誠恃富,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初與二寇相持,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故先攻友諒。鄱陽之役,士誠卒不能出姑蘇一步,以為之援。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出山東、次河洛,止潼關之兵不遽取秦、隴者,蓋擴廓貼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皆百戰之餘,未肯遽下,急之則併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燕都既舉,然後西征。張、李望絕氣窮,不戰而克,然擴廓猶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驟與角力,勝負未可知也。” 《明史·太祖本紀》
我遭逢國家動盪之時,從家鄉開始,最初只想保全自身性命。等到過江之後,看到天下豪強所作所為,僅僅只是讓老百姓民不聊生。豪強之中,張士誠和陳友諒是最大的蛀蟲。張士誠憑藉著他的富有,陳友諒依仗著他的強悍,只有我沒有什麼可以依仗的。我唯一的優點是不愛殺人,向外散佈信義,奉行節儉之道。還有我們君臣齊心,才能堪堪和兩位大寇分庭抗禮。最開始我和他們倆相僵持,張士誠離我近,我應該先攻擊他。
但我認為,陳友諒驕橫,張士誠量小。陳友諒驕橫所以容易起一些變故,張士誠沒有遠見所以沒啥威脅,所以要先討伐陳友諒。
鄱陽湖大戰,張士誠一定不會出姑蘇城一步,來援助陳友諒。如果先攻張士誠,陳友諒一定會傾巢而出,我將會腹背受敵。
二位大寇被我消滅後,應當出兵北伐,要先攻擊山東,後攻擊河洛之地,在潼關那裡止兵,不能倉促攻擊關隴之地。因為張思道,李思齊,帖木兒都是身經百戰的大將,不可能立即拿下,過於著急就是孤注一擲,很難平定天下。
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直接調換方向,向北進發。拿下燕城,最後西征。張思道,李思齊看到沒有希望了,直接投降。縱使帖木兒拼死抵抗,也無濟於事。如果沒有先攻打燕京,竟然和三員大將硬碰硬,誰能知道最終的勝負呢?(本人翻譯水平有限,如有錯誤,多多斧正)
如此精闢的理論,為之動容。大局上的戰略思路,環環相扣,只有這樣才能奪得天下,建蓋世功業。
帝之雄才大略,料敵如神,料敵制勝,率類此。故能戡定禍亂,以憂天下。語云:“天道後起者勝。”豈偶然哉。《明史 太祖本紀》
明史太祖本紀曾這樣評價朱元璋,他料敵如神,所以他才能平定混亂,得到天下。
朱元璋對戰局的把握分析,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才能之下,誰還能比他更出眾。我們的毛澤東同志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毛澤東
《沁園春 雪》是主席眾多詩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唐太宗,就是被主席譽為古今最厲害的軍事家李世民。不過主席稍微揶揄了一下,說他缺少文治。挑剔如主席,也只能說李世民文治不顯達,對他的軍事能力,挑不出半點毛病。
讓我們來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逆天人生: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後,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冊立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上面太長了,總結一下
16歲 解救了當朝皇帝隋煬帝 史上著名的雁門之圍
19歲 和他父親李淵起兵造反
同年代替父親李淵打贏了霍邑之戰(替父從軍 青出於藍)
20歲 淺水原之戰 安定隴西,再無西顧之憂,關中已定!
22歲 虎牢關之戰 生擒竇建德 迫降王世充 一戰定北,唐朝疆域至此已定,戰功赫赫
為此李淵封李世民天策上將 (這也為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27歲 玄武門之變親手射殺他哥李建成 李世民登基成為太宗皇帝
我時常在想,我16歲時候在乾點啥?哦,那會我才上初三,天真爛漫。
19呢?22呢?我還是別回憶了。
唐伯虎在桃花庵裡寫過這麼一句: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我現在改一下:若將唐宗比鄙人,一照萬古一不見。看完這句不對仗的拙劣句子,不禁噴飯於桌前。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毛澤東
主席誠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