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申典啟,實地走訪世界各地,關注全球華人的旅行者。 土耳其第四站,我在馬爾馬里斯
離開費特希耶,前往馬爾馬里斯
我準備離開fethiye費特希耶這個海邊小城,前往marmaris馬爾馬里斯另一座海邊小城。
之前我從沒有聽說過這個城市,直到一個粉絲聯絡我,她應該是這座城市唯一一個定居的華人。我開始查這個地名,原來這裡是一個有名的度假小城,今天就去看看這座城市。
這華人告訴我,我普及了好多土耳其的知識給她,她是透過我的文字才知道土耳其世俗派這個概念,在此之前她把它稱作“開放派msl”,她說她的老公就是標準的世俗派中產階級,我之後會對他們進行一個訪問。
他們眼中的小城“馬爾馬里斯”
見到了馬爾馬里斯唯一的華人靜靜,剛開始我見到靜靜老公有點驚訝,感覺年齡差有點大。最後公佈一下,靜靜1989年的,她老公圖木1986年的。
1、一個不為中國人所知的小城
靜靜說,她在這個小城兩年時間,就見過四個中國人一塊來玩的,她們是在伊斯坦布林留學的。除此之外就沒有見過其他亞洲面孔了。
我說,難怪我看到好多人見到我的時候,都很驚訝,因為這裡的中國人實在太少了。
圖木說,幾乎沒有任何中國遊客選擇到這裡。
我說,但是有非常多的中國人會去費特希耶和安塔利亞。
他問我為什麼?
我說,因為中國有幾個電視真人秀曾經集中曝光過卡帕多奇亞、費特希耶、安塔利亞、所以這幾個地名在中國人那裡非常有名。
2、圖木介紹馬爾馬里斯這座小城
馬爾馬里斯位於土耳其的西南海岸,在愛琴海濱,這裡離希臘領島只有5公里。然後這座城市曾經是希臘人聚集的城市,圖木說他媽媽就是希臘人,從小還會用希臘語給他唱兒歌……而且大量的西土耳其人和北土耳其人認為他們就是希臘人。
圖木說,馬爾馬里斯這座城市有10萬人口,其中兩萬是外國人,主要來自英國、俄羅斯、烏克蘭……他們一般都是這些國家退休的老人,定居在這裡。
所以這座城市的很多人都會講英語,畢竟交流需要。我說我也發現了,我開始還奇怪公交車司機也會講英語,伊斯坦布林的公交車司機都不會英語,這個小鎮的公交車司機幾乎每一個都會講……
圖木說,歐洲人非常喜歡來這裡,但是這個小城在中國的知名度太低了,沒有亞洲人知道這裡,所以即使這裡到處都是外國人,但是亞洲面孔非常少。
3、小城市房價比伊斯坦布林高
圖木誇張得跟我說,這裡的房價是伊斯坦布林的十倍,總之,他的意思就是這些沿海小城市的房價反而比大城市貴,因為這裡有更多歐美遊客來買房子,所以地皮被炒起來了。
而且因為里拉貶值,所以這裡大量的外國遊客,特別是英國人湧入這裡買房。
由於這裡環保比較嚴格,在山上或者開出林地建房審批程式是十分嚴格的,這就導致這裡的房子很有限,訂完就滿,也不讓建新的酒店,導致房價更快攀升。
前陣子因為疫情,英國和土耳其航線斷了,土耳其旅遊業者怨聲載道,因為只剩下一些俄國人,俄國經濟很差基本不願意消費,天天在酒店裡待著,或者拿張毯子跑到海邊曬太陽……
這段時間航線恢復,當地人終於舒展了眉頭,英國人終於來了~於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有德塔變種病毒,不知道會不會跟著也來了,所以我也要十分小心了。
很多土耳其人認為自己就是希臘人
我和圖木聊了好多有意思的話題,從突厥人聊到亞美尼亞人和庫爾德人還有希臘人。
圖木的好多觀點我今天是重新整理了認知,圖木首先說,土耳其的文化和希臘的文化一模一樣,我們有相似的種族,相同的食物,相同的生活方式。“我媽媽還會講簡單的希臘語……小時候用希臘語給我唱兒歌。”
然後他摘下眼鏡,他說,你看我眼睛的顏色就是來源於希臘的血統。
圖木還告訴我,土耳其好多人在外面說自己是土耳其人,但是到了家裡他們會說自己是希臘人。土耳其的北部,靠近黑海的這一帶,奧斯曼時期曾經是希臘人的聚居區。
所以土耳其有句笑話,如果你告訴別人你來自土耳其北部,他們就會說,那你肯定是希臘人。
我問圖木,那你怎麼看希臘這個國家?
