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封神第一公案,自然要從日後的西岐第一先鋒官哪吒說起。
事情的起因主要是哪吒與截教弟子石磯娘娘的糾葛,封神一書中其實所述已經格外分明。
其時哪吒還只是一個七歲大的混世小魔王。說他是個混世小魔王一點不假。就在這一年,七歲的小哪吒隨手就將東海龍王的巡海夜叉打死了。這還不算完,隨後又輕輕鬆鬆的將東海龍王的三太子的小命給玩完了。哪吒鬧海的故事諸君都爛熟於心,在這裡就不作囉嗦之言了。
就是說小哪吒人小能耐大。這不,鬧了海後回頭竟然又將陳塘關鎮關之寶,上古軒轅黃帝所留之“乾坤弓”、“震天箭”拿起射了一箭,這一下就“射到骷髏山白骨洞有一石磯娘娘的門人,名曰碧雲童子;攜花籃採藥,來至山崖之下,被這一枝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由此與這骷髏山白骨洞石磯娘娘產生糾葛。
諸君可見,哪吒鬧東海打死了巡海夜叉和龍王三太子,隨後又惹了石磯娘娘這個截教的修仙者,他這是在作死啊。
這裡絲毫沒有貶低哪吒之意,其實不管是哪吒鬧海也好,一箭射死石磯娘娘門人也罷,剛開始哪吒都不過是無心之失,而且當年他才只有七歲,按照現在的刑法來說,七歲那是屬於完全沒有刑事責任年齡。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監護人是需要對其嚴加管教的。
可諸君有沒有想一想,一個七歲的孩子,一出生就給他配備了乾坤圈、混天綾這樣威力極大的頂級裝備,這是唯恐他鬧不成事情啊。
所以說他這是在作死。他不作死,又怎麼能煉成今後大放異彩的蓮花化身呢?
換個喜慶的說法,哪吒的作死是為了今後更好的新生。
卻說哪吒一箭射死這石磯娘娘門人,那是在作死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畢竟石磯娘娘可不比東海巡海夜叉、龍王三太子這樣的二流角色。石磯娘娘那是截教修為高深的修仙者。
果然,哪吒在石磯娘娘面前沒有討得了好,“哪吒見石磯娘娘手提太阿劍趕來;哪吒復打一(乾坤)圈,娘娘用手接住乾坤圈;哪吒大驚,忙將七尺混天綾來裹娘娘。娘娘大笑,把袍袖望上一迎,只見混天綾輕輕的落在娘娘袖裡。”
乾坤圈、混天綾竟然就這樣被石磯娘娘隨手輕鬆破去。由此可見,石磯娘娘修為頗深。哪吒這下沒有了倚仗,既然打不過了,那就跑吧。所謂“在家靠父母,打架靠師父”。哪吒就機靈靈的跑到了乾元山金光洞找師父,老師父太乙真人果然護短,就繼續為哪吒強出頭,一言不合間,石磯娘娘就跟太乙真人動上了手。當然,老師父太乙真人強出頭那還是有強出頭的資本的,不愧是闡教動手能力較強的金仙。抬手間就用一個法寶九龍神火罩把石磯娘娘給燒死了。
這是封神中的第一次闡教金仙與截教門人的正面衝突。然而論者始終對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動機頗有疑慮,略作如下分析:
一、 表面上看太乙真人是為了維護哪吒才不得已出手將石磯娘娘擊殺的。但諸君可見原著兩人爭鬥一段:“石磯娘娘與太乙真人往來衝突,翻騰數轉,二劍交加,未及數合,只見雲彩輝輝,石磯娘娘將八卦雲光帕丟起空中,欲傷真人;真人笑曰:“萬邪豈能侵正?”真人口中唸唸有詞,用手一指,此物不落,更待何時?八卦雲光帕落將下來。”
由此可知,太乙真人輕鬆將石磯娘娘倚仗的法寶八卦雲光帕破去,太乙真人的修為當勝石磯娘娘。
所以,太乙真人安全有足夠的實力庇護哪吒,並不需要擊殺石磯娘娘也足以維護哪吒了。
況且,為了煉成哪吒今後大放異彩的蓮花化身,哪吒必定是要先死一回的。太乙真人這個階段的維護其實意義也不大。所以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動機並不在此。
二、 再看石磯娘娘的所言所行。她完全按著江湖規矩辦事。她是講道理的,在看到射死弟子的震天箭後,她首先想到的是李靖所為。將李靖抓來後,李靖一分辨,她覺得有道理,就把李靖放了。
就是在與太乙真人對峙時,石磯娘娘也是講道理的:“道兄!你的門人仗你道術,射死貧道的碧雲童子,打壞了彩雲童兒,還將你乾坤圈、混天綾來傷我。道兄好好把哪吒叫他出來見我,還是好面相看,萬事俱息;若道兄隱護,只恐明珠彈雀,反為不美。”
石磯娘娘講道理了,那麼太乙真人就跟她耍賴皮、哦不是,是講實力了:“哪吒在我洞裡,要他出來不難,你只到玉虛宮見吾掌教老師,他教與你,我就與你。哪吒奉玉虛敕命,出世輔保明君,非我一己之私。”
意思就是說:“在我洞裡怎麼樣?就是不交人!我上面還有人呢!”
