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網上部分網友把莫言在“河大”演獎詞與“文學從來不是用來唱讚歌的工具”這句話對立起來解讀,引發了我對中國社會的文學未來擔擾的同時,也為部分人不假思索的自以為是感到痛心和惋惜;在我看來那是源於他們對“文學從來不是唱讚歌的工具”這句話沒有完整把握和理解透徹,特別是“工具”一說,他決定了這句話語意本質;
如果此句話把“工具”去掉,依照“文學從來不是唱讚歌的”來理解,那麼,部分人的理解就是十分正確的;倘若加上“工具”一詞,此句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語意,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文學從來不是唱讚歌的工具,強調的是文學不是工具,也不能淪為工具,否則,文學就會失去他的中立性和獨立性及原則性和判斷性,便會淪為只講立場,不論對錯的機器人,單純地只服務服從於擁有者意志,只負責歌頌擁有者和批判反對者的文槍學炮,儘管可能會導致誤歌謬批,但皆因成為工具,別無選擇,這也正是文學的悲衰所在;
事實上,“文學從來不是用來唱讚歌的工具”強調的是:文學拒絕成為工具,就可以不去指鹿為馬或者美化醜陋;同時也可以把他描述為“文學作品從來都不是用來抹黑的工具,強調的是:文學不能肆意歪曲妖魔化客觀事實;完整語意並不包含不能歌乃至不能批的意思,反而卻是包含了可以歌與批的大量資訊;可以理解為文學既不是頌之工具,也不是黑之手段,而應是無美飾和不抹黑實話實說的良知始終貫穿始終;大概意思是,除了不能成為工具,還隱含了文學應該具備有選擇性歌批的人格;即:歌頌真善美,批駁假醜惡;換言之,批之應批,歌則該歌;
至於人們提到的溫暖與陽光,這無疑是人們對美好的普遍嚮往和共同追求,無可厚非;但遺憾的是,這個世界陽光與黑暗和冰冷與溫暖並存同在,並且互為對手,以此消彼漲的鬥爭形式存在著,如果只是一味歌溫頌暖,忽視了黑暗與冰冷的現實存在,同時正在悄無聲息地蠶蝕著溫暖與陽光,到最後或許我們所能看到的陽光和溫暖只存在於書文之中了,現實中幾乎所剩無幾了;
莫言用文學客觀地反映真實存在的黑暗與冰冷,並非是只是單純為了的敘述而敘述,而是努力把挖崛探索而來的真實人性之陋客觀展現於世,目的是讓人世人為之驚醒從而警惕乃至批判修正,最終實現驅惡揚善的良好目標;問題的關鍵在於,部分人只看到了壞的東西不好而不適,未想到只有把他從陰冷裡挖崛出來曝曬於烈日下朽壞而消失於人心與人世,才能讓人間享有更多溫暖與陽光而更加美好。
事實上,所有優秀民族並非是與生俱來卓越不凡,而是無一例外地皆是在前行的試錯中敢於直面不足而加以不斷改進完善成長起來的,最終成為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