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字講起,“復”,或者“覆”。復通覆,覆蓋也。
在文言的世界裡,復與反相對,正與奇相對。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這裡面的“復”字,很容易解成“恢復”,這樣解不通順。請注意,“作”與“歸”是相對的。“作”代表生長,“歸”代表回到起點。
生長的過程就是一層覆蓋一層,拿人的大腦進化史來說,爬蟲腦,哺乳腦,皮質腦大體疊加了三層,這樣的疊加結構算一個經典例子。房子怎麼建起來的?打地基,砌磚,一層一層。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也是“作而復”的過程。
舉個例子,入冬了,很多地方都會下雪。雪下得大了,就會把萬物變個樣子。等積雪消融,又露出其本來的樣子。
所以這句話是兩層意思,一、我觀察萬物的生長,新的形態覆蓋舊有的形態。二、我又觀察到萬物的各種繁榮(各復),消退而回歸到他的根上。各復/歸/其根,這樣斷句,才符合語境。
我這樣講有依據嗎?
《鬼谷子》裡有一句,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復的本義,是覆蓋,引申義為多化、重複。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正被覆蓋成了奇,善被覆蓋變成妖。如果把“復”字解成恢復,不通。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為”字是動詞,同“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天下本來對美麗與醜陋有一個分別標準,當人們都往美的標準裡擠的時候,之前的“美”就被覆蓋了,於是變成了醜。按老子的思想:不尚美,使民不爭為美。而社會的美的標準,一直在變遷。標準即“正”。
縱觀幾千年來社會人文的變遷,國家的正統一直在變。以前是“天地君親師”,現在是“為人民服務”,這些都是國家的根,或者講基因。
人的根,是後代。現代的講法是基因,宏觀的講是生育繁殖、是嬰兒。老子講“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又講“子孫以祭祀不綴”。莊子講“脂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素書》講“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
生是復,死是反。葉是復,根是反。可以這樣仿句:反奇為正,反妖為善。當然,有一個現成的詞“撥亂反正”,沒人講“撥亂復正”吧。
現代科學的思路,基本都是先猜想,提出一個理論,然後去驗證。這種驗證推演,就是“觀復”。
馬末都有一個“觀復博物館”,這個觀復可能取自《道德經》,但意思變了。
城市建設中,馬路修了又挖,挖了又修,一直在覆蓋,因為沒有找到其根。
中國近代講“復興”,這個復是指恢復繁榮的大國景象。從老子之道來說,復不復興,不是根本。根本在於:無數個體的人。就是說,個體的人能把日子過好,有奔頭少怨氣,這才是國家的基因,國家昌盛只是一個附帶的結果。
所以有:民貴,君輕,社稷次之。
從這一點,你會發現,“為人民服務”其實是一種延續。而西方國家的“私有至上”,本質上是一樣的根,只是走的路不一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