所以,看石磯娘娘從頭到尾的言行,至少在與哪吒的糾葛這件事上,她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擊殺她是沒有道理的。
這看似沒有道理的擊殺,似乎找不到任何的動機。但是太乙真人闡教得道金仙,不可能做出毫無頭緒之事。那麼,什麼才是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動機呢?
原著裡擊殺石磯娘娘這段較為簡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
太乙真人擊殺石磯娘娘的真實動機是兩教的理念存在根本的分歧!
且看原著一段:“娘娘笑曰:“道兄差矣!你將教主壓我,難道我不如你?你聽我道來:“道德森森出混元,修成乾健得長存;叄花聚頂非閒說,五氣朝元豈浪言?閒坐蒼龍歸紫極,喜乘白鶴下崑崙;休將教主欺吾黨,劫運回環已萬原。”
話說太乙真人曰:“石磯!你說你的道德清高,你乃截教,我乃闡教。你怎言包羅永珍,遲早飛昇?似你等無憂無慮,無榮無辱,正好修持,何故輕動無名,自傷雅教?”
石磯娘娘忍不住心頭火,喝曰:“道同一理,怎見高低?”
太乙真人曰:“道雖一理,各有所陳。你且聽吾分剖:“交光日月金英,一顆靈珠透寶月;擺動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見功成。逍遙四海留蹤跡,歸在叄清立姓名;直上五云云路穩,紫鸞朱鶴自來迎。”
石磯娘娘大怒,手執寶劍,望真人劈面砍來;太乙真人讓過,抽身復入洞中,取劍執在手上,暗袋一物,望崑崙東山下拜:“弟子今在此山開了殺戒。””
細看這一段,闡截二教兩位修仙者的偈語姑且不需理解其中奧義,說的無非是各自教法的妙義。
單看兩位修仙者的偈語一出,各自的表現。諸君可見,石磯娘娘說偈語之前說:“你將教主壓我,難道我不如你?”然後偈語一出,太乙真人一開口門戶之見就來了:“你說你的道德清高,你乃截教,我乃闡教。你怎言包羅永珍,遲早飛昇?”
然後又說:“道雖一理,各有所陳。”
然後言罷偈語,“石磯娘娘大怒,手執寶劍,望真人劈面砍來。”
這時候門戶之見一起,太乙真人才動了殺機。
“抽身復入洞中,取劍執在手上,暗袋一物,望崑崙東山下拜:“弟子今在此山開了殺戒。””
縱觀封神,闡截二教自始至終存在著這樣的門戶之見,門戶之見其實就是兩教教義的根本不同。
而正是這樣的門戶之見,即所謂的“道雖一理,各有所陳。”導致了今後封神之戰中闡截二教弟子門人的大碰撞。
風起於青萍之末,今後封神之戰中大規模的闡截之爭,其實從太乙真人擊殺石磯這一封神第一公案中早已初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