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號,患癌網紅“阿健”不幸去世。
訊息傳出之後,諸多的網友倍感痛心,這一路走來,網友見證了他的不易,也深深瞭解癌症的可怕。
短短一年,他從一個陽光帥氣的帥哥,變成一個瘦骨嶙峋的病人,其間他所遭受的痛苦,可想而知。
阿健是在去年查出晚期直腸癌的,2020年5月29日,阿健在網路上釋出了他的第一條影片——《一個直腸癌晚期患者的無助請求》。
影片裡的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頭髮也很烏黑茂密,就像大部分二三十歲的年輕小夥子一樣。
如果不說,很難看出他已經處於直腸癌晚期了。
然而,他患的是晚期直腸癌,基本喪失了手術機會
一年前的阿健,應該從他眼神與面貌可以看出,他的身體健康狀態已經非常的差了。
阿建本該是一個陽光積極的小夥,卻不幸患上了癌症,在面對這不幸時,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積極的面對這慘淡的不幸。以攝像頭的方式,記錄下他抗癌的歷程。
再後來,隨著病情的惡化,阿建也慢慢地停更了影片,身體也越來越瘦弱。
幾乎到了說話都成困難的地步。
到後面他的病情已經是到晚期。醫院已經不再接收他了。他只能回到家中,聽天由命。而癌症這種病。只要得上這種病。後果大家也都知道。這種病除了給病人。身心和身體造成嚴重的折磨以外,給家裡也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有時候你花成千上百萬。可能的也換不來一個好的結果。
他的家庭很貧困,家裡父母70多歲了,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得這種大病,普通人是根本治不起的,費用非常昂貴。因此他從一個小夥子變成骨瘦如柴的“爺爺”,看了真的挺難受的。
9月7日,阿健更新了他的最後一條影片,說:“今天是9月7日,我還在。“
9月10日,其哥哥發文稱,阿健已經於9日去世。
80%的直腸癌曾被誤診為痔瘡
日常生活中,人們遇到便便帶血,往往有兩種極端:
要麼認為是上火了、痔瘡犯了,因而掉以輕心,貽誤病情;
要麼嚇得花容失色,魂不附體,以為得了腸癌,惶惶不可終日。
其實,造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複雜,除了痔瘡和腸癌,還有很多種疾病也會出現不同顏色、不同性質的便血;
比如菌痢、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胃癌、腸套疊、大的腸息肉等也能引起便血。
然而,最為致命的是,簡單地當成痔瘡,往往拖延到中晚期再去檢查。
據研究,超過80%的直腸癌,最初被自己或首診醫生當成了痔瘡。
出現五個症狀,不是痔瘡是腸癌
結直腸癌早期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仍會隱約釋放一些訊號,提醒你癌症的存在。
如果出現瞭如下症狀,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是痔瘡,需要立即重視起來!
症狀一: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如果原來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經常排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就一定要警惕腸癌了。
這多是由於腫瘤堵塞腸道,腸道變得狹窄,糞便不易透過,便秘就發生了。
此時,還可能伴隨著肛門下墜和肛門不適感。
症狀二:出現血便
便血是腸癌早期最明顯的症狀,便血量一般不多,主要呈暗紅色。可與大便同時出現或在便後出現,同時伴有黏液。
痔瘡和腸癌導致便血最大的區別就是:
痔瘡導致的便血呈噴射狀或滴狀鮮血,而腸癌引發的便血則為暗紅色,還伴有黏液,一定要學會區分。
症狀三:疼痛、腹脹、消化不良
腸癌所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一般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等,疼痛的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輕有重,主要是腸梗阻造成的。
而腹痛或者是腹脹前期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後期逐漸轉變為持續腹痛和腹脹。
症狀四:便便變形
腸癌還會引起大便變形,可呈細杆形、扁帶形或茶褐色的大便。
如果平時的便便很粗,突然間變成了鉛筆一般細,也有可能是結直腸癌出現了。腫瘤變大,就會影響便便排出,所以會變細。
因此,上完廁所後要自己時常看一眼,對及時發現病情很重要。
症狀五:出現裡急後重
腸癌會引起排便次數增多,還會出現排便不盡和裡急後重的感覺,所謂“裡急後重”,就是指自己腸道不舒服,還想要再去廁所,卻拉不出來東西、下身墜脹的感覺。
需要說明的是:一旦出現以上訊號,往往病情已經不輕了。
因為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它大多起源於不起眼的小息肉,靜靜地長大後,才會突然發難。
如何才能發現早期直腸癌呢?
1.肛門指檢
這個檢查也就十幾塊錢,一般低位的可以摸出來;
但是也有侷限性,人的指頭長度只能摸到7-10cm,高一點的就摸不到了;
即便如此,也能排除80%的可能;
2.腸鏡檢查
這個最靠譜,一切病變盡收眼底,即使只有1-2mm的小息肉,也能發現。
CT、B超都不能發現早期癌和息肉。
再說,腸鏡也不是很貴,普通腸鏡在300左右,無痛的在800左右;
有人說很痛,很難受。
其實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痛苦,絕大多數人都能耐受普通腸鏡,何況也可選擇無痛的嘛。
3.從症狀鑑別:
直腸癌早期症狀可有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感、便中帶血、解粘液便、下腹脹痛、大便變細等;
痔瘡、肛裂等一般表現為便後出血、噴血、滴血、肛門瘙癢感、痔塊凸出肛門外等。
痔瘡和腸癌導致便血最大的區別就是:
痔瘡導致的便血呈噴射狀或滴狀鮮血,而腸癌引發的便血則為暗紅色,還伴有黏液,一定要學會區分。
4.實驗室檢查:直腸癌患者查腫瘤標誌物,大部分會出現腫瘤標誌物升高,有一定的貧血表現;
痔瘡患者無明顯改變。
5.影像學檢查:直腸超聲內鏡、下腹部CT或MR等都可以看到直腸腫瘤佔位;痔瘡檢查無明顯特殊性。
哪一類患者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視,比如大便性狀和排便習慣改變、便血、粘液便等,早期較少出現腹痛、消瘦、腹部包塊等。
如果40歲以上患者有以下危險因素,則需要做腸鏡檢查。
①結直腸癌有家族遺傳性,如果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需要提高警惕。
②有癌症病史或腸腺瘤、腸息肉病史。
③大便常規檢查隱血陽性或有便血、借粘液便病史者。
④體檢腫瘤標誌物升高患者,特別是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升高者。
⑤有不明原因腹痛的患者,且腹痛定位不明確。
最後說一說造成腸癌的不良習慣
大腸癌的高危因素,除卻遺傳因素等其他不可控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專家概括為“三多兩少”,即:
三多: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吃得太多(還有肥胖)
兩少:運動少,膳食纖維攝入少。
此外還有抽菸、喝酒、熬夜、久坐、炎症性腸病等等。
然而更要命的是,沒有重視腸鏡檢查!
我們都知道,80-95%的結直腸癌(結腸癌、直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的,如果在癌變之前無症狀做一次腸鏡,就能發現並切掉他,它就沒有機會癌變了,根本到不了出血的地步;
退一步講,萬一有便血、腹痛、大便性狀、習慣改變等,及時做一次檢查,往往也能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