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溼播種、晚中求早。對土壤偏溼,特別是土質偏粘地塊,須待墒情適宜時,再搶時整地播種;對土壤過溼或田間積水地塊,要搶排明暗水,及早開溝散墒,為小麥搶時播種創造條件,切忌土壤墒情不適宜時粗耕爛種。
二、科學選種,以種補晚。應選用耐遲播、抗逆能力強、 豐產潛力大的半冬性早熟品種或弱春性品種,以彌補播期推 遲和積溫不足影響。
三、增加播量,以密補晚。晚播小麥應適當增加播量,一般每遲播 2 天畝播量增加 0.5 公斤,畝基本苗 以 3 0 ~35 萬為宜。
四、提高質量,以好補晚。在土壤墒情適宜時,選擇作業質量高的機械進行整地播種,可採用縮小行距或寬幅播種方式,提高播種均勻度,播種深度 以3~4 釐米為宜。
五、增施肥料,以肥補晚。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鉀平衡施肥,並重施磷肥,以利小麥根系發育和分櫱生長。
六、包衣拌種,防控病蟲。依據當地病蟲發生情況,實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確保出苗整齊均勻,壓低苗期病蟲危害,減輕中後期防控壓力。
七、以促為主,強化田管。晚播麥田要以促為主,早春抓好中耕劃鋤,增溫保墒,預防凍害,促苗轉化升級。晚播麥田應避免春季過早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和土壤透氣性而影響麥苗生長;應重施起身拔節肥,以促春櫱發生增穗數,促穗花發育增粒數;後期搞好“一噴三防”,促粒增重保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