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曾是個“國貧縣”,摘帽以後,縣委、縣政府一直在思考: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如何讓群眾能持續增收?如何讓群眾既能照顧家人又能家門口掙錢?
脫貧攻堅靠產業,鄉村振興依然離不開強產業。儀隴縣素來重視全產業鏈地思謀產業佈局,凡招引一個專案,務必從原料生產到成品加工一條龍考慮周全,這樣便能更有效地解決群眾就業,尤其是在家門口找到打工掙錢的路子。企業也能更良性健康地執行。
近日,記者深入儀隴縣鄉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一個個真人真事,讓人驚歎不已。
中藥材為儀隴縣七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在脫貧攻堅產業園建設和浙川東西部協作扶貧專案推動下,儀隴縣中藥材產業迅速發展。據統計,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約1.9萬畝,其中規模化種植共20餘家1萬餘畝。去年,全縣中藥材統計產量3000噸,產值6000萬元。
賽金鎮王銅罐村原是貧困村,2016年脫貧後,該村一直思考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20年縣上引進“好醫生”集團發展金銀花種植,預計投資4.12億元,分三期建設萬畝種植基地。一期3000畝建成,涉及王銅罐村1086畝及高家壩村、大屋基村。二期也將啟動。
“政府配套專案,公司建基地,村上組建合作社,公司將金銀花種上後,免費提供技術,合作社組織人員進行管護和採摘,林下還可套作其他農作物。這樣,公司、村集體、合作社、村民圍繞產業鏈結成一個利益聯結機制,都能賺錢。”“好醫生”基地負責人王友才說。
王銅罐村共組建了3個合作社,儀隴縣森緣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公司簽訂了404畝的管護合同。“管護費為每株4元,一畝平均400株;採摘鮮花每斤費用是3元,到了盛產期,採摘費每畝將超過5000元,這樣算來,一畝管護和採摘費用就達七八千元,我這裡一年費用就高達260餘萬元,全村總計高達500萬元以上。”合作社負責人唐彬說。
行間套種兩季,上半年種榨菜,下半年種大豆、花生等,每畝純利潤可達400餘元。“套作收益按比例分配,村集體10%,合作社發展基金30%,合作社領軍人物30%,土地所屬農民30%。因此,農民從土地上便可多得一份收入。”村黨支部書記王正俊說。
原村黨支部書記李仲庭被合作社聘為帶班小組長,一個月工資近3000元,他說從去年10月建基地到今年6月底,合作社已經支出勞務費近90萬元了。“凡是留在村裡的人,都能滿足就近務工的需求,到了盛產期,本村勞動力根本不夠,這反而成了公司擔憂的一點。”
銅鼓鄉九龍山村村民張春高以前在深圳打工,一個月7000餘元工資讓人十分羨慕,但2019年他毅然返鄉創業,因為銅鼓鄉建起了蠶桑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廣泛實行反租倒包。他承包了264畝桑園,一年養五季九批蠶,售繭收入高達50餘萬元,除去成本純利潤達20餘萬元。
“我以前在外搞建築,全國各地跑,收入也不錯,但很辛苦。”另一個反租倒包戶夏歐陽說,他也是2019年返鄉創業,承包了93畝桑園,一年養蠶40多張,售繭收入20餘萬元,純利潤10餘萬元。“桑園裡套種榨菜和大豆、紅薯等,還能收入一萬多元。”
九龍山村黨支部書記王平虎說,全村1200餘畝田地,除一些自留地外,1020畝全栽了桑樹,5名業主反租倒包建立家庭農場,一年養蠶近300張,總產值200餘萬元,純利潤100餘萬元,其他群眾在桑園務工收入100餘萬元。“栽桑養蠶不再只是掙點油鹽錢了。”
位於土門、銅鼓兩個鄉鎮的省四星級蠶桑現代農業園區,面積3萬餘畝。園區採取“三統兩分一返一保底”,企業統一建標準化基地,統一技術培訓和指導,統一小蠶共育;農戶實行桑園分管、大蠶分養;群眾返租倒包桑園和蠶房種桑養蠶;企業保底收購蠶繭。
據統計,全縣每年共養蠶15萬張、產繭6000噸,產值2.4億元,絲綢服裝精深加工產值3億元;全縣共培育返租戶1124戶,帶動2286戶農戶增收,實現戶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累計幫助686戶貧困戶2441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年戶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
當地政府總結了蠶桑全產業鏈給儀隴群眾帶來的五種收入:土地流轉費收入、入園進廠務工收入、反租倒包經營收入、土地整理增加村集體收入、第五年起每畝50元分紅收入。
板橋鄉古井寺村村民常紅梅,2019年9月剛把小兒子送到初中,心想在家帶了6年孩子,現在孩子住校了,自己還是得找個事做。無聊時刷抖音,竟意外地發現一則招工啟事:位於日興鎮九灣村的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正招人。常紅梅立即坐車兩小時來到九灣村。
經過培訓,常紅梅順利進入繡花車間上班,平均一個月工資6000元。“一天分兩班,每班工作12小時,半月一倒班;回家帶小孩前,我在重慶推銷啤酒,哪能掙這麼多錢?”常紅梅說,她趁倒班請假回家去看看,很快就又回來了,根本不耽誤工作,既掙了錢又顧了家。
其實工廠更方便了本村本鎮的人。“逸渝”總部70多名工人,九灣村就佔18人,其餘為日興、金城兩鎮的;公司還有3個鄉村車間,分別在日興、金城和張公鎮,一個車間解決幾十人就業;公司還透過家庭作坊,將半成品分發給村民在家裡做,又解決了部分就業。
九灣村黨總支書記聶九州說,不管是脫貧還是致富,都得依靠就業才能實現,在得知本村女婿謝延令早年在浙江打工如今在浙江東陽創辦了企業,他便跟原來的老黨支部書記王成雲親自到浙江拜訪。最後,謝延令顧念家鄉同意回鄉辦廠,2019年2月建廠,當年7月就投產。
“逸渝”公司主要生產穆斯林帽子及服裝、窗簾花邊和一些室內軟裝飾繡品。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加之靈活的用工方式很適合當前農村需要。一些閒在家裡的老人都可以派上用場。63歲的李成容,做著往服裝布袋上穿帶子的工作,一月都掙1800元。
儀隴縣利用就業創業獎補資金,鼓勵引導村民自主創辦鄉村車間、家庭作坊和就近就業。採取“補貼企業”與“補貼車間”相結合、“獎車間”與“獎村民”相結合、“面上補貼”與“精準滴灌”相結合,對進廠務工、車間打工、居家做工的村民,實行梯度獎補。目前,全縣共發展起鄉村工廠9家,在15個鄉鎮建成鄉村車間60個,輻射帶動就業8000餘人。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