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要聞回顧
(10月18日-10月24日)
科“星”閃耀
蛋白質、基因組與人類疾病有了關聯圖
英國和德國研究人員將人體血液中的數千種蛋白質資料與遺傳資料相結合,證明了人類基因組2500個區域的自然變異與血液中迴圈的5000種蛋白質的丰度或功能差異密切相關,繪出了蛋白質、基因組與人類疾病的網路關係圖,顯示了影響這些蛋白質的遺傳差異如何將多種多樣的相關疾病聯絡在一起。
“最”案現場
迄今最低溫度在實驗室測得
德國科學家最近打破了實驗室測量到的最低溫度紀錄!他們讓磁化氣體從120米高的塔上落下,測得其溫度僅比絕對零度(-273.15℃)高38萬億分之一攝氏度。
驀然回“首”
首個小鼠大腦代謝物圖譜發表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團隊發表了首個小鼠大腦代謝物圖譜。該資料集涵蓋雄性和雌性小鼠從青春期、成年再到老年的10個大腦區域的1547種不同分子。這是全球最大的大腦代謝組分析,能夠表達大腦中能量、神經遞質或複雜脂質的許多化學轉化。
大氣微塑膠的全球氣候影響首次評估
一項最新評估表明,大氣微塑膠或能透過反射陽光輻射對氣候有微小的冷卻效果,但是由於塑膠持續在地球環境中累積,未來可能會展現更強的氣候效應。這些發現是首次對大氣微塑膠的直接全球氣候影響進行計算的結果。
基礎探索
肌肉自我修復新機制發現
肌肉在被損傷或劇烈運動後,要依賴幹細胞完成複雜的再生過程。葡萄牙分子醫學研究所和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生理損傷後肌肉修復的新機制,該機制依賴肌纖維細胞核的重新排列,且獨立於肌肉乾細胞。這種保護機制有助於人們更廣泛地瞭解生理學和肌肉修復。
一種新物質狀態“電子四重態”揭示
超導的核心原理是電子形成對。但它們也能凝聚成“四人組”嗎?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它們可以。瑞典物理學家日前發表了關於這種四倍效應和這種物質狀態發生機制的第一個實驗證據,但可能需要多年的研究人們才能完全瞭解這種狀態。
國際聚焦
豬腎首次成功植入人體
近日,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外科醫生成功將豬的腎臟移植到人體中,並且沒有立即引發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該腎臟來源於一頭轉基因豬,被移植入一位腦死亡的志願者體內,移植後的腎臟工作了54小時。在此期間志願者的尿液和肌酐水平“正常且與人類腎臟移植手術中的水平相當”,而且未見身體的排斥反應。這是一項潛在的重大突破,這一被稱為“變革時刻”的醫學進步未來可能為成千上萬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奇觀軼聞
人體免疫系統清晨功能最強
透過破譯免疫反應背後的細胞遷移機制,瑞士和德國科學家們已經證明,免疫系統的啟用取決於時間並受到生物鐘影響。對人體來說,在休息時,即清晨將要進行一天活動之前,免疫功能最強。研究建議,在接種疫苗或進行免疫療法時,為提高有效性,應考慮時間因素。(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
責任編輯: 小云
【來源:科技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