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
淄博新聞網訊(全媒體記者 孫春曉 特約記者 閆盛霆 通訊員 唐瓊)肖宏平說,在東東峪村,泉水長流是另一天然奇觀,進入村內,走不上幾步,就會遇到一眼山泉,號稱“百泉村”。
“雨水大的年份,村裡會有100多眼泉,一年四季常有水的泉子有十幾眼,村內最出名的是鍋泉、尿泉、懶老婆泉等名泉,清澈的泉水形成一條長約1.5公里的小河,南北走向貫穿全村。”東東峪村黨支部書記朱全祥如數家珍地說,“鍋泉”泉眼形狀宛如一口鐵鍋;“尿泉”,因清泉從2米高的崖縫中射出,如頑童撒尿,非常形象,讓人體會到當地村民樂觀開朗、百無禁忌的天性;“懶老婆泉”,就是村裡婦女在山裡摘了青菜之後,在這個泉子裡,順手淘洗乾淨,然後回家就下鍋了。
綠水青山底蘊深
東東峪村即有文化遺產齊長城齊兵營,也有齊桓公“懸羊擊鼓、餓馬蹄鈴”智退公子糾的懸羊山,還有鳳凰銜寶葫蘆滅蝗救災救民水火的鳳凰山,更有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指揮部遺址和老年治山隊等紅色教育基地。
“村裡最出名的懸羊山是一座歷史名山,非常有故事。”朱全祥滔滔不絕講述起來,據說春秋時期,齊國朝廷內亂,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兄弟倆奔赴齊國爭奪王位,中途在夾桑谷口發生激戰,公子糾把公子小白趕到谷中圍困在擎天嶺。公子糾帶兵駐紮在山谷口,意欲把公子小白困死,齊王之位便無人爭奪。公子小白命人把山羊懸在戰鼓之上,戰馬放進戰壕。幾日後,羊蹄亂蹬,鼓聲咚咚,餓馬狂奔,蹄鈴陣陣;鼓聲與戰馬奔跑的蹄鈴聲交織在一起,一派迎戰景象。公子糾以為得計,殊不知,公子小白卻悄然率軍取道青州直奔齊國(臨淄)登基王位。公子小白即後來成就春秋霸業的齊桓公。齊桓公登位後封擎天嶺為懸羊山,從此一段歷史傳奇就在東東峪村流傳下來。
置身深山中的東東峪古村落,觀光滄桑依舊的歷史遺蹟,聽著有滋有味的往昔故事,不由得對這個小山村多了幾分敬畏和喜愛。
偏遠山村留住高階客
“這幾年,鄉村民宿蜂擁而上,低端同質化競爭激烈,為了實現差異化發展,村‘兩委’決定從精品民宿做起,門檻高,讓客人在偏遠山村也能享受到星級賓館的服務,吸引高階人士入住,更具發展潛力。”朱全祥對村裡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2018年,全村294戶村民,一半是貧困戶,其中90%是老弱病殘,依靠政策兜底,雖然基本實現了脫貧,但一直沒有穩定增收的渠道。”朱全祥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深有感觸地說,“我從小在村裡長大,對古村落有很深的感情。看到村裡泉水多、古樹多、石頭房子多,林木綠化覆蓋率高,就想著給老百姓做點事,帶領村民搞發展、促增收、助脫貧,把好山好水分享給更多的人。”
據瞭解,東東峪村地處山區,村裡的年輕人多數外出務工,村裡閒置出來的房子也較多。2018年,擔任淄博天華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朱全祥,毅然帶著自己多年打拼的積蓄回村,被選為村委會主任。有著15年建築、裝飾經驗的他,發現村裡有多處閒置房屋,便有了發揮自身特長改建民宿的想法。說幹就幹,2018年,朱全祥成立泉鄉老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面積1500餘平方米的“叮咚小院”,5個院落呈梅花狀分佈,顯得高階大氣上檔次。“在民宿建築設計方面,發揮石頭房子就是資源的優勢,積極邀請中國鄉建院專家進行設計,外觀堅持修舊如舊,室內採用現代化裝修風格,讓客人入住進去就能體驗到古樸與現代的融合。”朱全祥對發展民宿有著自己的見解。“旅遊旺季,‘叮咚小院’最多能夠接納90多人吃住,一年下來收入達到200多萬元。”2020年,合作社又相繼開發了“泉溪人家”“杏花居”“楓山小築”“秀水雅居”“山水居舍”等5套精品民宿,供遊客住宿、就餐。
據朱全祥介紹,村民(社員)民宿經營收入70%分配給合作社社員,合作社拿25%,另外5%納為村集體收入。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市扶貧辦副主任劉昌法來到東東峪村擔任“第一書記”。到村後,他立即開展入戶走訪熟悉情況,並且和朱全祥不謀而合,共同商議透過示範帶頭髮展民宿,帶動村民增收脫貧。“我工作過的幾個山區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自然生態資源好,適合發展鄉村旅遊或配套設施服務,東東峪村具備發展精品民宿的條件。”劉昌法心裡底氣十足地說。
