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記者 於揚 李玉坤 通訊員 李濤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如今,又是一年10月25日,生活在強大祖國懷抱裡的我們,有必要重拾歷史記憶,回望那段志願軍戰士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
牛德宣,是周口市淮陽區新站鎮一位普普通通的鄉村老人。然而,在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卻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機槍手,曾一口氣打完兩盤共計150多發的子彈,和戰友一起消滅敵人五六十人,被排長拍著肩膀說:“小牛,中啊,你看這一回打死多少敵人!”
如今的牛德宣,已經87歲高齡,但一講起那段硝煙瀰漫的歷史,老人總是激動地、興奮地揮動著粗糙的雙手,彷彿有著說不完的話……
明知隨時會犧牲,可他依然上前線
暖陽高照,周口市淮陽區新站鎮雷草樓行政村的一處普通鄉村院落中,牛德宣穿著一件褪色的、起球的黃色軍裝,拄著一根柺杖,蹣跚著從平房的堂屋裡走出來。胸前,包括“抗美援朝紀念章”在內的幾枚獎章,在深秋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牛德宣出生於1934年,父母世代為農。在家裡他是老大,下面有3個妹妹和1個弟弟。新中國成立後,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牛德宣一家在土改中分得了田地,全村原來的窮苦農民喜氣洋洋,全身心投入社會主義的建設熱潮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兒。
然而,正當這個時候,美國發動了朝鮮戰爭,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使中國的領土安全受到極大威脅。為此,黨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
牛德宣所在的淮陽專區,也做出了動員,組織全區廣大青年進行抗美援朝教育。隨後的1950年至1952年,淮陽區有2.7萬餘名青年報名參軍,經批准入伍的有7730人。1952年,18歲的牛德宣成為被批准赴朝的一員。
參軍後,根據工作安排,牛得宣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24軍74師暫編6團3營7連3排,屬步兵兵種。在商丘集中訓練1個月後,他所在部隊乘火車來到鴨綠江邊,從集安的一處浮橋跨過鴨綠江,入朝抗美。
“當時訓練1個月,主要就是學習抗美援朝的檔案,瞭解抗美援朝的意義,同時結合敵軍特點,開展軍事戰術訓練。”時至今日,牛德宣老人仍對當年的往事歷歷在目。
他說,那時候就是明知道上前線隨時會犧牲,但是大家也都爭著去報名,因為“保家衛國”是每一個熱血青年的崇高信念!
同仇敵愾,他曾一口氣打出150多發子彈
那一年,牛德宣所在部隊乘火車進入朝鮮沒多久,就被敵軍飛機發現。好在警報發出後,全列志願軍戰士迅速下車,就地疏散到周邊山地,人員雖然沒有受損,但是列車被炸燬了幾節,報廢了,軍隊只能徒步行走。
“在朝鮮的每一天,都面臨著死亡威脅!”牛德宣說,志願軍沒有空軍優勢,美軍隨時可以來轟炸,志願軍只能被動挨打。好在陸地作戰武器並不差,部隊廣泛配用的是轉盤衝鋒槍和重機槍,對敵人殺傷力還是很大的。
牛德宣說,最讓他難忘的是攻取西廣山(音譯)、平行山(音譯)的戰鬥,我軍憑藉不怕犧牲的頑強作戰精神,從低處向上衝鋒,硬是奪取了山頭。“一開始,我們確實有點害怕,但是看到我們的戰士被敵人炸死,立即就產生了報仇的憤怒,發起衝鋒就不再害怕了。”講起那段歷史,牛德宣老人至今情緒激動,雙手顫抖。
有一場戰鬥,排長使用望遠鏡,發現不遠處的一個房屋周圍出現幾十名敵軍。“他給我看,說看了沒有,我說看到了。”牛德宣回憶,他當時正是連隊裡的機槍手,便迅速架好轉盤衝鋒槍,對著敵人的方向,一口氣打出兩盤150多發的子彈。
“還有其他戰友也一起打,當時只顧著打,也不知道打死多少敵人,後來才知道打死有五六十人。”牛德宣說,戰鬥結束後,排長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誇讚“小牛,中啊,你看這一回打死多少(敵人)!”
而正是在這樣鋪天蓋地都是炮火轟鳴的戰鬥中,身處一線的牛德宣被震壞了耳朵,至今落下有“耳背”的後遺症。
“那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帶俘虜。”牛德宣回憶,每場戰鬥取得勝利後,他和戰友們都會把俘虜集中帶回,每個人看五六個俘虜,分批帶回營地。
不幸的是,在進攻平行山的戰鬥中,一塊彈片擦破牛德宣右胸,當時鮮血直流,浸溼衣服。劇烈的疼痛讓他昏了過去,直到衛生員把他抬下火線,簡單包紮後,他被送到國內後方醫院治療。
3個月後,身體康復的牛德宣向組織遞交申請書,要求重回戰場繼續戰鬥。1953年7月,牛德宣隨軍參加了金城戰役,所在軍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正面寬達25千米的堅固陣地,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不久,作戰雙方就在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議》
“金城戰役後,我軍打掃戰場,繳獲了大量坦克裝甲車。我從來沒見過那麼多坦克,漫山遍野。”他說。
轉業在家,淡泊名利平凡生活
1955年10月,牛德宣隨軍歸國,隸屬北京軍區。1956年,他因為表現優秀,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牛德宣轉業回鄉,組織給他安排到鄭州事業單位上班,但被他婉言謝絕。
回到淮陽老家後,牛德宣一直務農為生,其間還根據地方工作需要,擔任過民兵教導員、班長、排長、營長,為地方國防事業繼續作出著貢獻。
雖然過著平凡的日子,但他很滿足現狀,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他經常教育身邊子女要感恩黨的好政策,時刻服從國家需要。對於獲得的榮譽,他也從來不怎麼放在心上。
根據老人回憶和淮陽出版的“老兵風采錄”記載,牛德宣曾在部隊獲得營、連嘉獎各一次,集體獎章多次。但是這些獎章在歲月更迭中,遺失了不少,如今只留下“抗美援朝紀念章”、“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紀念章”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但是,當人們看到牛德宣右胸下那一道被彈片劃過的傷疤時,都不禁誇讚:“這是老人一輩子永不磨滅的‘軍功章’!”
如今,晚年的牛德宣依然過著普通的生活,他的孩子也都憑自己本事吃飯。儘管飽受氣管炎疾病的困擾,但是他很知足。同時,國家每月發放著撫卹金,也讓他很感激。
“比起犧牲的戰友,我已經很幸福了。”他坐在院子裡的凳子上,思緒從當年的戰場上久久不能拉回。
來源:大河新聞 編輯: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