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從不熬夜通宵拼命,而是習慣用「早起」的方式開啟新的一天。
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曾國藩
一輩子堅持早起的習慣
並告誡子孫後代一定要早起
▼
中國現當代著名文學家梁實秋
黎明即起
年事稍長依然堅持早起的習慣
▼
德國哲學家康德
早上不到5點就起床
每天雷打不動的早起散步
▼
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
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
寫作完成後,用1個小時跑步
▼
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庫克
早上4點起床
每天第一個到達辦公室
▼
早起,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但很多人每天都在迴圈上演三件事:晚上遲遲不睡、早上不想起床、後悔昨天睡太晚……
其實,在醫生眼中,堅持早起這件小事,不僅考驗自律精神和行動力,還能防慢病、抗抑鬱:一項涉及84萬人的新研究發現,做到早睡早起,最高可降低40%的抑鬱風險。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一個早睡早起的人是什麼樣,並教你如何養成這個好習慣。
受訪專家
廣東省人民醫院睡眠呼吸障礙診療中心主任醫師 歐瓊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 郭蓉娟
陝西省人民醫院神經腦科病院主任醫師 楊謙
陝西省人民醫院神經腦科病院副主任醫師 郭荷娜
本文作者 | 生命時報記者 李珍玉
本文編輯 | 任琳賢
早睡早起,抑鬱風險低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卷》刊文稱,在相同睡眠時長的情況下,較早的睡眠時間模式能大大降低患抑鬱症風險。
那些凌晨2點上床、9點起床的人,改為深夜1點上床、8點起床,睡眠時間提前1小時,抑鬱風險降低23%。
將睡眠時間向前調整2小時,抑鬱風險降低40%;如果晚上11點上床睡覺,就能減少約40%的抑鬱風險。
無論睡多長時間,“夜貓子”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早起者的2倍。
歐瓊表示,該論文是觀察性研究,早起能改善抑鬱的機制和結論仍需進一步臨床試驗,但研究者提出讓熬夜者將睡眠時間前移非常有必要。
從中醫方面來看,似乎早起與抑鬱的關係也說得通。古人講:“日出卯時,早飯辰時……日落酉時,人定亥時。”原則上,早上5~7點是常規起床時間。人和自然要相對應。
- 早上太陽昇起,人自然就醒了,陽氣逐漸升起,人在此時起床活動,體內陽氣隨之運轉起來,人才會一天精神飽滿。
- 如果此時賴床不起,不僅損耗體內的津液,也把陽氣潛藏入裡了,準備升發的氣機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反而會感覺越睡越累,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郭蓉娟同樣指出,早起是綜合的作息調整,不是單獨刻意要求早起,其前提是早睡,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早起的人收穫5個好處
哺乳動物中,晝夜節律主要由中樞神經的“主時鐘”和各個器官的“外周時鐘”共同調節。
- “主時鐘”主要是下丘腦視交叉上核,其神經活動具有自主節律性,調節與光暗週期同步。
- “外周時鐘”由“主時鐘”的基因調控。
晝夜節律影響著人的睡眠、記憶、情緒等多項生理功能。在晝夜節律的調節下,白天交感神經活動佔優勢,夜晚副交感神經活動佔優勢。
我們體內的時鐘基因順應自然規律而變化,因此,保證和晝夜交替一致,早起還有諸多健康益處:
精神飽滿,效率高
光照是人類晝夜節律系統最強大的調節因素,陽光啟用交感神經,神經遞質多巴胺分泌增加,使人更開心、興奮。早起時間更從容,能更有條理地規劃一天的任務。
改善免疫,穩血糖
早睡早起利於機體內分泌功能的調節,降低24小時腎上腺素和夜間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水平,對免疫力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
規律作息、早睡早起還利於保持血糖平穩,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
保護心腦,防癌症
晝夜節律紊亂可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使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增加;還易促進腫瘤細胞增殖,透過抑制褪黑素分泌,或加速炎症反應等內分泌機制,促進腫瘤的發生與進展。
《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誌》刊發的研究顯示,健康成年人因一晚睡眠剝奪(4小時)而晚起,促炎因子顯著升高,即使白天充分休息也無法完全恢復。早睡早起是保持血壓、血脂、心率等各種指徵正常的基礎。
控制食慾,不發胖
2019年《自然通訊》研究顯示,模擬夜班、睡眠剝奪、生物鐘紊亂導致晚起,釋放的促食慾激素增高,食慾減退因子瘦素降低,使得進食增加,引起肥胖。
睡眠充足的早起者則更傾向於早上規律運動,飲食也更健康規律,能保持好身材。
心態陽光,少爭吵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每晚只睡4~5小時的熬夜者,精神更容易疲憊,起床後更易發脾氣或悲傷,與人發生誤解和爭吵的機率大大增加。
早睡早起者,這些問題較少,更善於與人溝通和處理矛盾。
4周養成早起好習慣
專家表示,人體自身有很強的調節能力,晚睡晚起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惡性迴圈,只有克服自身惰性,符合自然規律,身體才會慢慢變得健康,有效地恢復腦力和體力。
好習慣養成需要堅持,只要三到四周的調整,就能養成早起習慣:
改善睡眠壞境
睡前不看手機
要想早起,前提是早睡,並保證每天7~8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
- 如果環境過於明亮、吵鬧、過熱、過冷,都不適宜睡眠。
- 睡覺前不宜飲用咖啡、茶等容易導致興奮的飲品,如果必須吃一些易引起興奮的食品和藥品,時間不宜超過下午3點。
- 手機或電腦等產生的藍光,可導致入睡困難,睡前1小時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清晨下午運動
晚上犯困更早
2019年,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表明,在早上7時或下午13~16時運動,可提前生物鐘,使人白天充分消耗能量,犯困時間提前,利於早睡早起;傍晚19~20時運動,可推遲生物鐘,使人夜晚更興奮,睡眠時間推遲。
建議晨起或下午進行適當運動,對早起有一定幫助。
慢慢調整節律
從一小時開始
建議設定合適的目標時間,在保證睡眠時間的前提下,入睡和起床時間都要相應前移。比如,把就寢時間提前1小時,洗漱後不再看手機,直接上床睡覺。
起床時間也相應提前半小時或1小時。適應幾天後,再提前1小時,以此類推,逐漸達到目標時間。也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作息時間。
享受健康早間
日後更有動力
早上起床後,為了減少睏意,要馬上拉開窗簾,讓日光照進屋裡,儘快收拾好床鋪、洗漱、享用早餐,最好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然後制定一天的計劃,並儘快開始實施。
當新一天的生活因早起變得不再忙亂,工作更有效率時,早起才更有動力。
需要提醒的是,人要順應自然,也要有一些靈活性和彈性,有些特殊情況要特殊處理。
比如,偶爾因不可抗因素晚睡又早起者,中午可以小睡一會兒。如果一週工作疲憊,週末適當補覺也是可以的,但最好的狀態是週末同樣堅持早睡早起。▲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