為了給村民鼓勁,劉昌法、朱全祥帶領村民到附近的民宿示範村參觀學習,開拓他們的視野,打消發展的顧慮。並出臺了發展精品民宿的補貼政策:大床補貼7000元,小床補貼4500元;民宿設計由專業設計公司完成。目前,全村已經建成10個民宿小院,安排20多人就業。小民宿盤活了山水之間各種資源,吸引了遊客進村住宿消費、休閒觀光。今年“五一”期間,東東峪村民宿接待省內外遊客406人次,村民嚐到了收益“甜頭”,貧困戶增收脫貧得到鞏固,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民宿經濟給東東峪村發展帶來了一抹美麗亮色,為農民增收帶來了一股清新活力。
朱全祥表示,2021年,東東峪村預計再發展10至15家精品民宿。接下來,將有序統籌開展村莊景區化建設,將明清建築、農家小院、現代家居等合理規劃開發,與本土農家特色體驗有機結合,把東東峪村打造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精品“民宿村”。
“我們將守護好、盤活好這片綠水青山的優越生態資源,做大做強可持續、可迴圈的綠色農業產業,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帶領全村人奔向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明天。”採訪即將結束時,朱全祥信心滿滿地說。
盛夏時節,酷暑難耐,行走在淄川區太河鎮東東峪村蜿蜒的山路上,道路兩側綠樹成蔭,蟬鳴鳥叫,涼風習習,彷彿置身於春夏之交,令人身心舒暢、心曠神怡。
建村已有600多年的東東峪村,是一處典型的古村落,過去卻長期守著綠水青山受窮,曾是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近幾年,在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市扶貧辦副主任,東東峪村“第一書記”劉昌法;東東峪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朱全祥等村“兩委”班子帶領下,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窮鄉僻壤“嬗變”以“民宿+餐飲+觀光+農產品銷售”等一條路服務的精品民宿村。
林果山泉惹人醉
東東峪村地處生態自然保護區內,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86%,曾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全國小流域綜合治理紅旗單位”和“省級美麗鄉村”等稱號。
“1964年,村裡組織48位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成立‘老年治山隊’,利用當時較為落後的生產工具,在土壤貧瘠的山上夜以繼日的平整土地100多畝。村集體沒有錢,就自力更生培育苗木進行栽植。持續綠化的思路是一直未曾改變。”居住在東東峪村66歲的朱玉亮,曾經長期擔任原峨莊鄉林業站站長,是林業綠化的老專家,對東東峪村曾經的“村莊綠化史”印象深刻,說起來頭頭是道。
據介紹,為了紀念“老年治山隊”為村裡的綠化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1988年,由原峨莊鄉政府投資專門在東東峪村車軲口建起了“老年治山隊紀念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57年過去了,現如今,48位治山隊老人無一在世,但他們為村裡作出的綠化貢獻讓後人永記心間。經過多年不間斷的綠化和生態修復,現如今的東東峪村,杏樹、軟棗、海棠、梨樹、花椒、山楂等300多萬棵各類果樹、林木遍佈村莊內外,綠意蔥蔥,生機盎然。
“東東峪村裡不光林木多,各種鳥兒也不少。憑藉長期的經驗,能夠看得見和透過聽鳥的叫聲,比如像灰喜鵲、燕子、麻雀等說的出名的鳥類大約有30多種,可以說是鳥兒的家園。每當春暖花開,村裡就會鳥語花香,沁人心脾。”淄川區峨莊中學生物教師
編輯:王磊
本文來自【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