他說,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國家。
我說,可是希臘把土耳其家門口的所有島嶼都佔領了耶。
圖木說,並不是,那裡本來就是希臘人的,土耳其人來自於東部,來到這裡以後我們反而佔領了更多的領土,其實我們才是佔了便宜的一方。(總之,我今天是重新整理三觀了。)
我問土耳其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希臘人或者覺得自己是歐洲人。
他說,起碼2000萬(四分之一)會在家裡說自己是希臘人。
我問他,那你覺得你和中亞突厥語系四國是啥關係?
我說,我不認為我和他們有太大關係,我和希臘更有文化共鳴感。
聊天過程中,圖木突然指了指餐廳後面桌的顧客,只見顧客穿著低胸洋裝,染的金色頭髮,背對著我們,我還以為是英國人。
他說,他們是土耳其人,在我們西部沿海,人們不是宗教化的,我們只是名字叫“msl”,但是我們不去清真寺、我們不做禮拜,不做齋戒,我們喝酒,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歐洲一模一樣。
“埃爾多安在馬爾馬里斯的支援率只有不到5%,我們這裡都是世俗派大本營。”
我之前有和其他世俗派的土耳其人聊過,他們和希臘的關係,我目前瞭解的幾個世俗派基本上都是對希臘有一定親近感的,這很出乎我的預料。
之前在伊斯坦布林的女士“江蘇”,她曾經就對我說過,土耳其由兩部分文化組成,西部沿海的希臘文化,以及東部內陸的阿拉伯文化。
遠嫁土耳其世俗派小鎮的靜靜
靜靜出生於成都,是一個典型的四川姑娘,喜歡享受生活,不喜歡規劃太長遠的路。她在2019年11月從中國飛到遙遠的土耳其,她在土耳其西南部一個小鎮定居下來。
1、第一次在泰國認識
靜靜經常去泰國旅遊,2018年,她在泰國蘇梅島度假的時候,在海灘上認識了她現在的丈夫土耳其人圖木,圖木在土耳其是做旅遊中介的生意,也經常到泰國旅遊。
我問他們見面的場景,靜靜說,當時在海灘上碰到的,那時候我和閨蜜在海邊散步,然後他過來找我聊天,然後問我中國用不用whatspp,我說用微信,然後他就下載了一個微信加了我。他對泰國比較熟悉,之後幾天圖木就帶她們到處逛蘇梅島,旅行比較愉快。
我問靜靜,她對圖木第一印象怎麼樣?她說,沒啥特別喜歡的感覺,不是那種一見鍾情的型別,但是接觸下來感覺人還不錯。
她離開蘇梅島的最後一天要從蘇梅島機場回成都,需要坐船之類的,圖木就一路把她和她閨蜜送到機場。之後他們就各自回國了,接著他們每天保持一兩個小時的通話。
2、第二次見面吵架了
第二次見面,他們又約好在泰國。但是這次見面感覺不同,她說,我們見面第二天就因為一些小事吵架了,我問什麼事,她說,也記不清了總之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我說為啥第一次見面待了5天很愉快,第二次見面就吵架了。
她說,心態變了,第一次見面就純粹當普通朋友,一起逛逛,但是到了第二次,就有點報著期待的心,想發展看看的心態去見面的,期待值變高導致的。雖然第二次見面發生了一些小吵架,但是沒有大礙,他們各自回國後繼續保持聯絡。
3、第三次去土耳其
此後一段時間,圖木一直叫她來土耳其看看,可以見見她家裡人之類的。靜靜說,我想著也沒來過土耳其,可以來玩一個月。所以當時第一目的是來土耳其旅遊,第二個目的才是順便去看一看他。而他很感動,以為靜靜是為了來看他,千里迢迢來土耳其。
等到了土耳其以後,靜靜看到了他爸爸媽媽,他哥哥和嫂子,(貌似世俗派出生率都不算高,他媽媽也只是生兩個,他哥哥也只生兩個,土耳其中部的人生四五個非常普遍,沿海出生率低)。
靜靜說:“見到他爸媽以後,我對他的印象有加分,他家裡的人都特別好,特別是他媽媽,你從她媽媽的眼神可以看出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
圖木媽媽是家庭主婦,因為圖木的爸爸是海員,還會六國語言,他爸爸常年出海,所以從小圖木和圖木哥哥都是媽媽帶大的。總之,靜靜這次來到他們家看望過後,印象加分了很多。
4、正式到土耳其
時間又到了2019年11月,她又一次去土耳其。沒錯,就是疫情爆發前兩個月,也正因為疫情,她就一直留在了土耳其,回不了國。
我說,來談談你來土耳其這兩年的心路歷程吧?剛開始有什麼不適應嗎?
