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過,冬季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今年農曆的十月初三就是立冬節氣交節的時間,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那麼今年的冬季到底冷不冷?老人說:今年是“冬夏蓋春秋,寒暑皆不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何為“冬夏蓋春秋”?
什麼是“冬夏蓋春秋”?
一、今年是“無春年”
人們把無春年稱為“寡年”,無春也就是在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節氣,因為今年是農曆的平年,一年只有354天。農曆是以陰曆為主,陰曆是根據月亮執行而制定的,月亮每次繞到地球和太陽中間的時間為二十九天半,也就是一個月,一年十二個月就是354天。
節氣是把太陽黃道平分為二十四個等份,每一份為十五度,就是一個節氣。而陽曆也是根據太陽執行制定的,所以節氣與陽曆是同步的。而太陽黃道則是以地球公轉為參照物假想出來的一個虛擬的大圓圈,一圈等於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
這就導致了陰曆和陽曆之間有了十一天的差距,為了與節氣同步,陰曆就用閏月的方法來補平。然而在陰曆的平年,前後都夠不著立春那一天了,立春為少陽,也就是男人,沒有立春就像是沒有男人一樣,所以叫“寡婦年”。
比如今年就是沒有立春的年份,上一個立春在庚子年的臘月二十二,下一個立春就跑到了壬寅年的正月初四,所以辛丑年就是沒有立春的年份。當然這只是兩種曆法的時間差而導致的。
二、今年“無春秋”
由於今年是農曆的平年,在庚子年的臘月二十二就立春了,也就是春季來得早,立春之後的第十天才是農曆的新年。這就導致了立春之後,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低溫之中,比如今年正月十三還在下雪,而那時候春季的第一個月已經快結束了。
當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感受春季的溫暖,就突然進入了夏季,所以在氣候上也被稱為“無春年”。雖然說“寡年”只是兩種曆法的時間差導致的,但這種時間差同樣會導致春季溫暖的天氣變短,人們也把這種天氣稱為“春脖子短”。
所以“無春”並不是說時間上沒有春天,而是春天該有的溫暖氣候變短了,存在感不強,突然進入夏季了。而今年的秋季也是一樣,夏季的炎熱在不斷地加長,當人們還沒有感受到秋季的涼爽時,突然降溫,就好像一下子從夏季跳躍到了冬季,把秋季的氣候特徵忽略掉了。
因此“無春秋”並不是時間上沒有春季和秋季,而是指氣候上的春季和秋季變得很短,被夏季的炎熱和冬季寒冷氣掩蓋掉了,好像把一年四季變成了兩季,只有熱和冷了,也就是隻有夏天和冬天了。
冬夏蓋春秋,寒暑皆不通
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是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所決定的,春暖夏熱,秋涼冬寒,每個季節都有鮮明的氣候特徵。如果春不春,秋不秋,就會導致冬季和夏季的氣候特徵加長。“寒暑兩不通 ”,也就是夏季和冬季缺少了春季和秋季的過渡時期,不通也就預示著不順。
沒有了秋季的過渡時期,必然會導致冬季寒冷的天氣延長或者提前,無論是延長或者提前,都是最容易形成極端天氣的,也就是說今年冬季很容易形成長時間的寒冷天氣,而且冷的程度會比較高,或者是不該冷的時候很冷,該冷的時候突然出現升溫,容易出現極端的天氣。
所謂極端的天氣也就是很冷或者暖冬,但無論是漫長的寒冬還是突然升溫,都會導致各種不好的現象。特別是今年的臘月,比如臘月初十和臘月二十二,都是丑年丑月丑日丑時,四醜相逢,再加上極端的天氣,是很容易讓人流淚的。
所以“冬夏蓋春秋,寒暑兩不通”的意思就是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炎熱蓋住了春季和秋季,導致這兩個的季節的氣候特徵很不明顯,那就容易導致炎熱的時候和寒冷的時候都不順,至於是什麼不順,當然是極端的氣候特徵所導致的。比如夏季的雨水,冬季的風雪等。
因此今年的冬季不以冷熱論輸贏,只要不出現極端天氣就好,冷了可以穿厚點,熱了可以少穿點,就像今年的夏季一樣,不以炎熱論輸贏,只要不出現強降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