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
從中科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近日與泰國同行合作,發現並證認了一顆爆發存在著雙峰分佈的特殊型別掩食矮新星系統。國際期刊《天文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最新發現。
矮新星是頻繁爆發的激變雙星,由一顆緻密的白矮星與一顆晚型主序星組成,白矮星透過吸積盤從伴星吸積物質。與新星和再發新星相比,矮新星爆發非常頻繁且規模較小。掩食矮新星最大的特徵是在爆發衰退期出現偶然的亮度停滯現象,而非停滯期間則展現出類正弦的準週期爆發。近年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和各大巡天專案的開展,發現了大量新的矮新星系統。但迄今為止,僅發現了幾顆掩食的掩食矮新星。因此,發現和研究這類天體可以幫助理解吸積盤的特性以及很好地檢驗爆發理論。
雲南天文臺雙星與變星研究團組韓忠濤博士、錢聲幫研究員與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布盧克薩教授合作,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和新一代時域巡天望遠鏡的長期光變曲線,揭示了這顆命名為IPHAS J0518的特殊矮新星具有長短交替爆發特性。研究人員利用傅立葉分解法和加權小波分析法等對這些光變曲線進行分析,獲得其精確的軌道週期和長短爆發週期。透過結合其爆發引數以及郭守敬望遠鏡譜線特徵,發現並證認了這是一顆長週期的掩食掩食矮新星系統矮新星。他們還利用掩食曲線和郭守敬望遠鏡光譜,對其物理引數進行了限制。
研究人員還對其吸積盤掩食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吸積盤在寧靜態期間可以被完全掩食,而爆發期間吸積盤則只有部分被掩食。分析表明其爆發期間的複雜行為可能源自吸積盤物理半徑和溫度梯度快速變化的聯合作用。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