她說,有,磨合期,會有一些文化衝突,會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爭吵,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我說,你在這裡會覺得孤獨嗎?
她說會的,起初的時候一個人躲在衛生間裡哭,因為在這裡也沒有認識的人,只有他。
現在我在本地有了唯一的一個朋友,一個烏克蘭女孩也是嫁到這裡的,會講英語,所以我們平時會經常一起去健身房。
5、給自己生活狀態打分
我問她,現在你在土耳其的狀態,你給自己打幾分?她說,6.5分。
我問,為什麼?
她說,目前來看,我還沒有在這裡找到人生的價值感,我需要找一個工作,去支撐我的價值感。
我問圖木怎麼看?
她說,他覺得我應該像他媽媽那樣,做一個家庭主婦就夠了。
我問,那你的看法呢?
她說,我是想在工作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在家務活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
靜靜說,她目前想著先回國找工作,在這裡社交上太閉塞,沒有工作體現不出人生價值。她之前在國內職業發展上本來就不差,也是因為疫情被耽擱兩年,所以等木圖辦好探親簽證,疫情差不多穩定後,她在回國看看機會。
【請尊重我的每一位嘉賓,惡意留言會被拉黑】
木圖開車送我到了好幾座山頭之外的海灘,然後在這個海灘上,我們乘船回去。乘船可以看到非常潔淨的海面,水質非常乾淨。
中國人關於“物質和現實”的宗教文化原因
靜靜來了這麼久土耳其,她能感覺到土耳其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而且她老公的朋友還會時不時直接問她一些奇葩的問題。
很明顯的是,不僅在靜靜所說的土耳其,我在其他好多國家都有這個感受,很多人普遍認為“中國人非常物質,非常愛攀比,非常的愛炫富,物慾很強。”
“土耳其人認為自己不一樣,他們覺得過好每一天最重要,享受當下。”
我說,“中國人太物質”這個問題,也是我在很多地方被各種國家的人問到過的,我在在這裡解釋一下。
中國是一個非常世俗化的文化體,也就是說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任何一次政教合一的國家或者朝代,這導致整個中國人群體的唯物主義價值追求更強。
比如印度就是一個非常宗教化的國家,印度人相信後世,低種姓的人相信他們上輩子做了壞事,所以這輩子是任勞任怨被當作一個低等人的。比如,回教的信眾相信,人是有千千萬萬無窮無盡的後世的,你這輩子只是你千萬輩子中的一個,你在今生履行教義,每天禮拜,將來才能進入天堂。
而中國人不相信這些,中國人相信的是人就這一輩子,很短暫,這種主流社會氛圍和宗教國家是不一樣的。我需要在這短短的20~30年(22歲到50歲黃金時期)獲得人生的價值,我們需要在現世中獲得肯定。這促成了中國人努力上進的主流文化,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在短暫的幾十年中獲得人生的答案和一張成績單。
宗教國家的人的價值觀,和中國人差別很大,他們相信有後世。曾經有一個摩洛哥人跟我聊天,他有做過一個他的比喻,他說你這輩子就是一滴水,接著他指著大海說,你的後世就是這片海洋,你看看大海,你滴水匯入海洋什麼都不是。“所以你需要在乎你這一生的得失嗎?你的這一生對於你千千萬萬無限更替的後世來說,並不重要,你這一輩子太著急了,要學會放鬆。”
(宗教國家人們的後世觀,確實給人們帶來心靈寄託,同時也無礙了生產力。)
我總結來說,就是中國文化中世俗基底導致國民更注重現世帶來的回報和價值感,這是中國人非常“物質化”的原因。這種在今生必須交出人生答案的急促感,有利有弊,一方面確實像很多外國人說的,中國人工作像一臺機器,不需要休息,中國人過的太累,即使收入很高還過得不快樂,國內氛圍太內捲了。
另一方面,一個擁有高效、活力、競爭力的社會,這也是中國能夠迅速發展起來的的一個文化基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