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兩家博物館,一是南京市博物館,一是南京博物院。因為都在南京,名氣都很大,而且名稱差不多,所以有時會引起誤會。比如,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青花”——《景德鎮瓷器》郵票上的“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本系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就有一些集郵愛好者錯以為它是南京博物院的藏品(見圖)。弄錯了藏館,那無論是製作極限明信片,還是寄發原地首日封,都難免出糗。
“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器型大,圖案美,釉質佳,儲存完好,系瓷都名瓷中的極品。梅瓶的主體紋飾“蕭何月下追韓信圖”,畫工極為高超,如韓信與蕭何各自的神態都被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了。據南京市博物館古陶瓷專家葛玲玲介紹:梅瓶上“傑出的繪畫藝術肯定出自名家手筆,再由匠人描繪到瓶子上。”新中國成立初期,它在江蘇省江寧縣(現南京市江寧區)黔寧王沐英墓中被盜出土,並流入社會。南京市博物館出資收購後,梅瓶成為該館鎮館之寶。
南京市博物館是市級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前身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館址在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朝天宮。朝天宮的尊容曾現身在當地發行的《景德鎮瓷器》郵票首日封上。另外,該館收藏的一隻有紀年可考,在存世宜興紫砂壺中年齡最高(出土於明嘉靖十二年明代司禮太監吳經墓)者——海棠形提樑壺,也曾在普通郵資明信片上露臉。
南京博物院是一座大型綜合性的省級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全國重點博物館之一。其前身為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地址在南京中山東路321號。雖然“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不在該院,但該院榮登“國家名片”的藏寶卻多得令人豔羨不已,計有東漢“鎏金鑲嵌銅硯盒”(現已重新命名為“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郵票)、清代邵大亨“八卦束竹壺”( 《宜興紫砂陶》郵票)、現代國畫大師傅抱石《擘阮圖》《山陰道上》(《傅抱石作品選》郵票)、清代常熟畫家馬逸的“國色天香圖”(《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小型張)等。
清代邵大亨系宜興紫砂大師。所制紫砂壺藝術性極高,其中“八卦束竹壺”似一捆竹子,細數竹子為64根,象徵八八六十四卦,而壺蓋塑有太極八卦圖。另外,壺嘴壺把上均見龍頭靜伏。全器造型巧妙,寓意清高。
作者:馮賜杭
來源:中國集郵報(郵發代號:1—164)
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對大家有幫助,請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